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段落教学的“深入简出”

时间:2022-09-12 05:46:41

追寻段落教学的“深入简出”

【摘 要】 追寻段落教学的"深入简出",我们首先要追求段落教学预设的"深入"。即对语段进行深入研读,在充分考虑"生本"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标志性"语段,明确语段的教学目标,剖析语段的结构特点,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四环节来深入预设语段教学;同时笔者又从"从简去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和"顺学引导,实实在在地学语文"两个方面努力追求段落教学形式的"简出"。从而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以生为本 段落教学

缘起:那一次段落教学研讨活动

一次教研活动,教研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咱们现在的段落教学正处在弱势状态。首先,过去的课标里,从"前言"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从"课程目标"到"实施建议",都未出现强调"段落"教学的字眼;其次,咱们的教科书上也只是零星的出现这样的安排;再者,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更是少见,它被搁置在教学的边缘地带。"

老师的这席话,真是一针见血的点破当前段落教学的局面。我们的学段目标一、二、三都谈到了要加强词句教学,对于篇章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唯独没有强调段落教学。

既然不强调,是不是意味着不重要?

思索:段落教学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便开始反复琢磨:

难道段落教学是一个新名词?

其实,80年代、90年代的教学大纲,上面明确写着要加强段落教学。崔峦老师也肯定了段落教学的重要性。这说明段落教学不是一个新名词,它也曾拥有辉煌的时刻。

那段落教学为何遭遇冷门呢?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年级的段落教学,曾走向极端,同时,也有很多老师认为这种机械模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抑制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偏离了阅读的本质。此后,段落教学从课堂教学中渐渐地隐退了,从课标上消失了,教科书上更是难得一见。

段落教学真能可有可无吗?

近年来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刻意回避段落教学,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词句教学直接跳跃到篇章教学,学段目标缺失,教学出现明显越位状态,导致中年级课堂教学高段化倾向严重,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

刘荣华老师在讲座时,让我们熟记十字诀,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抒,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其中就点到了"段",他认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词句教学和篇章教学之间,需要段落教学的过渡,它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台阶,只有先读懂每段的意思,看懂每段的层次、表达的中心及运用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基于以上种种,段落教学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那段落教学又该怎么教呢?

在2011版课程标准中再度点到"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虽然没有明显强调段落教学,但却预示着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有段落意识。可接下来,我们的段落教学之路又该怎么走呢?

践行:踏好段落教学的每一步

追求段落教学预设的"深入"

所谓段落教学的"深入",一方面指教师在课前深入研读语段,努力构建具备思维张力、能让情感舒张,彰显学生人格魅力的开放而厚实的教学预设;另一方面,这一"深入"预设,更多着眼于学生的学情,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使预设既能让学生深入文本,又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学有所得。

(一)潜心涵咏,深度研读语段

纵观全文,选取"标志性"语段。

段落教学是指以结构段为单位的阅读分析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某一段落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那么这么多段落中,我们该选取哪一段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试着寻找文中具有"标志性"的语段。所谓"标志性语段",其实就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或是表达上有特色的语段,或是富有哲理性的语段......,它是整个文本中所有语段的主角,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深度研读,明确语段的教学目标。

面对一段段精美的语段,我们常常会感到茫然,因为它们可供教学的内容太多,即使是同一语段,既可以感悟情感,又可以锻炼思维,还可以研究写法。但怎样确定我们教的内容就是最有教学价值的那"一得"呢?("一得"指的是"一课一得"),教师就需要认真深入的研读语段,明确语段的教学目标,因为不同的语段价值是不一样的。

深度分析,剖析语段的结构特点。

在语段研读中,"结构"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点",把握好语段的结构特点,往往会对文章有一个更具高度的宏观认识。一个典型的语段往往具备一篇文章的主要特征。理解语段的结构,是理解语段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语段是由句子、句群构成的。为语义表达的需要,组成语段的句子、句群就以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语段的不同结构类型。如借助关联词来组合,语段中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后续句,分析语段时要特别注意领会句意,弄清楚彼此构成关联的句子范围,防止理解错误。

深度品味,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一般不会在段落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他们的作用。教师在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后,就可以将解读到的亮点转化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细读段落,对语言细节进行反复推敲,这样学生才能好地把握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二)旨归"生本",预设更深一度

在深入解读段落基础上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还需要时时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让学生来解读这个段落,他们会怎么读?他们会有哪些想法?会碰到哪些困惑?面对学生的这些困惑、想法,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去引导?

预设时,全面关注学生的需求

首先从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我们要考虑学生读这段文章时最大的需求是什么,碰到的最大难处是什么;其次从学生的情感教学出发,我们教师也需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的预设,如话题的转移,悬念的预设,情境的共鸣等等,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还需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既要有简单实用的语言分析预设,也需要预设些有深度的问题,让段落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

预设时,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质疑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他能否接受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教学预设时要千方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质疑答难"中教师为学生主动提供机会,并且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尊重学生的学路,以学路带教路。

预设时,着眼学生成长的长期目标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人为本"使之成长、成熟。有人说过: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以学生为本,教师就应当要把短短的、宝贵的四十分钟还给学生,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长效目标,在教学预设时,依然需要教师对段落资源进行能动积极地开发,在融合学生的自主质疑的基础上,深一度预设激发学生思维张力,获得情感舒张的教学细节。

追求段落教学实施的"简出"

所谓段落教学的"简出",即追求教学实施的"大道至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一切语文活动,促成其语文素养在轻松和谐、不着痕迹间自然养成,还语文以"本色",真正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语文。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及实践运用的时空呢?笔者觉得可以尝试着追求段落教学实施的"简出"。

(一)从简去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

化繁为简,削枝去叶,在突出教学主干的同时,凸显学习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的时空。

精简问题,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握对话的本质,以话题统领对话。课堂上,他们与静思默想基本"无缘",和潜心会文近乎"绝交",有的,只是肤浅、无聊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强调个体的实践。引导学生走近段落,走进词句之间,自个儿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精简环节,让教学重点绽放光彩

精简一些环节,让教学内容达到简约化,一些繁琐的环节自然可以作为无关紧要之"枝"剪去了。一般情况下,对于文章的生字词读音与意思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简洁概括和质疑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早读加以解决,这样,课堂教学中,为我们的教学重点挪移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话题的研讨和实践的运用。

精炼言语,使教学语言一听明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中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语言的简洁、精练、准确,有条理性、启发性、艺术性,能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以片言只语或点击要旨,或褒奖鼓励,或启发补充,或释疑解难,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了心灵之歌,师生便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语言的简明扼要,还要求教师尽可能少地重复学生的回答。

(二)顺学引导,实实在在地学语文

教学实施的"简出",不是应付差事,偷工减料,而是去花哨存朴实,去虚假留真实,在教学方式方法和营造学习气氛上动脑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惠,真正学到东西。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从旁巧引妙导,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

顺读而导,让学生快速读通语段

读通语段,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段落教学的"底线"。因为只有把语段读通了,才谈得上整体把握段落大意,巩固已学的字、词、语感得到培养,又为进一步理解、探究和赏析语段创造条件。另外,"读通语段"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其情感功能,学生良好的阅读心境,就是从能够读通语段起步。苏霍姆斯基曾说:"学生在课堂上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致使学生经常不能流畅的读完课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巧妙地引导,是学生能快速有效地读通语段。如执教《珍珠鸟》一文,笔者通过三"读",快速读通课文:

1.读生字。对于四年级学生,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先读的是生字表中的生字,相机提醒学生"拨"字右边的"发"上"小棒"不能丢,并以书空的形式进行强化。

2.读新词。笔者将课文中的许多重生词以词串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写珍珠鸟窝的词"一卷干草、舒适而又温暖、垂蔓蒙盖、幽深的丛林",写珍珠鸟形象可爱的词"神气十足、尖细又娇嫩、细腻的绒毛、蓬松的球儿",写珍珠鸟活动状态的词"淘气、撞得来回晃动扭动滚圆的身子",写我的动作的词"伏案写作、不由自主、一声呼唤、信赖"等,在读词的过程中,增进对词语了解,增加对课文中角色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虽然预习中,多数学生已经读过多遍的课文,但课堂中更有读书的氛围,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兴趣。这个教学环节放在认读生字之后,目标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

顺析而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段

通常阅读理解语段,要对语段进行具体的剖析,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理解归纳语段的中心内容以及分层,人物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等。运用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阅读语段,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哪一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顺势而导,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教是为了用不着再教,导也是为了用不着再导。教师的"导"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在引导指导学生"学会"的同时,"授之以渔",让学生感受领会学习方法,历练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信心,逐渐使学生"会学"。这样,即便教师不再教,不再导,学生仍然能无师自通,无师自能,获得更有效的成长发展。

结语

我们所有教学都是为学而教,学生心灵的成长是我们课前预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备课时,要想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想学、乐学;要思考怎么样教才能让学生会学、会想;要想怎么教才能让学生会说、会用。但无论是教学预设还是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以学生为本,追寻教学预设的"深入",努力实现教学实施"简出"。只要我们心中装有学生,装有学生的发展,那我们的段落教学就会再度焕发光彩。

作者简介:汪丽萍,1993年参加工作,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老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

上一篇:半糖主义 12期 下一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