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时间:2022-09-12 04:16:31

浅谈园林绿化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集建筑、生物等科学知识于一体。因此,要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美感为前提,结合生态原理和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不断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方式管理园林,提高管理水平,精心培育景观,以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多方面效益。本文探讨了园林绿化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技术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 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 它产生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体生理健康;景观效益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糟神状态;游憩效益则改善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同时, 我们应普及绿化科学思想, 树立生态园林意识, 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 改变目前园林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 积极营造健康、自然、优美和舒适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施工对象的多样性

园林工程的主要施工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搭配与栽植各种色彩不同季节的植物,利用苗木的特殊功能,达到净化空气、营造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2、分项工程的复杂性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规模小、分项多、工程量分散和不便监督管理等缺点。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土建的知识,更要懂园林绿化,防止出现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钻空子、做手脚,造成工程质量失控,增加施工工作难度。

3、工程建设的附属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应用广泛,如城市绿化广场、大型公园和高速公路等都已成为园林工程的展示场所,但是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是作为配套附属工程出现在社区、住宅小区和一些功能性建筑物的周边。

4、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协调性

园林工程为给人以美的感受,往往追求人造景观的艺术美和自然美相结合。设计人员在个别细节部分不能保证达到这种效果,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意图。

5、园林施工的季节性和管护的长期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绿化种植季节性强,要求适时适地种植。种后长期管理养护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为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与良好的长势需要长期精心的管护。

二、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分析绿化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加强分析绿化工程需要是指分析绿化工程的投资方的需要,根据绿化工程投资方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园林树木的种植和施工管理。在种植树木的时候,要确定好采购多少棵树木,要安排多少人种植这些树木,然后在种植这些树木的时候,每个人应该具体做哪些工作。还有要安排一些可自由调配的工人,这样等有突发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自动地调配这些人员。

2、做好苗木采购工作

苗木的花费是整个绿化工程花费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加强苗木的质量把关。在采购苗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检查苗木的根系是否完好无损。一般来说,许多绿化工程的苗木都是需要从外地运输过来,在这一个运输过程中,就可能造成一些苗木的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在运输苗木时对苗木根系的保护。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要在运输车辆的下层垫上一层铺垫,减少苗木的碰伤,并且要防止车辆产生过大的颠荡,减少病苗、弱苗的产生。提高苗木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活率。

3、定点放线的管理

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行距,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准确放线,在设计图上标注具体的尺寸,根据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再按此位置用皮尺在现场相应的方格内定位撒灰点。种植穴的大小以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在栽苗前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面往下挖,穴为圆形但必须保证上下口径大小,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cm,种植穴挖好以后,填些表土,若土太瘦,应先在穴底垫一层积肥,积肥土还应铺一层土壤土,厚度为5cm 以上;定植苗木前要经过修剪,定植前对根部适当修剪,将短根、病根和过长的根剪除,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树枝平衡以保树木成活,并及时涂抹防腐剂,定植后要对树木进行支撑防风刮倒,定植时要符合设计及验收的标准的要求。

4、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是施工的关键地方,只有在正确的技术指导下才能事半功倍的达到工程预期的造景效果,才能保证质量、成本、工期目标的有效完成,在施工阶段中,技术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土壤处理,土壤为苗木的成长发育提供养分,促进根部生长,对其有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对土壤进行处理时应以科学的方法,对土壤的孔隙度、PH 值、持水能力以及气密性等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取样实验分析,结合树苗所需土壤环境的要求和实验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

(2)控制种植穴的深度,种植穴的挖掘深度应根据土质、土球的大小、植物的根系特征来确定,土质较差的土壤种植穴要稍深,然后施基肥培育,肥料的用量以及腐熟程度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控制,防止烧苗或少肥。

(3)工序管理,施工工序的管理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对于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旁站监督,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积极的进行事前预防主动控制,加强技术指导,把好验收关。

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后的养护管理措施

(1)施肥中的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栽培树木种类繁多,除选取合适的土壤框架外,还要对植株施加恰当的肥料,尤其是对将要成果的林木需施加比日常更丰富的肥料,以便于满足树木对养料的基本需要。施肥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天气的状况。为了能尽可能使苗木达到设计标准的效果,苗木移栽之后的头一年一般不施肥,这也顾及到对苗木本身的损害了。下一年可根据成长的情形用一定比例的磷酸、尿素或者直接施加适度的农家肥料,在根系的外部表面要注意追肥。

(2)施工前后的修剪措施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前后,要针对特定的林木运用特定的方式予以修剪。对灌木、乔木的地面上方的部位和地下根系要注意及时地修剪,像木棉、枝叶下落的凤凰木等应当重修剪。修剪人员要因地制宜,修剪完毕的枝叶先取下来,再规整,将修剪现场的所有废物、垃圾打扫彻底后再涂漆。修剪要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由表及里、从大到小的顺序将死叶子、被折断的树枝条和有病虫害的树枝叶子一律拿掉,在修剪的方位要时刻保持光滑与整齐,在有损害部位涂料、消毒。执行修剪作业要选择在园林树木的休眠期。

(3)灌溉的管理措施

林木的地表以上部分有大量的水分散失,在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以供给根部的吸收,灌溉时,要在植株成长的旺季进行,要适量地灌溉,每一次灌溉用水量少一些、但灌溉的次数频繁一点,选用井水、湖水、河水或者生活废水灌溉。

(4)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目前采用药物消灭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成因、产生时间,选取最佳时节,力争用最少量的药物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中最经济、最有效、最积极的因素,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绿,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北松.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2] 刘建国.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技新产品, 20 l0( l3) .

[4] 赵平. 城市林业园林绿化技术装备[C]. 新形势下林业机械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8)..

上一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索 下一篇:提高汽轮机效率的施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