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干为残疾人服务的活儿

时间:2022-09-12 09:56:27

我愿干为残疾人服务的活儿

赵国先,北京市房山区残联理事长,50多岁,外形敦实,说话底气十足。一问方知,是常年坚持冬泳使然,敢在寒冬击水,意志力得有点儿刚度。

赵国先到残联9年,事业发展挺快,2006年房山被评为“十五”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他付出了艰辛。说起当年这些事,他绘声绘色,话语中充满自豪与成就感。

两点理由自愿调残联

2001年10月,赵国先调任区残联理事长,在房山引起些反响。不少人以为他犯错误了,一些人打电话来为他抱打不平:“老赵,你甭去,瞧区委怎么了你!”赵国先大笑,因为他心里清楚,调残联完全是自愿。

赵国先一直比较强势,当过两个乡镇农工商公司总经理,一个乡镇镇长,两个乡镇党委书记,最后一站是从张坊镇党委书记调区城管大队长。干了两年,他自己要求不干了,主动向区委书记提出要到残联。

什么理由令他自告奋勇?说来简单,两点理由:一是感受,二是感动。

先说感受。赵国先老家在十渡深山沟西庄村,大哥是聋人,他排老四。大哥两岁得火龙子病,即重感冒,被乡村医生扎坏了耳朵,直到今年70岁了仍打光棍。但大哥极聪明,农活儿没有不会的,人极善良,种的菜送给村民,帮工盖房不收钱。赵国先的母亲66岁去世时,把他叫到床前说:“你大哥就托付给你了!”此后近30年,大哥一直由赵国先照顾。

由于大哥的缘故,他对残疾人有一种天然的感情,村里孩子喊大哥“大哑巴”,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他常讲,对残疾人首先是一种尊重,不光是送点米面,搞点救济。他那时就琢磨:“将来要有这么个组织,点这个活儿,为像大哥那样的残疾人服务。”

再说感动。赵国先在张坊镇当党委书记,深山沟东坊村小学有个患骨癌的肢残小孩叫顾洪有,同村小孩顾亚男背着他上学好几年。后来到镇中学上学,相距20多里,背不动。顾洪有上不了初中,急得直哭。管教育的反映给赵国先,他亲自去了东坊村,指示无论如何也要让顾洪有上中学。中学没住宿条件,就在旁边敬老院给他安排间房。这事不知怎么传到区委书记耳朵里,1998年教师节,张坊镇中学要开学,区委书记、区长都来了。区委书记从顾洪有家背着他到东坊村小学,和老师同学告别,然后区长抱着他上车,亲自送到中学。当时场面非常感人,好多人都哭了,赵国先也哭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念头在他心里生了根。

从市残联排分垫底做起

赵国先到任时,房山区残联已连续几年在全市18个区县残联年底排分垫底,市残联发文件公布评比结果,全市同仁一清二楚。

赵国先不信邪,上来先抓调查摸底,迅即提出工作思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头一个重点是组织建设,当时乡镇残联和民政科混在一块。2003年他开始抓乡镇残联单列,找区人事局、组织部联合下文,24个乡镇成立残联组织,配15个专职理事长(山区兼职)。2004年配备专职委员,2005年在全市第一个配备农村专职委员,462个村成立残协,专职委员配了488人,超百名残疾人大村配两人,一人专抓康复。完整的网络体系,干起工作得心应手。

然后抓了设施建设,建立15个温馨家园、25个职业康复站、120个康复站、14处扶贫基地、31个辅具站。依托卫生医疗机构,成立6个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聘请24个专家,发挥康复专家作用。

然后是办实事。从2002年到2009年,区政府每年发文为民办30件实事,每年都有关于残疾人的1至3件。连续8年共办16件实事,投入2084.1万元,残疾人受益15300人。

短短几年,房山区残联在全市残联年底排位,从倒数第一跃居10个远郊区前茅。

当残联理事长讲究五抓

赵国先在市残联的内蒙对口单位培训班上讲过一次课,题目是《怎么当理事长》,他讲的“五抓”挺有意思:

一抓思路。作为理事长,要考虑全面指导思想,2002年开始,他每年提出个思路:比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比如打基础、强管理、上水平等等。

二抓协调。他归纳,残联社会化工作核心就是两个字:协调。全区单位按自然排,残联位置不靠前,得主动协调。比如市残联开完会,他立即拿出方案,向主管区长、区委副书记汇报,领导一点头,工作便易于开展了。再比如开展丰富活动,区委班子20多号领导,从区委书记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无一不请他们参加,包括年终走访,全给他们“布置活儿”,请他们了解残疾人情况,搭建参与共享平台。

有两次抓协调效果明显。2003年,区委副书记参加区里爱心工程仪式讲话说,要把残疾人工作列入乡镇六好党委评选。副书记的话上了简报,赵国先就追着区委组织部, 希望纳入评选,结果百分考核,残疾人工作占了4分。差0.1分就评不上六好党委,过去,残疾人工作在乡镇排不上号,有了4分以后,党委书记、镇长都来找。赵国先说,要想不刨分,请把残联工作干好。那年韩村河镇只评了2分,镇党委书记急了,把残联理事长撤了,主管镇长换成强势副镇长。

2006年抽样调查总结会,赵国先请来区委书记聂玉藻。聂书记响亮地说:“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有两次专门研究残疾人工作”,“不研究残疾人工作,就不是合格的领导班子,不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就不是称职的领导者。”聂书记的讲话对残疾人工作推动很大。

残疾人工作要借力打力,一块500斤的石头用杠杆就能撬起来。赵国先是政协委员,连续5年,每年底区政协会议搞论坛,他都找政协主席,挤进去发言,并转化成提案。一旦形成提案,区政府就要盯着落实了。

残疾人工作还要争取领导,聚集人气。残联每年给区委、区政府发份信息,请主要领导传阅。残联重点工作,都给乡镇书记、镇长写信,让他们知道残联在干什么。争取委办局,刚开始是赵国先协调委办局参加残联活动,逐渐变成委办局搞助残活动,请赵国先去讲话。

三抓特色。赵国先每年最少走访50户残疾人,他了解到,农村肢残人在家出行很不方便,2007年在全市第一个提出重残家庭无障碍改造,当年改造了180户。这180户派代表给区委、区政府送锦旗。区委聂书记、祁区长接旗。聂书记问,还有多少户需改造?赵国先说2000户。聂书记说要加快速度。最后,连续3年全区共完成1780户。

四抓思想。这两年,经赵国先做工作,一名残疾人提为区残联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到乡镇当组织部长,现在康复办主任又去挂职锻炼,让残联干部看到希望。平时,他帮助联系干部子女上学、媳妇安排工作。赵国先认为,这也是思想工作,可以化为残联的凝聚力。

五抓小事。赵国先不以善小而不为,他经常直接开展残疾人个性化服务。

“为残疾人服务”这个活儿,赵国先越干越有滋味。

上一篇:就业援助月收官:以结束为开始 下一篇: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