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及主要问题

时间:2022-09-12 10:44:41

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及主要问题

摘 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日益影响着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条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创新、更丰富多彩,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然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正面临着种种问题,如学校没有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如其载体建设等方面急需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94-03

网络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1]。而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独立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受网络影响的重要人群。调查显示:有28.6%的学生每天都上网,有34.7%的学生每周上网5―6次,有20.7%的学生每周上网3―4次,几乎没有学生不上网;“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以3小时和2小时者居多,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4%和36.6%,另有8.8%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而且对网上的信息信任度比较高,相信的占14,3%,比较信任的占41.9%[2]。另有文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还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3]。由此可见,网络已占据了学生的大量空余时间,网络已成为他们的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的交流方式,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并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网络的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走向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然而,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引起高校及教育者的足够重视,所以,有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

学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网络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此外应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先进思想、国际国内时事,甚至将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娱乐、道德规范等以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其思想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展和延伸[4]。

(一)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每天打开电脑,总有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进入眼帘。网络中的信息不仅图文并茂,还有各种有趣视频,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眼球。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的这些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具吸引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要选择性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听教的思想教育模式。此外,网络的感染力很强,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欲望。在网络学习中,学生能够让自己的眼睛、耳、大脑等器官充分运作起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更深刻的领会,这样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且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

(二)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相互交流

网络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在网络里没有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不同的观点,表达他们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想法,将自己的观点用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如博客、贴吧、讨论群等表达出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老师咨询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相互间还可以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一提到思想政治的内容,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模糊,说不出个所以然。而网络传递的信息来自天南地北,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娱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抓住网络信息灵活丰富的特点,让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共享。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内容不再拘泥于枯燥无味的大篇幅文字,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各种更有意义的图画、视频,以及人们的评论、观点。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加广阔,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四)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尽管传统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封闭守旧,但网络传播的信息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逐步活跃开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跟上学生不断膨胀的追求新东西的欲望,才能跟上学生不断前进的步伐,得到他们关注和接受。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可以与当下最火的新闻资讯、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甚至是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新闻和节目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五)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坐着听课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很多学生下课后便忘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学生容易抵触,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去学习上过的内容。而利用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鲜活丰富,将课程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关心的问题。此外,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易于接受,知识消化吸收效果良好,老师还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特别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危害发生。

(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工作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如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平台,供学生们及时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通过校园网站,学生可以及时地看到各种消息,如学校会提供各种勤工俭学的信息,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及时提出申请;此外,学校可以收集大量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岗位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联系自己有意向的工作单位,这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学校还设立第二学位及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在大学中充分汲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有心理咨询网站的开设,也为部分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解决了不少烦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可增加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指导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的好坏,远离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自身的条件,引导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教育者可以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现状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成批化的教育模式是否还能满足这个个性化时代的要求,大多数教学依旧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自身的长处,只停留在感知和记忆的表面,对所有学生要求一致,数量上的知识叠加并没有与学生的主体人格相结合,这与网络时代人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极不相符,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这里,既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正受到网络的严重影响,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网络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教育思路和机制[5]。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及教育理念也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高校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远未构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使网络的有利方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学生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从而造成众多因上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旧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授课,忽略了网络强大的影响力。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却很少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一些讲大道理的书面文字上,让大学生感觉离它异常遥远。由此可见,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的影响,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去潜移默化地正面影响他们。

(二)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培养落后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快捷高效的渠道和手段。但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学科性比较强,要求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网络知识和技术,也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较高的教育水平。此外,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去培养一批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人才。随着校园网络的盛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有比较高的期待,但现实情况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网络较专业,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专业;另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专业,而对网络不专业[2]。所以,这是眼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网络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又说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内容守旧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相对传统封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守旧,不能吸引学生的眼光。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存在着关注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等问题[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同学视这类课为休闲课,完全没有重视它,究其原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内容枯燥且经久不变,没有针对性,没有艺术性,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打开封闭的大门,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先进技术,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也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教育变得网络化、视觉感官化,易为学生接受。此外,要努力发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新功能,挖掘多媒体新技术,不仅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也要加强更新,实现技术和内容上的双更新,改变技术、内容落后的现状。

(四)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载体建设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7],但是很多高校尽管有校园网,但网站建设相对较弱。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学校的网络经常瘫痪,每遇到选课、等级考试报名的时候,页面就出现了不能服务的情况。有的学校连学生最基本的网络需要也不能满足,更别说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部分高校负责人认为只要有一个类似的网站存在,就完成了任务,但是网站的载体量很小,页面布局不合理,没有强大的信息功能。由此可见,网络载体的建设者没有认真地进行策划,也没有建立完整的思路和机制。部分网络尽管建成,但其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宣传。这样的网络载体形同虚设,从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五)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部分高校已逐渐开展起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但似乎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段时间后便销声匿迹,因为没有后续的更新、维护和监管,学生、老师不愿意再去关注相关网站,于是失去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及时性。另外,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缺失、网上交往的道德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并没有人对此进行监管和引导。同时,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意识,明确网络责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当网络上出现不健康甚至有危害的信息时,多通过删除信息、关闭网站等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后续的解释说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网络瘫痪时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没有更新,这些都是由于监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

(六)高校网络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和外界的交流,及时解决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国内外的政策和时事政治热点问题也能有更快速和直接的了解,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网上的各种消息来之不拒,或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能自拔,如逃课上网打游戏、聊天,看黄色网站等。有的大学生因过度上网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互联网成瘾综合征”[8]。教育者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里的自由,是有限的自由、理性的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自由,应避免因为各种信息的误导走上犯罪的道路。

综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9]。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认识到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建设一支进行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专业化队伍,不仅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工作,将机制落到实处,对学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解决,进行良好的引导,最终使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伍炜,赵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5).

[2]杨德东,杨雪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3(6):11-13.

[3]樊永刚,郑选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1).

[4]汪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影响因素探析[J].高校建设,2013(291).

[5]束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14(3).

[6]孟思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3).

[7]曹文波.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6).

[8]云占平.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3,12(1).

[9]王晶.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4).

上一篇: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的翻译 下一篇:对大学《影视英语》课程教材设计原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