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数字化教学

时间:2022-09-13 02:09:33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数字化教学

摘 要: 数字化教学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已成为数字化教学推进的瓶颈,具体表现为教学资源形式单一、质量欠佳、缺乏有效管理。只有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加强教学资源的科学管理等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才是数字化教学有效推进的应取之道。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 教学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基于先进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仅对教师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对教学资源提出新的挑战。

一、现状

优质教学资源是有效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包括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学的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1]。尽管我国一直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问题,但基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等原因,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1.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惯性及教材神圣观的影响,教学资源仍然以纸质媒介、声音媒介和图像媒介为主,且纸质媒介占绝对主导地位。声音和图像这两种媒介,虽然从认知感官上看突破了视觉局限,但其本身教育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加之各媒介材料间缺乏整合和联系,出现立体不立、教材单一的情况,难以满足新技术条件下数字化教学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需求。

2.教学资源质量欠佳。从教学资源质量来看,资源质量差,缺乏个性。由于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规划而导致数目虽多但大都雷同、散而乱,缺乏关联性,书本知识和题海较多,拓展知识少;同时,囿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的局限,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出现“书本内容搬家”、视频画面不清晰、重难点不凸出现象;教学资源设计的适用对象大多针对中等水平层次,缺乏个性,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3.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管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试题等媒介资源的简单叠加并不是数字化教学的合理基础。许多学校资源库里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很多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没有形成统一整体,既不利于需求者的搜寻应用,又不利于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还有很多课程资源一次性建设完毕即告结束,没有补充和发展,内容陈旧,最终成为无人问津的闲置摆设[2]。

二、措施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化教学有效推进的短板。补齐短板,加快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突破数字化教学瓶颈的关键所在。

1.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资源指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音像制品(有声书、朗读材料)、电子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等)及网络课程的有机配套,利用互联网相互结合,教材突破原有纸质物化形式,适应Ipad/App等多种移动终端的使用要求、满足视听触动等多感并用的体验需求的教学服务产品。

2.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以先进的课程教学思想为指导,结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的意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加强课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和连续性,避免知识“碎片化”。其次,增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后,注重课程设计的适切性,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建设丰富多样的、多层次的优质教学资源。

3.建立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由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只有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使教学资源的开发更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才能发挥出数字化教学功能和优势。另外,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了解学生,知道如何设置章节和知识点,鼓励并指导他们开发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还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4.加强教学资源的科学管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能建设完后就放任不管,而应及时更新、不断完善。为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应制定规范、科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标准,如教学资源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认知与心理规律、技巧与工艺、思想品德与文化等。另外,还应出台一些相应规章制度,如对于后续建设中教学资源不合格的,应给予整改警告,若在规定时间内仍不合格的,就要采取一定惩罚措施[3]。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在推动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教学的复杂性远不是单方面努力就能一蹴而就的,优质教学资源只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其中一个引擎,要真正取得成效,教育管理部门、网络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及家长必须全力配合与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3]熊兰,陈吉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7):84-86.

[2]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4).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问卷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调研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