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验教学功能举隅

时间:2022-09-13 04:34:21

地理实验教学功能举隅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具有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理解抽象地理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思维能力、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功能。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每一种功能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1-2]。地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3]。因此,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利用好这一手段,把地理实验教学用好、用活。笔者根据平时地理教学运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归纳出地理实验教学有如下的功能。

一、激发地理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及具有“向往和爱意”的趋向性心理特征,是带有积极感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个人渴望认识、接触和研究某种事物的内心动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习者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钥匙。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在操作中理解、在思考中探索,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好地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例如,在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锋的形成。运用的实验器材有长方形大玻璃缸一个,红色暖水若干,蓝色冷盐水若干,隔板一块。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先把隔板放在长方形玻璃缸内,把玻璃缸分成两部分,一侧倒入红色暖水,另一侧倒入同体积的蓝色冷盐水;然后向上抽掉隔板,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抓住此契机解释实验现象的原理,红色暖水轻在上层,蓝色冷盐水重在下层;在大气中,两种冷暖性质的气团相遇,就像红色暖水和蓝色冷盐水相融,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形成锋面。通过实验,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理解抽象原理

感知是进行思维活动、理解知识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任何复杂的认识都离不开对材料的感知。地理教学中有的地理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不借助地理实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等知识,同时降低学习理解的难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大气热力环流”时,可以用实验教学来验证理解其原理。做一个长方形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再在胶合板的一侧开一个小洞(装有冰块的盆的上方),点燃一柱香,放进小洞内。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记录下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可较易了解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三、提高实验技能

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是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展示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在“做”、“观察”、“思考”、“归纳”、“推理”、“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实验教学,不仅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理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例如,在教学“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时,可以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备好一把伞,红墨水;先让一个学生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并沿着顺时针方向匀速转伞,另一位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同时让其他学生观察红墨水的流动轨迹。让撑伞的学生用视频记录该过程,展示给同学,并像新闻发言人一样小组实验结果,与同学一起分享。再让其他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转伞,观察并记录红墨水的移动轨迹。通过实验对比,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地理实验现象的解释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传统的地理教材对地理实验现象都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简单、机械地重复了解,不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发现。而新课程中大多数实验都没有直接加以描述,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在表格中各自进行描述,然后经过对比来探究得出结论。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可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①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②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沙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实验一要求观察现象,实验二要求观察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大小以及风停后,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同时要求用这两种实验来验证自然界中以外力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五、转变学习方式

目前,我国中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主流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机械记忆为主、书本内容为主。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一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不注重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是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5]。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读地理、听地理向做地理、探究地理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培养科学目标有重要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时,可设计一个小实验模拟海陆热力差异,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其原因。先让学生准备200W的白炽灯一个、烧杯两只、水、干沙、沙、温度计两支等实验器材;再完成实验:①将两只烧杯分别装满水和沙,并排放在一起,⑽露燃品直鹇裨谒下、沙里0.5厘米处,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下来。②打开200W的白炽灯,照射两只烧杯,观察并记录照射5分钟和10分钟后水和沙的温度。③关掉白炽灯5分钟和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水和沙的温度。教师适时总结并解释其原理:水和沙的温度在白炽灯照射下和关灯后升温和降温的速度是不同的。因为水和沙的比热不同,水升温和降温都慢,而沙升温和降温都快。可以应用该原理来说明分析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地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地理的主人。

六、渗透情意目标

落实地理新课程中的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等体验性目标,要运用体验的方法。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承载。而地理实验活动,特别是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获得启迪,从而培养正确的地理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后,可设计探究性课题活动“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当“小记者”,然后合作写出实验小论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水资源短缺,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达到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建梅.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高中地理必修Ⅰ为例[J].地理教育,2011(9):8-9.

[2] 唐善林.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实验教学[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6-118.

[3] 张雅琪.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04-104.

[4] 林秀春.高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2):45-46.

[5] 张高英.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怅望千秋一洒泪 下一篇:广东省典型智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