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技能大赛为契机 提高眼科临床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13 02:47:14

以临床技能大赛为契机 提高眼科临床教学质量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教育部、卫生部主办,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承办,旨在加强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1]。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和参与。临床技能竞赛成为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医学生构建了实践创新的平台。我校已连续参加三届,作为一名参与培训和考核的临床教师,本文结合日常临床教学工作情况及参加竞赛的经验体会,浅谈如何更好地利用临床技能竞赛这一契机,促进眼科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竞赛为医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高校扩招及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患纠纷增多等各方面的因素,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冲击,医学生培养因过多依靠讲课、观摩而无法真正获得与临床各项操作有关的技能,使得临床实践呈现弱化和下降趋势。医学生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机会。大赛重在对临床技能和操作的考核,通过大量的模型进行训练,熟悉后再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对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锻炼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促进医学生临床水平不断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眼科由于专业性强,操作精细,学生初学时感觉难度大,我们通过教学视频、老师示范、动物眼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操作,最后在熟练掌握操作规范,考核合格后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眼科常见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测量、结膜下注射、泪道冲洗等临床操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竞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学生对眼科临床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竞赛提升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医德医风

大赛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互补的平台,构筑了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培养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大赛以团队的形式参赛,每队4人。比赛不仅考验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着重团队的协作。许多操作都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双人徒手心肺复苏等,这些临床操作需要学生在竞赛中互相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增强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只有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和竞赛中,学生都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团队的一员,通过不断的思想强化,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临床实践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强化医德医风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除了要有精湛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医德"。即使学生在模具上进行训练或操作时,我们也要求医学生象对待真正的患者一样,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态度温和,操作轻柔。而真正面对患者操作时更强调告知及沟通交流,操作前会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操作前后注意事项,实施保护性医疗行为等。在临床实践的过中不断深化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只有实现了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竞赛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临床很多的医疗纠纷常常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或缺乏沟通引起的。因此良好的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甚至是提高治疗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中经常会设置一些抢救或治疗过程中家属干预的情景,需要使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和沟通能力,重视医患沟通,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培训中我们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带领学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如病情介绍、手术、操作等知情同意书。沟通时注意语言的使用和换位思考的方式,注意多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多兼顾患者利益,通过临床实际训练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4竞赛推动人文关怀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过去的 "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治疗,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给他们以关怀,满足患者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比赛暴露出部分选手在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时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埋头干活,简单地完成某项操作任务,不与患者交流,也不关心患者的反应,或者与患者沟通时只是机械地背台词,没有灵活、自然的表达。如非接触眼压测量前不注意告知注意事项,当气流喷出时吓到患者。又如结膜囊冲洗时不注意受水器紧贴患者面颊部以致水流到患者耳朵,结束时亦不注意擦干净脸颊的水等。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实践教学中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操作的各个环节。多数眼科的患者因视力不好,行动不便容易绊倒,或坐下行裂隙灯检查时碰到眼睛,我们会言传身教,适时搀扶患者或用手挡住裂隙灯的额架防止碰到患者眼睛,在理论教学中时刻注意传授人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事实上大多数医疗纠纷并无医疗过失,而是缺乏沟通、由于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者的服务态度不满或医患交流障碍所引发的。因此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技能竞赛的举办显示了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为我们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中暴露出的学生欠缺系统培训、基本功不扎实、突击训练、脱离临床实践、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3]及竞赛重点培养的对象为参赛选手,受益学生少等问题需要我们推进必要的教学研究,推动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和基本规范建设。将临床实践放到首位,让学生亲历医疗实践,全程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于医生职业生涯的每一天、每个患者和每个医疗行为之中,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生,进而推动我国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具有过硬临床实践本领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卢书明,路岩,李艳霞,等.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66-169.

[2]王宇彤.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赛区)结果分析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34-36.

[3]陆斌杰,胡慧明,黄钢.从医学生技能竞赛看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之不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4-5.编辑/申磊

上一篇: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下一篇:浅谈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