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10:50:57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地理知识可通过地图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学起来会轻松自如。所以,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图和图表资源,挖掘地图和图表信息,进行最佳的地理教与学呢?

1. 教学地图的基本知识,是地图教学的前提

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我们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教学的前提。如地图应具备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了解比例尺大小和所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比例尺进行实地距离换算,识记地图上的常见图例。使学生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才能看出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分类及各类地图的用途,各类地图所蕴含的基本地理信息是什么,使学生知道不同地图的不同用途,才能从不同的地图中读出相关的地理信息,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地图。例如教学地图中有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等。其中地形图能让我们了解某地的地形特征,交通图是专门用于交通的,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交通图,要了解某地的资源就选择某地的物产分布图等,明确不同地图的用途,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用上相关地图为我们服务,查找到我们需要了解的地理信息。

2. 教给学生基本的读图步骤和方法,学法指导,至关重要

读取地图信息时,一定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步骤和方法。我一般是按照读图名――读图例――读取正图信息的顺序进行的,并且收效显著。图名是一幅地图的主题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先读图名避免主次不分和面面具全,有着排除干扰,提纲挈领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作为地图的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之一,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熟记一些重要和常用的图例,读图就显得轻松得多。不同地图上图例和注记往往不同,一定要看清特别标注的图例,才能通过图例所示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在读取正图信息时,除了根据图例析图,还有特别注意图上的注记,因为地图上的那些文字说明,数字标注不但能让我们读出图中的地理事物的特征,还能让我们读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如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图时,就是通过读等温线上标注的数字变化分析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

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然后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教给学生各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这样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去读图就会使地图易懂易理解,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图文结合,变抽象为直观,更易学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地理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教学中使用图文结合法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文结合法强调首先运用图像给学生以感知,然后配合教师的提问引导、讲解,让学生通过感性基础上的记忆、思维、想象而达到理性的全面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情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图文结合有“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以文释图”,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湘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课文文字内容很少,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插图等。尽管正文内容篇幅短小,内容不多,如果不通过看图理解而是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就是记得也容易张冠李戴,收获甚微。如果能以图析文,可以将书中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易懂,将复杂的地理事物落实到空间强化,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的。在日常教学中,我就注意图文结合,新课学习“以文释图”,让学生先看图,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照课文内容,印证自己在图上所看到的,从而达到理性认识。如在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时,我让学生先打开世界地形图,找到亚洲,然后指导学生分别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去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既形象又直观,易懂易记。对于课文的正文内容就“以图释文”,如对“在北半球地区,1月是最冷月,7月是最热月。而南半球地区则正好相反:1月是最热月,7月是最冷月”这知识点的理解,如把文字转化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去理解,就能很直观的从“峰”形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记住“在北半球地区,1月是最冷月,7月是最热月”。从“谷”形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记住“在南半球地区,1月是最热月,7月是最冷月”。图文整合,感性与理性的交集,对学生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大有益处。

4. 地理课上无图不教学,养成良好的用图读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地图给人的特殊感受,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自然语言,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没有一节课能离开地图教学,可以说地理课上无图不教学。地图的表现力强,蕴含内容丰富,是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是对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地理事象的扩展显示。通过读图,既可巩固正文地理知识,又可适度拓宽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地图使教与学融会贯通,教师要善于抓住地图教学的契机,重抓学生良好的用图读图习惯的养成,培养用图习惯,激发学生的用图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深层次挖掘教材地图的隐性信息,形成地图分析的基本过程、方法,教给学生各类图像的判读步聚和技巧,培养学生图像信息获取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地图已经多方位地走进人们的生活,阅读地图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诸如旅游路线的选择、家居区位的确定等等。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学习地理知识这一层面上,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伴随终身的工具,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2-04-21

上一篇:《小学英语中看图说话的学法研究》课题实施方... 下一篇: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