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时间:2022-09-13 12:05:50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31-01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

医院供应室是向医院各科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科室,负责医院各种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等发放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供应室护士长期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处于高温环境、辐射、噪声、空气污染,身心危害的高度风险中。因此,职业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职业暴露因素

在回收污染物品时皮肤、粘膜容易被一些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特别是在污染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手套时常有破损,未及时更换,风险更大。

1.2 生物因素

(1)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在进行清洗回收来的锐利器械时,有被锐器刺伤的可能,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2)在清洗间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手工清洗器械时产生的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 如防护不当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1.3 物理因素

(1)噪声:供应室多设备同时开启噪声>100 db,长期工作在该噪声环境中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2)高温:通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其过程散发的热量使操作区温度明显升高,开启舱门时,设备内腔温度仍然在90℃左右,如操作不慎容易烫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N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3)纺织品类纤维:各种纺织品类敷料的折叠包装易引起纤维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1.4 含氯消毒剂、酶

供应室最常用含氯消毒剂,是一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损害。

1.5 辐射的危险因素

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具有杀菌作用,而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的波长正好与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波长相似,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长期接触可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1.6 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又琐碎,由于长期工作紧张、单调、在晋升职称、福利待遇方面不如临床护士,导致消沉、慢性疲劳等负性情绪的发生。长期下去会使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知识,每周定期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的认识。

2.2 物理性防护

对科室所用的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保养,按流程操作,定期对设备活动部件上剂,,设备安装在空间宽敞的地方,各区内安装排风扇,空气净化装置及相应降温、消毒设施。取无菌物品,应待冷却后再取或戴帆布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局部而引起烫伤;在夏季消毒灭菌时,尽量采用空调设施,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各类粉尘对人体的损害,引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棉球、纱布、棉垫等无菌物品,其次在工作中要戴好帽子、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

2.3生物性防护

工作人员在处理 回收的污染物品时,都必须严格按照各类物品的清洗法进行清洗。供应室工作人员严禁戴首饰,留长指甲。在去污区工作时坚持戴手套、防护镜、帽子、口罩、穿防水围裙、长筒靴,必要时戴面罩。如发生利器损伤迅速脱去手套,把伤口血往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消毒包扎。必要时进行免疫制剂和预防注射,建立档案进行追踪观察。

2.4 化学性防护

为防止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各种化学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在配制和使用时要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若皮肤、眼睛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环氧乙烷消毒柜应单独安装在供应室内较僻静的地方,远离火源,通风良好,并由经过培训的熟知环氧乙烷性质和持有上岗证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以防气体泄漏引起严重中毒事故。

2.5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灯管更换、测试时要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时禁止人员入室内,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避免臭氧的吸入损伤呼吸道及肺。消毒后通风换气30min方可进入。

2.6 心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科室里经常组织爬山、打球等活动。加强沟通,减轻工作压力。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周延萍 倪国珍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

[2]《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 刘云婷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4-16

作者单位:44102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上一篇:社区咳嗽治疗的常见误区分析 下一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