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13 02:24:02

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摘要】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完,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因此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自然是学不到技能。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一味体现轻松快乐,教学没有目标、没有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学到计算机技能,那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成功的。成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是快乐和学到技能同时并存,快乐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能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快乐 技能 教学方法

1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入了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但这里教师所选的游戏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在快乐玩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计算机能力和素养,改变传统的枯燥教育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玩游戏中学到技能,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键盘、鼠标的使用,熟悉打字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通过打文章来练习键盘、鼠标,学习打字,学生会感到很累,很烦。若选取学生喜欢玩的“警察抓小偷”、“打地鼠”、 “金山打字通” 、“吃苹果”等游戏来练习键盘、鼠标,学习打字,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教学要求键盘、鼠标的操作灵敏掌握了,自然打字速度也快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当然喜欢,更有兴趣上信息技术课,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 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让学生快乐地练习所学知识,那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考虑学生学到技能与快乐并存,找到学生非常乐意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师教学电子表格,教师讲解时要选取学生好奇的数据,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月考,教师在月考成绩未公布之前选用月考成绩作为数据来讲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讲解教材中要求的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算法等教学内容。讲解后让学生完成自己喜欢的任务,如做班级同学的资料统计表,统计表包含班级里每一个同学的学号、姓名、身高、体重、年龄、血型、星座等。首先让每个同学自己填好自己的上述资料保存在教师指定的共享文件夹里,供班级其他同学做表使用,让学生求出统计表数据中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身高和体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班级同学中各种血型、各种星座的人数,那种血型、星座人数最多,那种血型、星座人数最少。学生在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时也就不觉得枯燥,因为学生喜欢这些数据的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将生活实践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教育不希望培养出一批书呆子。信息技术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时必须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教师教学word文本使用时,以班级宣传栏的黑板报设计、学校文学社的电子报刊设计、自己的名片设计此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电脑上自选设计一份黑板报或一份学校文学小报或自己的名片。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漂亮的黑板报版面、设计一份精美电子报刊或是完成自己的名片设计,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查找、下载图片等信息,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很自然地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使学生觉得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了学以致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文件的移动和复制”,该内容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教学时选取学生喜欢的题材,如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明星相册,把明星不同时期的照片按顺序排列,并把他们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也一并收藏,而这些所需题材教师事先放在不同的多个文件夹内,告诉学生文件名,让学生自己去找,若学生不喜欢教师事先准备的明星题材,学生可以自己去网络上下载所需材料。告诉学生要做好自己喜欢的明星相册,就必须学会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的操作。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后,教师开始讲解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的操作方法,首先区分复制和移动的概念,其次分别讲解复制、移动的操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喜欢的明星相册。这样学生在快乐完成明星相册的过程中学会文件的移动和复制,达到教学目标。

5 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虚荣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采取适当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教师在讲PowerPoint方面的知识时,要求学生学会PowerPoint里的模板应用、插入音视频文件、自选图形、动画设计,能独立制作一份丰富多彩演示文稿。教学可采取竞赛的教学方法完成,把50人的班级分为5组,每组由一个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一起完成一份PowerPoint演示文稿,文件内容由本组学生定,完成作品后,以小组形式竞赛,由5个组长和教师担任比赛的评委,获胜的小组教师可发鼓励性的奖状。让竞赛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力求做到最好,力争获奖,整个课堂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热闹景象。学生的练习兴趣浓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这样比赛结束,学生会把PowerPoint的操作练得非常好。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合用“任务驱动”、组织竞赛、与游戏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建精神,选用学生喜欢的学习题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海菊.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曹京涛. 游戏化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 朱丹. 怎样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轻松快乐”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无效行为的思考及相应对策初探 下一篇:创新实践基地辅助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