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分析

时间:2022-09-12 11:34:35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分析

摘要:高新技术成果自身转化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过程,并且现实生活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两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经济目的是商业回报,前期成果的调整和完善就是商品增值过程,转化成功标志的社会含义是实现知识产权交易。鉴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属性及其特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尊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规律。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新技术成果;市场规律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25-02

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是国内探讨研究多年的话题,其间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各地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总体格局仍不理想。本文拟从市场经济角度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实践。

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市场理解

目前学界普遍的提法是科技成果,为更准确起见,本文是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的提法。笔者对高新技术成果及其转化的含义规定是:高新技术成果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考察和在模拟实践环境下设计试验获得的、具有实用性与高端性、新颖性特征的一种无形财产;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是指技术的前期成果,经过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的逐步调整、完善和成熟,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最终实现产业化。

上述表述是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基本规定,任何其他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理解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因此,在上述关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叙述中,并未提及成果转化的市场属性问题。因为毕竟技术成果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将技术成果自身的转化和这种转化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合在一起进行规定性的解释,在逻辑上难以做到。但是,笔者绝不否认成果转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甚至认为,技术成果自身转化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过程,并且现实生活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两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所以,认识技术成果自身转化过程,仅仅是完成了认识的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的认识,即对转化过程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的认识,更具有现实意义。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任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换言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每一环节都是通过市场经济才得以实现的。首先,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项目立题阶段,就要立足于市场需求。至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为评职称或晋级的科研立题,并不属于市场经济意义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范畴。其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验室小试、中试、产品化、产业化等每一环节的市场经济含义,都是对拟交换的商品不断投入并逐步实现增值。再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投资方资金在不同阶段的的介入,科技项目进入公司化运营,则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商品交易形式,其间伴随着各种形式的产权转移和利益分配。总之,科技成果从科研立题、实验室小试、中试、直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全部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的逐步增值并最终实现交易的过程,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表现形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不仅要从生产力发展演化的角度去理解,还要注意研究与生产力发展演化过程同时发生并始终相伴和贯穿全过程的市场经济含义。

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特征

如前所述,高新技术成果是在“模拟实践环境下”获得的,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是“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之所以必然会与市场交易同步,是因为这个现实的生产实践与设计试验时的“模拟实践环境”具有本质的不同。现实的生产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现实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必须作为社会的人才能从事生产活动。社会的人是有分工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角色,都有各自的利益。成果转化不能只靠成果发明人和所有人,需要社会各方面不同的角色、不同利益主体的介入。专家学者们可以在实验室埋头搞开发,但是一旦搞转化,他们必将面临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市场经济。

(一)转化的经济目的是商业回报

技术成果转化的经济目的是不可回避的,这个经济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提高社会生产率,并通过取得超额的商业回报来弥补前期投入。所谓商业回报包括技术成果转让收入、技术成果的有偿使用收入、技术咨询服务收入、股权分红收入、股权撤出收入等。现今社会,我们很难看到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技术成果转化现象。无论是技术的供给方, 还是需求方, 都瞅准技术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业价值, 这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技术成果转化必然表现为一种商业行为,转化的不可或缺的经济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消费产品或服务的同时,获取理想的商业回报。因此,一旦偏离商业回报的目的,例如追求政绩、评职称、搞验收等,所谓技术成果转化很可能会走向歧途或夭折。

(二)前期成果的调整和完善就是商品增值过程

无论是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还是在某一阶段,都是前期成果不断调整、完善和趋于成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就是商品逐步增值的过程。要对前期成果调整和完善就要有各种投入,包括智力、人力和各类财产等。投入的量越大,周期越长,越能满足社会需要,其技术成果作为商品的价值就越大。由此还可以判定,在市场上前期技术成果的交易价格相对低,越是后期的技术成果交易价格越高。

(三)转化成功标志的社会含义是实现知识产权交易

从“物”的角度看,转化的阶段性标志是前期成果“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但从宏观上讲,“实现产业化”是转化的最终标志。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这一标志的社会含义就是知识产权交易。只有通过市场上的知识产权交易,不同的社会主体才能介入技术成果转化的某一个阶段过程。因此,只要是这个交易没有实现,无论前期成果怎么“成熟”,都不能认定技术成果已经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了,已经实现转化了。现实生活中,这种交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直接转让成果,可以是投资入股,可以是有偿使用,也可以以契约方式合作经营等等。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技术原理、技术工艺、技术技巧等技术信息在原主体和新主体之间的传递,技术信息转移到新的主体,或为新的主体所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原技术信息的持有者虽然仍掌握这项技术,但是这种技术的权利有所者已经发生变化,即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过程的这一环节最为关键,马克思将其称为“惊险的一跃”,没有这个“惊险的一跃”,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规律

毫无疑问,成果转化过程要尊重自然规律,但鉴于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属性,因此,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还必须尊重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规律。

(一)市场拉动规律

所谓市场拉动规律,即指高新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何时形成产业以及产业化规模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的力量,是市场拉动技术成果转化而不是高新技术本身的技术演进推动其产业化。这是由于任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没有经济回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决不会冒险去做。而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使技术成果通过转化形成的产品要有市场需求,即消费者愿意在一定的价格上支付货币去购买,否则,不问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转化只会使企业快速破产。因此,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成果,即使其技术再高、再新,也不会有创业者和企业家去甘冒风险而实施产业化。因此,搞成果转化一定要把着眼点置于企业的需求上。不是搞完技术开发再去找用户,而是应该瞄准企业的需求去搞技术开发。先搞技术开发后找企业投资的结果就是转化率必然低下。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不会出现既有技术价值又有商业价值的高新技术成果被搁置的情况。

(二)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

所谓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即指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起关键和核心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决定技术成果转化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人力资本的拥有情况以及潜力发挥的程度。因此,在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能否形成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机制就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和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特别是在所有权人和发明人分立的情况下,一旦发明人在转化过程中的应得利益未能满足,或者激励政策不到位,极易出现职务发明成果外流,或者出现知识产权虽然转移,但发明人不予配合的现象,于是就形成技术信息传递过程和知识产权转移过程的分离,结果造成成果转化的失败或法律纠纷。因此,没有强大的智力和人才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没有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创造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和文化氛围,即使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再丰富,技术成果转化也“化”不起来。

(三)特殊资本支持规律

在技术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在产业化初期,所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风险非常高,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投资失败,就是“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如果技术成果转化一旦成功,其投资回报高得足以补偿前期投资,并且还绰绰有余,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这些特征在传统产业就不具备。对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而言,仅有传统的资本和融资渠道不行,那些带有投机色彩的或侥幸心态的小额资本更不行。转化需要一种特殊的资本,这种资本叫做风险资本或创业资本,即专业投资于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处于导入期和发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

参考文献:

[1]魏炳传.加速农业科研机构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多元化的分配体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3).

[2]史永铭.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思考[EB/OL].人民网..

[3]刘凤朝,王元地,潘雄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从市场有效供需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率[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4,(9).

[4]文兴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辨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2).

上一篇:加大对产粮区财政支持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下一篇:政府如何支持创意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