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影视英语》课程教材设计原则的反思

时间:2022-09-03 04:36:44

对大学《影视英语》课程教材设计原则的反思

摘 要: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也至关重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影视英语课程是一门校级精品课程,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听说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对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该课程教材《影视课程互动英语》的编写实践,阐释教材设计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并对教材编写原则加以反思,以期为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关键词: 影视英语 大学英语 教材设计 教材编写

1.引言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也至关重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设计研究方面,2007年,影视英语课程首次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于2009年被评为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取代了原有的《中级英语听说》课程,旨在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的这一定位对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总结该课程教材《影视课程互动英语》的编写研究与实践,阐释教材设计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编写原则,并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加以反思,以期为未来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写作提供借鉴。

2.课程定位及教材开发背景

为顺应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英语人才的要求,200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视听说教学组的老师在孙红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内始创了影视英语这门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的这一定位对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材的开发必须尊重语言学习理论,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在具体设计中,还要把握明确而科学有效的设计原则。

课程最初为该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为期18周,每周2课时,教学进度为每2周讲授一个单元(即主要关注一部电影)。根据学生的水平,课程组的青年教师群策群力,编写教材《影视课堂互动英语》(孙红等,2007),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被评为“国内近年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中少见的佳作之一”,已被多个高校选为视听说课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郝建华,阎莉,2008:63-65)。

3.教材设计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的编写理论基础为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理论。Krashen(1985)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Nunan 2001),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学者的普遍认可,如赵培(2004)、丁海燕(2003)、罗立胜(2001)。Swian(1985,1995)对Krashen的理论加以补充,指出除语言输入之外,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对外语习得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输出促进“注意”,即通过输出,学习者能发现其现有的语言知识与欲表达自己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出自身存在的语言知识缺陷;其次,输出能够验证假设,即输出活动能检验对语言形式、结构和意义的假设,使学习者根据反馈修改或重新加工自己的“输出”;再次,输出还有元语言功能,即输出能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准确掌握(Swain,1995:125-132,转引自王晓雯,2005:44)。在教材的设计上,编者遵循“先有效输入、再合理输出”的宗旨,学生通过看影视片段获得视听的输入,通过阅读每单元的剧情简介(“plot description”)、启发性文章(“enrichment reading”)、影评(“movie review”)获得阅读的输入,之后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各种活动和完成作业,进行口语表达和创意写作等形式的输出。

4.教材设计的原则

4.1选材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因此,教材的选材最好来自真实的语言环境,影视剧中的语言恰恰是生活化的真实话语,对学生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大有裨益。同时,应该兼顾趣味性。该教材有的单元选取了生动活泼的动画片片段为教学内容――《海底总动员》、《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等,有的单元选取了幽默的电视剧――《老友记》、《成长的烦恼》,还有浪漫的爱情电影――《诺丁山》、《罗马假日》,更有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等等,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对真实语言的注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影视英语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因此应遵循听说训练的自然认知规律,先总后分,先输入后输出。在教材中,每个片段的处理都遵循“General understanding for main idea”――“Further understanding for details”――“Interactive activity”的顺序,即教师第一遍播放片段,仅训练主要内容的理解或要求学生总结大致意思。第二遍播放片段时,让学生练习抓取重要细节和记笔记等技巧。难度较大的片段,播放更多遍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听懂之后,再做各种课本设计的口语活动。

4.3主题的批判性原则

举例来说,“风中奇缘”单元,就引出了“什么是文明的实质”这一主题,让学生思辨西方人的工业化文明与印第安人尊重自然的生活理念之间的冲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罗马假日”这一单元,则引出了“在爱情和责任之间如何抉择”的话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话题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死亡诗社”单元,让学生关注“如何处理学生的梦想与家长的期望之间的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纷纷就此发表感想,提出看法和解决方案。

4.4学生任务的创新性原则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通过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明确的听说读写学习任务,进行系列的综合语言技能训练,任务的设计注重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不仅有效地培养、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英语技能,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创造性改写、故事改编,甚至将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加以改造等。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单元主题制作多彩纷呈的创新性视频作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潜力。例如,在学习“木兰”这一电影单元时,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创造性演绎。有的小组将动画电影《木兰》中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化的荒唐漏洞一一指出,加以批判性评论,诸如原电影中人物不应该使用毛笔涂口红、不应该使用龙形的文身图案、不应该以国宝熊猫作为坐骑,不应该穿着背心,不应该将饺子烤着吃,不应该写简体中文字等。有的借助会声会影软件,将原电影片段进行改编,制作了视频“木兰新编”,设计了木兰婚后的故事――木兰大胆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4.5单元体例的统一性、科学性原则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的单元体例遵循统一性原则,这样,学生在进行单元学习时就对其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在布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任务时易于操作,减少学生的疑惑。教材在前言中明确列出了各单元的组织结构,以及每一个部分的宗旨,如表2所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使用该教材时都能对各部分教学目的一目了然,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就组织结构的分布而言,其分为课前自主阅读、课堂导入、以听为主的训练、以说为主的训练、课后拓展练习、专业影评六大部分,既遵循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操作规律,又实践了从有效输入到合理输出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很多使用《影视课堂互动英语》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教师反映该体例的设计颇具科学性。

4.6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一些学者(杜瑞清,白靖宇,2005)已经指出,练习的设计要防止同类练习的重复率太高,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影视课堂互动英语》编写之初,主编就组织所有编者开会,强调各单元在练习的编写中一定要尽可能多样化,在排版形式上尽量做到丰富多样。仅就听力练习来说,其不仅包括选择、填空、连线、问答、判断正误等传统题型,还设计多种形式的图表让学生填写,更有“问题大爆炸”(“Question bombers”)、看图排序、合作记笔记、抓取对比性信息、根据中文翻译抓取英文句子等各种新颖的训练题型。多种练习的交替和变化,避免了乏味枯燥之感,保护了学生学习听力的积极性。另外,各类练习的设计贯穿了听力技巧的系列训练方法,如总结中心思想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细节抓取的方法、“影子练习”(“shadowing”)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4.7语言难度的适度、递进原则

在《影视课堂互动英语》各单元编写完成之后,主编组织编者开会讨论各单元的单元难度,从教材生词量和影视片段的语速两方面把握各单元的难易程度,根据难易的递进原则编排单元顺序。同时,教材的难易程度应照顾到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才能实现“可理解的有效输入”。教材选用的影视片段很多来自动画片,语言相对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对于主题较深刻的电影,编者选取了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的片段,避免选用生词过多、语速过快、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因为难度过大的输入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厌恶英语听力训练。当然,为了强化训练效果,有时也会有语速快、信息集中的部分,但这类集中训练的内容在一个片段中的总体时间不长,避免了学生的听力疲劳现象。如,“海底总动员”单元中精听部分Scene3的task 2,就是让学生就小海龟们纷纷向Marlin提问的问题做速记练习,难度较大,但片段时间不长,教学实践中能达到很好的训练速记技巧的目的。

5.教材不足之处的反思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胡壮麟(2005:25)指出:“今天在我们讨论大学英语教材时,不能停留在纸质教材的传统概念上,而是应该看到大学英语改革,必然导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即新型的大学英语教材应包括配套的电子或网络教学系统。”《影视课程互动英语》除纸质书籍外,仅配有视频片段光盘,并没有对全国公开的配套教学网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编者接到了订购院校的不少建议,指出教师制作教案耗时较多,希望获得该教材的配套教案、拓展性视频资料和学生创新性作业的范例。因此,该教材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下一步改编中,如能开发面向全国的课程网站,提供上述这些辅助资源的下载服务,将会提高该教材在全国的接受度。

6.结语

《影视课堂互动英语》基于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而开发,在设计上遵循了选材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主题的批判性原则、学生任务的创新性原则、单元体例的统一性、科学性原则、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原则和语言难度的适度、递进原则,在使用中广受欢迎。在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政管学院和中文学院6个学院的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共收集有效问卷3110份,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对《影视课堂互动英语》的满意度高达94%(郝建华,阎莉,2008:63-65)。然而,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没有提供现成的配套电子教案和网络教学系统,导致使用中仍有一些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教学效果。希望该教材编写实践中的这些经验与不足,能够对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4.

[2]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and 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Newbury House,1985:235-253.

[4]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Cook & Seidlhofer(eds.)Principles & Practic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25-132.

[5]丁海燕.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对成人英语习得的影响[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

[6]杜瑞清,白靖宇.对21世纪研究生英语教材编写的认识与实践[J].外语教学,2005(1).

[7]郝建华,阎莉.跟着电影“兴氛”学英语――评析《影视课堂互动英语》[J].出版发行研究,2008(01).

[8]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9]罗立胜,李子男,葛岚.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10]孙红等.影视课堂互动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王晓雯.论全英商务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国际经贸探索,2005(S1).

[12]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05).

项目信息:本文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度青年教研项目――“基于英文影视剧本语料库网络平台的词汇教学研究”资助和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编号:GDJG20142204)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意义及主要问题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境情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