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9-13 07:17:3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体会

心理健康主要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人格的稳定和心理环境的协调。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各门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科,更是肩负着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秉着这个新课标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的独特优势,抓住教学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

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这表明教师的德、才对学生心理健康、灵魂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要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做到:

1.读懂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是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认真吃透新课标,明确其理念,实现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使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充分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心理和行为能正常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使其内心丰富,精神充实,各种潜能得以发挥。

2.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成败

教师只有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用自己开拓进取、乐观向上的过硬心理去熏陶、去感染学生,才会落到实处地提高心理教育的成效。实践证明,教师的健康心理,不仅给学生是一时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秉承新课标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尝试

1.以“阅读教学”为平台,注重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以此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1)教师可以以课堂上的讲解教学为主阵地,以解读原文为突破口去熏陶学生性情。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渗透健康心理的课文。

(2)教师可以以朗读教学为途径激感,培养情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让他们在由读中体会人物高尚的品质,认清光明与黑暗,增强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写作为途径,沟通师生心灵,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写作教学力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作文等途径,培养、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可以利用“日记”开辟宣泄通道。学生身心急剧发展,心理又不成熟,常会产生许多情绪冲动。教师可以利用日记作为他们宣泄的渠道,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切的感受写下来,进而加以疏导。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帮助学生摆脱身心烦恼,保持健康心态。

(2)以“写作文”为营地健全学生健康心态。在写作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出发,按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的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从感受亲情的“父亲”到珍惜友情的“朋友”;从培养热爱祖国的“我的祖国”到锻炼意志的“坚强”。通过一系列的写作训练,既练了笔头,又渗透了心理教育,健全了他们健康的心态。

3.“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具有交际能力,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较多方式地贯穿心理教育。如组织“学习论坛”对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或两方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开辟“我扮我演剧场”,让学生自编自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组织能力,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创办“小记者文学社”,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关心身边的小事、国家的大事,关注社会热点,调动他们独立自主的积极性,勇于创作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理念,转换角色,转变观念,把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育人过程,心理辅导过程。用思想内涵丰富的语文材料,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托起明天的太阳,造就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万全县万全中学

上一篇:毕业年级历史教学点滴心得 下一篇:数学教学语言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