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12 12:49:03

浅析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 儿童心理;班主任;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而又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分析留守儿童个性心理品质中存在的问题,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应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呢?

一、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能将孩子们的生活尽力照顾好,不少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甚至会比同龄人更好一些。但也存在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回家,子女生活困难的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祖父母等亲属或因年长,或因经济生活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的情况随处可见,儿童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由于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身上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甚至犯罪道路,危害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在双亲外出的情况下,一少部分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相对于普通学生更能健康成长。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因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从而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自我封闭和是非感模糊等,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这是因为,小学生看到别人有父母照顾时往往会产生短暂而明显的情绪体验,而初中及以上学生已经能够换位思考,并能够理解和体谅父母外出打工是生活所迫,或者是为了自己能够上学,并以此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有时反而会表现得更成熟。

(四)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主要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心理问题,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离开,在一个时期(大多数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学习上变得有些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二是持续性的学习成绩不能上升,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学习成绩下降,虽然其中大多数人在经过一到两个月后能有所恢复,但最多只能维持原有的水平。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大多是我国解放前后出生的人,他们当时生活条件差,所受的文化教育相当有限,这样的文化水平,想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谈何容易?何况他们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现在的独生子女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这些老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往往力不从心。并且他们还往往认为:我让你吃饱穿暖,不饿着不冻着,也算尽力了,至于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也没人管,没读多少书,现在不是照样挣钱?等这些孩子长大后,说不定比他们的父母还更有出息呢。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的心理本身就存在偏差,在长辈处又难以找到感情共鸣,只好寄托在同学交流上,于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拉帮结派,不想回家,有的甚至抽烟、赌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留守儿童特点,调节心理

(一)加强和留守儿童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是孤寂的,师生之间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里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劳动等,这都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帮他们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监护人与留守学生接触时间长,影响大,他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抓好了监护人这一环,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可以通过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的在家情况,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监护人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的态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监护人作教育方法上的引导。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教育如同母乳对于婴儿一样重要。留守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仍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留守儿童随时可以通过电话或信件与父母沟通交流,而父母也经常会以自己在外面的境况影响、教育孩子。因此,教师要了解留守学生父母的电话或务工地址,如平时教育有必要,教师即可立即与留守学生的父母建立直接联系。这样就可通过教师、留守学生的父母、监护人等多方面多渠道教育留守学生,克服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的不足,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针对留守儿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上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亲子教育缺失的问题将伴随城市化的进程长期存在,因其涉及家庭多、范围广、影响深远,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安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所以,学校要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健康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要专设心理教育老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还可以开设一些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以对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的补偿。

(四)尝试建立代管家长制

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这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和管理,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教师与儿童结对,义务代管,代管责任到人。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关祖国的未来、社会的稳定。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摆脱父母不在身边的阴影,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 朱卫红.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何侃.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 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3] 白勤.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

上一篇:如何提升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 下一篇: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