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化身石桥范文

时间:2023-11-21 12:51:57

我愿化身石桥

我愿化身石桥篇1

——题记

夕阳晚照,残碑蔓草。伊人泪碎,暮倚长亭斜丝柳,郁结难消。且看那,莲步轻移,黛眉轻扫,断肠间春去了。琵琶琼箫谁共奏,残蝶轻絮飘。哀弦别曲千般恨,痴心难老。回首半生凄清,余情未了。

奈何青丝换华发,空白头。试问一抹红颜为谁瘦?丹青柔,绕尘箜篌轻弹奏。诉不尽许多愁。君知否,月上雕楼,楼满花香花依旧?暗香盈袖,枉凝眸。最不屑,那一句、但愿人长久。花自飘零水自流,悠悠。谁人解,这一曲相思红豆?疏影残瘦,梦醒花落心依旧。

是谁,坠入清浅的烟尘梦里?忘却了烟花易冷、琉璃易碎,忘却了尘缘如梦、人事易分,毅然奔赴那虚无缥缈的幸福。

是谁,饮尽尘世的风霜?甘愿化身石桥,忍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和五百年日晒。只为等心爱的人经过。

是谁,流连千年岁月的期盼?坐断寂寥,无端错过纷繁的岁月。在时间的河上,渐渐淡忘那些落花无言的过往。

是谁,捡拾一段微凉的光阴,惊醒了尘封在流年里的一帘幽梦?甘受造化之苦。然而化身石桥后,注定只与风雨厮守。

是谁,销尽千年的等待,换取一段如水的过往?晓寒深处,花枝轻颤。寒烟衰草凄,一片凄凉意。

是谁,看尽浮世清欢,依然寻觅当年遗落的影踪?眉间心上,无力回避。顾影凄自怜,相思无从寄。

是谁,沧桑了一生,方才读懂韶光如梦?良辰何许?咄唶独伤。浮华三千事,多少成追忆。

是谁,续写搁浅千年的凄伤情事?穿越时空的隧道,从烟雨微醺的江南走来,在梦与醒的边缘悄然独立。雨巷、油纸伞、断桥、青石板路,镌刻下浅淡笑容。

阡陌红尘,谁寒薄了谁的记忆?时光的尽头,再拾起那些破碎的记忆,都只是一片刻骨铭心的寒凉。

水尽山穷,叶落成空,尘世如此荒凉。只有她,一如往昔,等待一场美丽的相逢。在时光的缝隙里,在静谧的月色中,诉说脉脉情衷。

浮华落尽,红尘梦醒。那一日,他打桥上匆匆走过,未有片刻停留。她的心霎时清凉如冰,千百年的等待,原来只是空梦一场。

然而她不悔,甘愿化身一棵树。继续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饮尽尘世的风霜,只求他、短暂的停靠。

后记:

今生,走了好远好远的路,终于抵达等他的渡口。路的尽头,依旧没有人等我。船来了,我独自上路。回首烟雨凄迷,江水悠悠,忘了前程,忘了来路。

三生韶光贱,千百年无涯的等待,浓凝成心头化不开的寂寞,作了倾情的文字,流泄而过。浮世烟火,作一滴朱砂泪。凝结在内心深处,灼灼其华,氤氲前世,离落今生。

若清浅落笔于二零一二年七月初一深夜。

我愿化身石桥篇2

赵州桥上的印痕,就是从谂大师所倡导的“生活禅”的真实写照。君不见,千百年来,赵州桥默默无声地服务于南来北往的行人、游人以及商贾物流的车马。它历经风霜雪雨、俯身承受着驴马踏、众人踩,始终无怨无悔。恰如根基深厚的大德禅者。赵州禅风,从一座石桥留下的印痕上便可领略一二。

——行者悟语

河北赵县,古称赵州。既无名山也无名水。然而,就是那么一座平原小县,只因出现一座享誉中外的古石桥,出现一座首推“生活禅”的千年名刹,出现一位用“吃茶去”三字点亮智慧人生的赵州和尚,便显得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成就了青史美名,也让芸芸过客离去后,感念不已。

那日,我伫立于古石桥上,痴痴地望着缓缓东去的洨河,思念隋代能工巧匠李春。通常来说,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或功名显赫,或籍籍无名。有多少人能留下让来者追怀、让后人感叹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存?这位造桥奇人做到了!尽管他没积累万贯家财、未能封侯拜相,也没有在史册中留下他造桥之外的任何记述,但他的名字被后人永记,他的作品在海内外传扬。至今,他依然昂首屹立在周边梨花似雪、身旁翠柳如烟的赵州桥畔。他目光凝注、若有所思,让多种发型、多种肤色、多种语言的远来客抬头仰视。

我看到,一手举旗、一手拿着话筒的导游,娓娓动听地解释赵州桥上的蹄印与车辙。聚拢的游人们一脸兴奋。印痕的确很明显,似乎骑驴的张果老和推车的柴王爷刚刚从桥上走过。人们纷纷俯下身来,抚摸着泛出黑亮色的千年印记,饶有兴味。

我忽而想到,一段与赵州桥上印痕相关的、值得回味的语句,那是缘自唐代、与古石桥相距不远观音院中的一段问答。而今,这座始建于汉代的观音院早已更名,成为柏林禅寺,但这段对话在赵州桥周边萦绕千年,始终被当地人原汁原味、津津有味地传诵着。

那天,一位僧人凑近闭目静坐的“赵州和尚”从谂大师,想以问询赵州桥为由,暗讽禅师倡导的“生活禅”。那僧问:“久仰赵州大石桥,怎么我只看到一座小小的独木桥?”从谂大师反问:“你只见独木桥,难道未见到大石桥?”那僧问:“大石桥有何用处?”大师答:“度驴度马。”

我很想用一段参悟者的文字诠释这段偈语:赵州桥上的印痕,就是从谂大师所倡导的“生活禅”的真实写照。君不见,千百年来,赵州桥默默无声地服务于南来北往的行人、游人以及商贾物流的车马。它历经风霜雪雨、俯身承受着驴马踏、众人踩,始终无怨无悔。恰如根基深厚的大德禅者。赵州禅风,从一座石桥留下的印痕上便可领略一二。

想到此,我便从赵州桥走下,穿过熙熙攘攘的赵州古街巷,来到县城东南方的柏林禅寺。

与大多古刹相同的是,这座古寺历经千般劫难,历经多次毁损和修复,千年香火一直延续。与大多古刹有所不同的是,这座古寺的汉柏,在苍郁清香中蕴含点点禅悟。而今,柏林禅寺经过精心修葺,面积、规模、色彩可谓登峰造极。最值得追味的是寺中为数不多的古柏,千百年饱经磨难,至今依然苍翠舒展,傲立于斯。

如果把一幅久已远去的画面拉回,便可见到:明晨古寺,初日高林,唐代玄奘法师神情庄重,从长安方向缓步走来,在柏林寺前身——观音院一株翠柏下停步,翻开飘散着墨香的经卷默诵,精心参学《成实论》。这位名垂青史的佛门弟子在西天取经之前,决心进一步滤清五内的杂念,致使心如月儿明。数百年后,又是一个明丽的清晨,唐代从谂法师从山东定陶一路化缘而至,驻足观音院,在柏林深处的阵阵清香中,以慈爱之念,传播禅宗大法达40载,这就是今人熟知并力倡“生活禅”的“赵州和尚”。

今日的柏林寺,殿堂辉煌、香火旺盛、人气鼎盛,而我,目光却久久地停留在为数不多的几株古柏上。千百年来,密集苍翠的柏林也如古寺一样,既感受了悦耳的钟磬音韵,也曾遭遇过多次的人为毁损。战火烽烟、刀光剑影连同自然灾害让这里的古柏大面积消失。20余年前,当一位法名“净慧”的禅师来到柏林寺时,仅看到是所剩无几、黯然失色的古柏,其中几株早已干枯。法师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只默默取来清水,细细浇灌。寒暑数载,几株垂亡的古柏竟然萌发新枝,枝杈充满活力。只是那些早已干枯的古柏却永远没有醒来。据说,柏林禅寺观音殿中,那巍峨屹立的观音像,是用寺院中的枯柏雕成,我深信,那些古柏,当年为香客展示一片绿荫,当下,以慈航法相感化信众,由此,超越了成与败、生与死、得与失、干枯与繁茂。我也由此想到,一枚成熟、干枯、落地的柏子,在风雨中、泥土下,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渐渐萌发新绿,渐渐舒展腰肢,渐渐亭亭玉立,渐渐粗壮挺拔……当年,一位僧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大师只五个字“庭前柏树子。”僧人再问,依然是这五个字。那位求教的僧人是否知晓,一粒树种如果融入禅机,自然可以涵盖大千世界。

我愿化身石桥篇3

踏着青石板的街道,

独自寻找江南的味道,

穿越喧嚣,淡忘烦恼,

来到千年拱身的石桥,

多少文人骚客,多少痴男怨女,

曾打这里走过,

岁月抹去他们的脚印,青山绿水却不忘他们在此的作对吟歌。

我愿化身石桥篇4

————-滴墨成伤

黑夜,颤颤巍巍的风,吹起我忧伤的薄衣,穿过红尘织就的那张情网,徘徊在奈何桥头,张望你的方向,三生石上,你前世今生和来世,都刻在我的名字旁,只是你已饮了孟婆汤,没有了和我所有的过往,我已形影孤单,任文字浸染泪眼。

我在桥头等盼,我在河边悲伤,我在彼岸花前刺伤了自己的手指,在三生石上刻满誓言,不敢相忘,血泪染红了自己的双眼,拒不端起孟婆的碗,我选择了忘川河的等待,哪怕千年,等待下个轮回,等待你重新走过,等待你的承诺,年复一年,渴望再续那份情缘。

愿受尽折磨和煎熬,愿做桥下的孤魂野鬼,生生世世遥望你每一场轮回,千年又千年,彼岸花开了又落,我在桥下淋漓着鲜红如血的期盼,为你流泪千行,盛开的彼岸花啊,能否引你来到我的眼前,只求你能再看我一眼。

远远的你走来,梦绕魂牵的你,奈何桥上步履稳稳,丝毫不乱。重逢在桥头,你却不曾驻足,不曾回头望我一眼,你的眼神如此淡漠,丢失了温情的从前;心碎的声音,你听不见,那一声声叹息,传不到你的耳边;你匆匆而过,没有停留,甚至没有看我一眼,三生石上我的名字,你全然记不起,你又一次饮下了那个把我越忘越远的撕心裂肺的汤。

千年幽怨,心已破碎,我低低的哭泣,心痛,心痛,多想你握起我冰冷的手,让我黄泉路上不再孤单,多想你的笑容为我绽放,再续一世情缘;花开千年为你一现,你还是转身,任我孤零的凋谢,再一次桥头望眼欲穿。

一株叫遗忘的草,加入了千年来多情人的眼泪,便熬成了忘情汤,这忘情汤啊!抵过了多少的山盟海誓;往生的记忆,化为桥下边哀哀呛天,留恋的语言,化为忘川河如血的期盼,多少思念沁透了双眼,黄泉路上有多少孤单,只因花开叶不见,生生世世相错,佛前苦苦求了这几千年,终是无缘。

幽冥的琴声穿越生死爱恋的一幕幕过往,茫茫黑夜轻轻响起,那些记忆的片段拼凑出今生难舍的眷恋,让人泪千行,肝肠寸断。

问孟婆,奈何桥边的树林可有风起,漫空飞舞的,有没有那片写满誓言的落叶?那传来的凄凉的思哭,诉说的可是铭心的爱,刻骨的恨?还是从不兑现的旦旦信誓?有谁可听过孟婆的叹息?有谁见过孟婆的泪滴?

我已在忘川河下,等你千年,忘不掉今世的缠缠绵绵,无奈!情愿看你失了往生的记忆,一遍又一遍走过奈何桥,一碗又一碗饮尽孟婆汤,声声叹息,没有相约来生,千年等待,你已经把我相忘,奈何桥寂寂无声,忘川河下哀哀呛天,不知还有多少个千年,你能记起我的容颜。

等待,等待每一次擦肩而过,等待你看我一眼,等待彼岸花开指给你我的方向,等待下一个轮回的地老天荒,只是。千年的等待付诸一空,我喊你却听不见,恩恩怨怨转身被遗忘,桥头人,肠已断,只有绝望的双眼。

我愿化身石桥篇5

《西游记》的大部分篇幅虽然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但第一男主角绝对非孙悟空莫属。所以这本小说理所当然地从孙悟空的出世写起。按照书中的说法,自从开天地以来,世界共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部洲。其中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附近海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长年吸收天地灵秀、日月精华,于某日突然迸裂,产出一个圆球般的石卵。它见风之后,便化作一只石猴,不但很快就能爬会走,双目射出的金光甚至惊动了玉皇大帝。后来它吃喝了凡间的食物,眼中的金光才逐渐消失。不过,连玉帝也没想到,这石猴后来竟然在天地之间搅动起一场惊人的事变。而这个石猴又是如何成为猴王,开创它的一番事业的呢?这就要从勇闯水帘洞这件事说起了――

【原文欣赏】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按年龄为次序)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校改)

此段文字继石猴出世一节之后,写石猴因发现水帘洞而成为猴王的过程。此时的石猴还是普普通通的猴子,并没有出众的本领,但它有出众的胆量,也有成为猴王的愿望,所以一旦有了机会,就能迅速把握,从而在猴群中脱颖而出。作者一方面把猴子当做人来写,一方面也从未忽略猴子的个性特征。特别是群猴戏水和它们初入水帘洞时的闹腾劲儿,都给读者留下了生动深刻的印象。而亦人亦猴的特点,也正是孙悟空这个形象的魅力所在。作者写活了群猴,也就为写活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做了必要的铺垫。

先简略交代石猴融入花果山动物世界的过程。

由天热写到猴子在山涧中洗澡,继而写寻看源流,自然导出水帘洞前的瀑布。

此时的石猴只是比别的猴子胆子大了一点。然而却因此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点出水帘洞名。

水帘后面果然是个令人神往的洞天福地。

虽然把猴当做人来写,但仍未忘记写出群猴欢蹦乱跳、顽劣调皮的情态。

我愿化身石桥篇6

博客:blog.省略/1130w

随心所欲,丢三落四。总想开着QQ进F1赛道。写作、读书、做母亲和家庭主妇,烧菜很好吃,梦想写一本菜谱。

著名的桥梁设计师茅以升曾经写过一本和桥有关的书,站在博物苑附近的怡桥上,看着濠河之上一片霓虹,我不期然想起它的书名:《彼此的抵达》。千百年来,南通的桥,有的曲折,有的豪迈,无一不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经由它们,城里与城外彼此抵达,风景与风景之间彼此抵达,人和人之间彼此抵达,南通和世界之间彼此抵达,历史与今天彼此抵达,现在与未来也将彼此抵达……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000年南通籍诗人卞之琳溘然离世,有家报纸的悼念文章,标题是《写〈断章〉的人去世了》。断章,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一道不朽的风景线,也勾勒出南通,这座亲水多桥的城市,它的人文与风物,它的诗意与家常。

妈妈的外婆家在海门汤门镇,现在叫做汤家镇,小时候,我经常在那里过暑假,那里盛产红小豆,我跨坐在门槛上,双手扶住筛子,看着已经八九十岁的老外婆搓红豆馅的汤圆。父亲是做新文学研究的,我带一些他书架上的书去看,最喜欢现代诗派中的汉园三诗人,《断章》读一遍就会背了。走在深巷的石板路上,我想起卞之琳《古镇的梦》:

做着梦似的,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是深夜,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当时我不知道,写这诗的人就出生在这里,他充满乡愁的古镇,也许就是此地,他和更夫一样,知道汤家镇街上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座石板桥的罅隙里,生满金黄的蒲公英和碧绿的透明草……

而今汤家镇早已不是卞之琳梦中的模样,也不是我童年时的模样。南通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市连接着乡村,沧海变幻成桑田。我们站在断章之上,遥想长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小沙洲,千百年来是如何以一道又一道桥梁,将自己与世界接壤。

那些桥,从小小汤家镇的石板桥到如今长虹卧波的苏通大桥,无一不是南通人看风景的地方,是南通的风景,也将南通这座城市变成了风景。我们站在桥上看风景,看到的不只是濠河上风荷漫卷,水边沙鸥翔集,桥畔高楼林立。随着物换星移,和桥的不断翻新与失落,我们既追索记忆,又极目远方……

苏通大桥 回家的第一个门槛

第一次见到苏通大桥,是2008年的5月25日,那一天,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从苏州传递到南通,交接仪式在苏通长江大桥中央举行。兴奋的南通人,舞着彩旗,从市区一直迎到这里。隔得太远,绝大多数人根本看不见火炬,只能感觉到那种火热的氛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欢呼雀跃,泪落如雨。我们为祖国激动,为南通激动,也为被南通籍奥运冠军的脚步敲响,被薪火相传的光芒照亮的苏通大桥激动。

少年时,曾经和朋友一起到过此处写生,眼前是一片苍茫的芦苇荡,江水滚滚西来,又滚滚东去,不知穿过多少崇山峻岭,才浩浩荡荡奔流到南通。渺茫对岸,夕照分明,景色却依稀难辨。自古多少心怀梦想的人,走到这里都会望洋兴叹。通州的一个“通”字,让多少希望出发和抵达的人夙愿难偿!

建一条过江通道的想法,也许就这样成为每一个南通人的心愿。在长江边上的马鞍山,有一座小小的望虞楼,它像一个愿望,孤独地站立了几十年,张謇先生在世的最后几年,常常登上望虞楼,大江南岸的常熟虞山,影影绰绰地呈现在视线里,翁同――他的挚友与恩师,就葬在那里,两地一江之隔,却风急浪高,只能远眺寄哀思。

终于,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江大桥的建设史上,增添了一些崭新的记录:

1991年,江苏省组织专家进行跨江通道研究,提出了苏通通道的规划;1997年12月,江苏省交通厅和南通市市政府共同编制完成了《南通长江公路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12月,江苏省向交通部、国家计委上报苏通大桥项目建议书;2001年6月,苏通大桥项目正式立项;2002年10月,举行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奠基仪式;2003年6月2日,在距离长江入海口108公里处,苏通大桥建设工程打下了第一根钢桩管;2005年7月12日,苏通大桥最后一根,也是第1786根钻孔灌注桩浇注完毕,长8146米的跨江大桥部分开始转入水上施工阶段;2005年11月,以求实态度和探索精神著称的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来到苏通大桥,拍摄了反映大桥建设的专题片《无与伦比的工程》;2006年10月1日,苏通大桥南北主桥塔浇注完成,300米的高度是目前世界桥梁主塔的第一高度;2007年6月18日,苏通大桥胜利合龙,跨径达1088米的苏通大桥主跨部分实现全面贯通……当我翻阅到这些数据,一点没有觉得枯燥,反而兴味盎然。建桥者的雄心和技术,他们经历的艰辛,都不是文字足以记录和表达的。反倒是这些看似冰凉的数据,能用它清晰的概念,来完成我们的想象。从此以后,有多少梦想都可以在这苍茫大江之上凌空一跃,绝处逢生了。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苏通大桥建成之前,6300多公里的长江江面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桥梁164座,而作为第165座,苏通大桥是当之无愧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任何一个人经过这座横跨长江的世界第一斜拉索桥,心头都会涌起难以抑制的现代情怀。蓝天白云之下,浩荡长江之上,扑面而来的大桥像一把巨大的竖琴, 2000多米的桥面上,一辆辆汽车像流动的音符那样闪过。每一回从其他地界踏上苏通大桥,我会拨通家人的手机:我在桥上了!我快到家了!它是游子回家要踏上的第一个门槛,也是外乡人抵达南通要经过的第一座桥,最重要的一座桥。

2008年以前,没有这座桥,从上海回家的路要漫长一些,每一回坐上通常汽渡,在风浪中看惊涛卷起船头,会感觉到对岸,一座城市的繁华和孤独。但是现在,大桥带来的速度,使我完全忽略了那些感受。全长30多公里的苏通大桥作为国家重点干线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东部沿海通道的枢纽,是南通通向别处的桥梁,缩短了南通和世界的距离。

刚建成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父母来参观,爸爸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曾经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他将这段历史津津乐道了几十年,每一回经过长江大桥,都要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快看,多雄伟,多壮观!”但是行驶在苏通大桥上,他指点着琴弦一样的斜拉索,微微地张大了嘴巴,把所有的形容词和赞叹,都转赠给了眼前的这座大桥。

潮平两岸阔,月涌大江流,苏通大桥以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书写了一章现代的传奇。苏通大桥上有几个出口分别是通向县区的,当海门这两个字一晃而过的时候,我再次想起诗人的句子。今日的风景,比起当时,不知阔大和豪迈了多少。

南通城里的六桥素描

外乡人来南通的第二件事,便是坐船游濠河,挂着红灯笼的雕花画舫,行过六桥,刚刚经过苏通大桥的人,会觉得自己穿越了这城市的豪迈外表,终归抵达它古典人文的内心。

所谓六桥,曾经勾画出早年南通的城市格局:“六桥之内是城里人,六桥之外是乡下人”。

南濠河上的公园桥,在民国后期初建,这座木质桥梁正在南通博物苑前面,所以最初叫做博物苑桥,1964年被改建成三孔钢筋混凝土桥,保留了民国风格。桥下是一大片荷花,黄昏,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垂钓的人倚着桥栏,稚子牵着年轻母亲的手,正在一字一顿地学诗:“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那时我正访友归来,经过公园桥,顺着孩子小手指出的方向,幸福和安宁像荷香一样弥漫心头。

游船,我们总是选择公园桥旁的码头。彼处水面开阔,前行不久,就到了友谊桥,在桥下轻轻喊几声,回音在桥壁上碰撞着,划桨的影子也在桥壁上晃荡着,与树影灯光揉在一起。桥上就是人民路,这一条路,将南通城向南北分开,而这一条桥,将濠河一水平分,南幽而北畅。始建于明朝初年的友谊桥,原是南通东城门外的木吊桥,故名“东吊桥”,又名“百子桥”。多年前,通州城西通官道,而这里,被称为“穷东门”,聚集在这里的都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贫苦手工业者,但是今天,桥面两侧濠河水波光潋滟,南通中学、通师二附等百年名校书声琅琅,大型商场门庭若市。几个老者,散步累了,坐在水边的木椅上,风将他们交谈的声音含糊地送过来,这风声里有他们的感慨和回忆吗?

友谊桥北水面壮阔,几乎有两百多米,婆娑光影里掩映着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的城隍庙,夜空中闪着几盏孔明灯,元宵过后,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景远去,仍有年轻人,会到庙前的绿地上,放飞他们关于爱情和幸福的愿望。我们的船缓缓向西北折去,如今修建着北濠桥的地方,在1964年之前,只是一个渡口,相当于南通城的北门。天宁寺的暮鼓晨钟里,浩荡的北濠河上,野渡无人,蒹葭苍茫,水中有“”,据说这形如土墩的,还是唐代以前,南通还处于胡豆洲时期的地质遗存。

穿过北濠桥前行一段,左拐南行,前面就是和平桥了,明代是南通城修桥最多的时代,和平桥同样始建于明代,是西城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吊桥。古代,通州西城门又被称作弊“朝京门”“来恩门”,官员巡视,新官上任都从此门出入,其繁华恩威可以想见。经过几次拓宽和改建,如今的和平桥依然是南通一个重要地标,靠在青铜桥栏上举目南望,垂柳依依,桃花灼灼,蜿蜒的亲水走廊上,浮雕的历史画卷渐次展开,灯火辉煌的环西文化广场,是南通市民纳凉消遣的好去处,每天都有几百市民在这里跳广场舞,健身,游乐。除了一年一度的“濠滨夏夜”公益文艺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南通”、2008年南通籍奥运冠军凯旋庆功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都曾在这里举办。

文化宫桥的旁边,是南通城上世纪50年代的标志性建筑“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元帅亲笔题写的这十个大字,如今还端端正正地镌刻在正大门的上方。文化宫的旧址,是张謇先生依托濠河修建的五公园之北公园。在东西南北中五公园中,北公园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园内万流亭下苏来舫,风物古典江南,建筑中西合璧,文化宫桥就是通向这风雅去处的一条主要通道。

而长桥与文化宫桥并排,十米长,却有三十米宽,“长桥不长”因此成为南通一怪。长桥的前身是南通人周茂建造的石桥,那是元代会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的事,后来经过几次改建翻修,一会儿石桥一会儿木桥,最终由通州名医陈实功再次将它改建成石桥。石桥建成后取名“通济桥”……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桥都是南通城里最长的一座桥,所以民间一直叫它长桥,即使现在,南大街的这座桥上清清楚楚镌刻着它的新名字“中远桥”,大家还是习惯地说:“我在长桥上等你呢!”“我从长桥那儿下车!”……也许,长桥的长,和它真正的长度没有关系,漫长的历史可以记录在尺牍上,而十米长桥,它所承载的时光和岁月,也一定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百年沧海几桑田

从长桥想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瘦桥,这个名字让很多人浮想联翩: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莫非这座桥很“瘦”?

瘦桥和长桥一样位于市中心,横跨于阿姆斯特尔河之上,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也是座桥城,全城拥有超过1200座桥梁,瘦桥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座。据当地人介绍说,该桥因Magere姐妹而命名(“Magere”在荷兰语中意为骨瘦如柴)。相传,这对富有的姐妹分别住在河两岸,为了方便彼此探望,建造了这座桥。当然,这只是在当地流传的传说。现在的瘦桥,几度翻修,已经“胖”了许多,但是它仍然沿用着那个古老的名字,仍然是荷兰首都最美丽的桥梁之一。南通与阿姆斯特丹不一样,大大小小的河道,古来都做护城河或者运盐河,水中漂泊的诗意少一些,承载的生计多一些,因此很少有桥是以传说命名的,唯一的一座,似乎也和长桥的建设者陈实功有些关系,那就是望仙桥。据说望仙桥始建于元代,是通州南城门外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陈实功曾在这里与铁拐李邂逅,得到医治人间疾苦的良方。

解放前,南通城内河流纵横密布,河上桥梁众多。但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疏通,大多已经淤塞、恶臭。因此从1950年起,政府便开始大规模填塞这些市河,桥梁也随之拆除,望仙桥在通州的土地上经历了六百多个春秋,终于在1953年彻底成为传说。和它一同命运的还有察院桥,它的历史就更早了,可以追溯到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通州尚未建城之时,它就和天宁寺、光孝塔等一起奠定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察院桥起初叫做“中正桥”,其含义已无法推测,后来察院桥这个名字的出现,当不早于明代,因为这名称源于它旁边的察院,而这一机构的设立是从明朝初年才开始的,到了清代,通州城里察院旧址被改作科举考试的考场;民国初年,它是旧议会的所在地,在城市改造中,这片经历几百年风雨沧桑的建筑群逐渐被拆除,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盛景从此无处凭吊。

六桥之外,还有很多桥:端平桥、新城桥、启秀桥、怡桥、三元桥、铁星桥、木行桥,甚至有一些桥,它们曾经存在,如今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地名,除了上文讲到的察院桥、望仙桥,还有水关桥、起凤桥、跃龙桥……它们在回忆里呈现了一幅南通的清明上河图,有的留下故事,有的,化身为历史的记号。

我游走在这座城市里,凭借一个个名字,对昔日的历史,作一种诗意的追寻。桥,从来就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民生的一部分。它们因为需要而被建造,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就叫着怎样的名字。从这些命名里,可以看到南通人的生活方式:平实、安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形胜,那些风景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诉说了。

当然,时光悠悠,沧海变桑田,有些风景消失了,同时,又有一些新的风景在崛起,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些桥注定成为历史,有一些桥,注定连接未来。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城闸大桥……它们流畅而迅捷,使天堑变通途,传送的不仅仅是行人的脚步,还有现代化的讯息和生活。

我愿化身石桥篇7

早期简陋的大桥是由木头做的,先把树冠和枝叶砍掉,再把它搭在悬崖两岸,既容易又节约,但是每次只能走一个人,过一段时间就会腐烂,不安全又不环保,而且很容易断裂,真不安全!

再来说说古朴典雅的石拱桥吧!它像个弯弯的月牙一样,是用一块一块石块做成的,远远望去,石桥像一条白玉腰带,系在河水柔软的腰间。它不仅环保而且结实多了,可是人车有限,一但超过重量,也可能塔下去呢!

多功能的跨江桥是用钢筋混凝土做的,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非常雄伟壮观。它上层可以汽车在奔跑,旁边有人行道,可以行人,还有路灯,夜晚就很明亮了。灯光照在江面上,好像一颗颗星星眨眼睛。中层火车在奔驰,很方便,下面还有许多柱子支撑着,这些桥桥身长,载重量大,非常坚固。

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是用钢筋水泥做的,结构多种多样,有的像盘龙,有的像玉带,还有的多层立交,四通八达,可以满足不同方向车辆同时通行的需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便利。

我们人类、动物和植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桥,它可以让我们互相沟通和交流,那就是心灵之桥,它代表着信任、友谊和爱心。

我要讲的是友谊之桥。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于君仪讨论写作文的方法,她轻松地说:“写好作文很简单啊!就是多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并且把它们记住、消化就可以了。”以后我们总是一起玩耍,互相学习,友谊非常深厚。

是啊!友谊之桥,不会裂,不会断,永远都亲近不离。这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谐共处。

桥的变迁和发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才有了现在。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会建造出各种神奇,方便,快捷的桥,来造福人类。

我愿化身石桥篇8

断桥相会,相当年许仙先生于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说错了,万名香客游人之间)牵柔荑玉手,似探囊取物般轻松。当时只见许仙右手握紧白娘子左手,而白娘子满面羞容留下电话号码xxx。两人“打伞揽住美人腰,

并肩走过情人桥”。游客朋友要记住来断桥游玩,男士要眼疾手快,女生要心灵手巧。讲究的是一见

钟情,心念相通,配合默契,情根深种。一见之下,芳心早已暗许。情场如战场,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要快,下手要准,牵手要稳。一失足,就造成千古遗恨;一失手,将错过一世情缘!白来一趟杭州

二、同舟共渡,印象西湖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人间天堂,一天就是凡间十年。一叶扁舟,唱着小青和渔父那样的渡情歌,像当年的范蠡西施那样地归隐江湖。从此浪漫人生风雨路,共渡爱情多恼河。今天我们共乘一条游船,更难得的是带着别人的老婆,当然还有自己的老婆,共乘一叶青舟,泡上一壶龙井茶。那是何等美事。

三、西泠松柏,永结同心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乘坐电瓶车,情郎做伴,红袖添香,谱写新时代的荡气回肠缠绵悱恻之浪漫恋曲。

四、浪漫单车,休闲苏堤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骑单车过苏堤是游览西湖最轻松最休闲的方式。鸟语花香,信马由缰,谈情说爱,俪影成双,渐入太虚幻境。

五、吴山天风,梦回南宋

重温崔护当年人面桃花的浪漫爱情故事,杭州爱情故事发生最多的时候莫过于宋朝,宋朝的皇帝当皇帝不行,谈恋爱是高手,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杭州宋城,不仅可以看到王家大小姐的招亲,还可以感受到宋城千古情演绎的几段爱情故事。为爱情添油加醋。

六、虎跑梦泉,杯水情缘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不论冤或缘,默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投币许愿,此时无声胜有声。

七、龙井问茶,解衣送马

郭靖初见黄蓉,解衣送马,赢得美人心。龙井品品茶,谈谈心,摸摸龙须,然后互赠茶叶,盒子上贴上各自的名字和电话,留下定情信物。

八、三生石畔,佛前许愿

飞来峰+灵隐寺+三生石(上天竺)

有人说,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上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

孟婆汤叫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一杯忘川水煮的孟婆汤,于是忘了一切,忘却三生。

如果,到了这一天,我一定不喝这孟婆汤,我不要忘了你,忘了有你的岁月。我会站在望乡台上等你的身影,我会在三生石上镌刻我们的今生,寻找我们的前世。

缘定三生吗?不错的,三生石上早已注定。

有机会朗诵: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九、长桥相送,续缘沙龙

长桥不长情意长,想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经过了五天华东的亲密接触,在他们导游小黑的牵桥搭线下互相耳鬓厮磨,来到机场时有些依依不舍,两人互留联系方式,为我们杭州牵引出一段浪漫尘缘!

上一篇:世界消防日范文 下一篇:语文句子成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