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及如何改进

时间:2022-09-12 06:13:42

论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及如何改进

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到位,内部控制是关键。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公司因内部管理不善而引发的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有关的风险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局限性造成的,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入手,剖析内控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什么是内控?美国COSO委员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都认为:“内部控制不仅是一种机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在内控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内控的主体是企业的每个位成员,上到高管,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围绕着五个目标,通过建立五个要素来实施的过程。它是一个全员参与,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是一种周而复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化的过程。

内部控制好坏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志,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长期战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其及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缺陷

(一)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的认识不到位,被动进行内部控制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意识淡薄,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没有深刻感受到内控的重要性,只是被动的进行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缺乏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特别是当经营业务与内控发生矛盾时,不是内控优先,而是注重经营业务。这就造成的很多时候,内控只是一种空文,没有落实到实处。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多是混合制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制订,监事会是对董事会,经理层进行监督,经理层对董事会做出的经营决策进行执行,三者间各有各的权责利,形成相互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这就造成了决策与执行同一人进行,监事会没有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形同虚设。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有的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不健全,没有做到覆盖业务和经营的整个层面,内控制度存在着空白点,还有的企业在设计内控制度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在经营业务不断创新的年代,内控制度的设计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还停留在眼前,没有根据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制订,就更谈不上执行了。

(四)内部审计机制缺乏,影响对内控的监督

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及发挥内控监督的职能,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实际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很多领导不太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内审机构的设置上不具有独立性,无法很好的开展内控的审计,也就谈不上什么监督,另外在人员的配置上也不理想,往往是因为制度需要设立而设立,而且更多层面的审计是注重财务方面的审计,所以很难做好内部监督,也就根本没办法去判断制度执行的落实情况。

(五)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对内控的评价与监督不够

风险无处不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企业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应该加强风险的管理,把风险管理系统融入内控系统,但就目前国内的企业来看,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应对。

三、对存在的问题的改进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机构责权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完善治理结构关键是要正确划分三方的权利,职责和利益关系,使三者对等,形成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具体的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章程是基础它能从制度上规范公司治理权力,正确定位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利。

二是加强监事会职能的发挥,确实的执行监督的职能,不外通过加强监事的独立性以及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入手。

三是健全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来促使经理层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如奖金与分红,股票期权计划等。在约束机制方面通过各种制度,章程的约束来规范经理层的工作。使其合法合规的进行公司的经营活动。

(二)应在全面梳理现行制度和业务规章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查漏补缺,制订涵盖全面、行而有效、制度健全、积极有序的内控体系

杜绝制度”盲区”和控制“断层”,并适时改进相关制度。要注重整改。紧密结合实际,从思想、态度、行为、管理、责任等诸方面,认真查找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找准、找全,原因分析清楚,危害分析透彻,同时要做到举一反三,查缺堵疏补漏,并对整改的结果进行反馈,不断改正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三)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以人为本,检查和评价考核)

制度制订的再好,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那就只能成为一张空文,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如何加强内控的执行力,实际上就是如何针对人的行为的控制,首先要形成一种威慑力,使公司的全员都能从思想上层面上有一种认识,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制度的有效执行光靠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手段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上的奖励予以执行的动能,并进行强化。对好的进行激励的同时对于执行不力的要坚决予以处罚,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执行文化。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硬件、软件、交流与反馈)

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加强内控的条件,企业应从硬件、软件方面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设计适应企业内控需要的信息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操纵。重视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应建立顺畅、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多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使企业的各种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能在有效及时传递,并随时更新。确保企业信息能有效的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判断依据,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敏.企业内部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

[3]贾云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数学尖子生 下一篇:地方债券发行的美国经验与国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