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时间:2022-09-13 05:48:21

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初中物理应当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但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下,这种目的已经被逐渐淡化,不少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目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讲授知识点完成教学内容,仅此而已.而后,每次测验完后,总会听见不少的教师抱怨,很多的知识点课上都讲过,甚至说,试题的内容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学生却总是不会,更有甚者总是在感叹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其实,个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的效率不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从提问的有效性入手.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需要被引导,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北宋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南宋朱熹亦如是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可见,学生的进步,在于老师对问题的引导,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也让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1课堂提问的功能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源于问题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需求,好的问题就是一盏好的领航灯,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方向作出指引,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提高学习的兴趣及效率,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求知是主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而非处于强迫性的学习状态.

1.2培养问题的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科学的进步不仅仅在于解决某个问题,关键是能够提出适合探究的新问题,科学家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因此才有一个又一个的规律或真理被发掘,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提问和问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有新问题的生成,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成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3促进交流,调控教学

教师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回答以及问题的生成,能够促进教学中的交流与沟通,围绕问题所进行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而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共享思维的成果.

2课堂提问的设计

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设计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的思维特性.提出的问题如果缺乏启发性,没有思考的价值,那么,只会给教学的过程设置了难度,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问的设计应该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的目标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关键的地方提出问题.

关键点的设置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也可以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或者在实验的要害之处.

案例1讲授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此时可在之前认知基础上作为衔接引入:

师:我们之前学过,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会保持什么状态?

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那是否可以说,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肯定不受力?

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师:如果物体受力,应该受什么样的力?

接下来,再从实验引出平衡力的概念.通过之前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回顾学过的知识,但接下来又抛出一个与学生之前认知有所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的受力就只有一种情况.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衔接处,特别是两个知识间有所联系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去思考.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

有不少的教师并不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讲到哪问到哪,缺乏目的性,提问有效性的设计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在低效率的提问下,不仅学生掌握知识有困难,而且对于老师推动教学进度也形成了障碍,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留意到这种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多问“是什么”,少问“为什么”.“为什么”应该设置给学生作为问题的生成,许多的教师习惯于满堂问,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美其名曰“激发学生的思维”,然而,此法却有弄巧成拙之嫌,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压力下,会产生一种抗拒,甚至厌烦的情绪.

案例2某位老师在讲解浮力的相关因素一节时,与学生如下对话:

师:影响浮力的因素是什么?

生:液体的密度.

师:为什么?

生:……

师:除了液体的密度,还有什么影响因素?

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师:为什么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大小会影响浮力大小?

生:……

……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本来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了解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然而,教师再度追问“为什么”,本意是想学生能更深刻掌握影响浮力的因素,但是由于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了障碍,使得学生无法更加深入去思考,因此,这个提问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少问“为什么”.“为什么”应是由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经过思考自我生成的,需要进一步解决深刻内涵而提出的问题,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

枯燥的满堂问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处于智力情感均衡发展的阶段,需要有成就感来激发他的潜能,但是一连串的疑难问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问得多不如问得巧.

3课堂提问的技巧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有针对性,并且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包含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及启发,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堂的“活”性尤其体现在提问上面.提问有技巧,所提问题有效,此时,学生的思维必然被激发,课堂也就“活”起来,有的教师感叹课堂很乏味,学生总无反应,殊不知,学生的反应是要由教师去激发的,学生没有反应的根源不在于听不懂,而在于没能明白教师的意图.

3.1提问的目的性

提问必须有强烈的目的性,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针对哪些现象,解决什么问题,目的必须明确.

案例2某老师在讲授光速问题时,设置如下提问:

师:自行车和汽车哪个速度大?

生:汽车.

师: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哪个大?

生:飞机.

师:飞机的速度是不是很快?

生:是.

师:飞机的速度有多大?

生:100 m/s、1000 m/s.

师:有没有比飞机更快的物体?

生:火箭……

师:除了火箭呢?

生:……

师:还有光速……

……

显然,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将问题设置好,问题之前绕了很多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去,一直想让学生能回答到自己所要的内容上,导致了降低教学的效率,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其实这位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讲述光速是世界上最大的速度,但是问题的设计出现了偏差,结果没能让学生一击即中的打到点上.

3.2提问的科学性

提问的问题必须科学、系统,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引导,问题的设置要有科学性,不能盲目提问,或者提问的方向不明确,这容易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案例3有位老师在讲授温度计的结构时,有这样的提问:

师:温度计的玻璃泡由什么做的?

生:玻璃.

师:里面是什么?

生:酒精.

师:还有什么?

生:……

师:还有水银……

……

以上的提问就是一个极为低效的问题设计,一开始,教师的本意就是问学生,玻璃泡里的物质是什么,然而抛出的问题却让学生误解,回答成“玻璃”,因此,只能再次提问,而后,教师的意愿是要让学生掌握温度计里的液体可以是酒精,也可以是水银,但从以上对话我们知道,这个提问的设计是失败的,学生对于温度计的构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有教师课后问学生,玻璃泡里是什么物质,结果,学生的回答是:“酒精和水银的混合物.”

3.3提问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问题本身必须具有启发性,真正有效的问题教学,应当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以点带面,让学生从中去发掘深刻的内涵.

案例4有位老师在讲授到“密度的应用”课题的教学设计中,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有一卷粗细均匀的铁丝,现有一架天平和一把千分尺,你能用天平“称”出铁丝的长度吗?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将学生引入思考的状态,对于问题所提的内容,学生既不是完全陌生,但也未完全认识和理解,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掌握密度应用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拓展了思维及能力,可见,一个高效的问题设置具有较高的启发作用.

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4提问的选择性

提问必须具备选择性,包括有提问时机的选择,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方式的选择.

(1)提问时机的选择: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

(2)提问对象的选择:提问时,有些老师偏向于提问个别优秀学生,有些老师认为部分学力较差的学生提问了也不会,等于浪费时间,其实,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作为教师,目的不是让少数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让众人能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均能有所进步,无论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是否达到教师心目中的水平.这一点在问题的设置上可分为多个层次,有低级的问题,此时的提问对象可偏向于学力较差的学生;也有中级问题,提问对象偏向于学力中等的学生;同时,也设置个别高级问题,对象偏向于学力较强的学生.因材施教十分重要,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

同时,提问的对象尽量避免全班同学.实践表明,齐答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最低.学生齐答,对于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掩盖,被忽视,反馈的问题就有所失真.

(3)提问方式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是开门见山,还是旁敲侧推,从问题的正面引导还是从侧面提问,针对重、难点提问还是针对一般内容提问,提问方式的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果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偏偏要学生绕许多的弯路,那么,教学的质量也就必然下降.犹如前面的案例2,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选择好正确的提问方式,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不必要的弯道上面.

3.5提问的示范性

教师的角色除了教授知识外,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一个楷模.教师认为提问是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途径,但这并不能使教师更好地发现问题,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求知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主动去发现问题,会帮助他们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不让学生钻牛角尖,从而在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开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其次,教师也可以示范提问,教师的提问能力对学生的提问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善于提问,学生也会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总之,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和探究的果,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抓住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究的课题,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精彩的发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问设计的成功,更是一堂成功课堂的保证,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拓展和提升,也使得课堂不那么枯燥乏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物理就是应该让学生体会一种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谈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布置的层次化 下一篇: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走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