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12 05:45:09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内在精神支柱和活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校的全面建设和声誉得到不断提升,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校园文化,高职院校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构筑高职的文化底蕴,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的品牌文化,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确保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大学融大楼、大师和大气为一体。大学让人沉迷的除了典雅或宏伟的建筑,才华横溢的大师外,还有历史沉淀下来且不断丰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体现了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人文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大专院校,其校园文化既有大学校园文化的普遍性,又有“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正处于一个壮大和成型的关键时期,职校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灵魂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定义。

此处所讲的校园文化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中由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且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从其内涵看可细分为以下几大组成形式:第一、物质文化形式。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她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她的表象往往使人们对学校有个直觉判断,即第一印象的判断;第二、精神文化形式。精神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她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包含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的建立以及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等几方面;第三、制度文化形式。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校园制度可以分为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生活行为管理制度。校园制度文化在高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第四、行为文化形式。对于学校来说,不同岗位结构的人员的行为文化应有各自的特点。如学校领导的行为文化,主要应体现其民主宽容的领导作风和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教师的行为文化主要应体现在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上;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文化主要应体现在对学生的细致服务、服务育人上。

二、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能提升高校人素质创建和谐校园,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人自觉的行为过程。

首先,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其一,社会需要以高校先进文化为原动力。高校要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或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思想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而这些都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基础。其二,职校文化的发展速度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不适应,尤其是当前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都存在诸多的不适应现象。故要完成我国高校对社会肩负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其三,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必要举措。近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的办学水平。而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又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故,要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完善职校文化建设也是全方位实现高校功能的需要。功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高校的任务、宗旨、目标、作用的集中概括。学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

这几方面发展都要以高校文化建设为依托。人才培养所需的是育人文化,高校发挥各自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育和塑造全面发展型人才,这个过程便形成了育人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是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这个过程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鼓励高校走改革创新之路的今天,建设创新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高校研究、创新、传播、吸收高深领域的知识,归根究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在进行以上方面活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服务文化。建设育人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不断改进完善高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引领的是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是要建设具有个性特色适合社会及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

再次,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全民素养的需要。文化在当今世界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本,高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出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校人。要培养出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高校人,又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人文素养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最后,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及社会的需要。高校是人类高阶文明的发源地,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要创建和谐校园,根本问题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是建设教学系统内部的和谐,科研系统的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谐等。而这些都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需要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因此,要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大力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盲目效仿先进榜样,忽视自身特点,不能结合实际情况搞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都向普通高校学习,认为只有像普通高校那样校园文化才有品位,忽视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这样建设出来的校园文化,虽然有了高品位,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影响了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不够且特色不明显。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片面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而忽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当具有行业和自身个性特色,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在学校的全面建设中只是:重规模发展,追求办学效益;重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办学条件的完善。

四、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求实创新,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1)创建深入人心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特色,创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并据此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要将“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与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将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详细分解,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学生德育教育计划,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要想成功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成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如确立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运行机制等,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建立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制度的保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有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校园文化建设者的工作热情,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强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作为职业院校就必须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职业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也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精神文化在三种文化中属较高层次,学院要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新升格的职院要竭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等,从而体现一个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一种能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应该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建设中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 6)

[2]王祥林.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认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王磊.浅谈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29).

[4]宁勇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D].上海:复旦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刘景杰,1975年出生,男,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上一篇:小议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