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成本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12 11:50:29

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成本比较研究

【摘要】企业组织生产的方式不同,其成本也相应不同。怎样选择一种与企业的具体环境相适应的组织方式一直是敏锐的企业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提供了一种找出与具体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方法,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最小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生产方式与适时制生产方式的特点,以及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下相关成本项目的内容。最后,本文给出了能够使相关成本最小化的生产方式的选择方法,以供企业在选择生产方式时参考。

【关键词】适时制;传统生产方式;缺货成本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唯有两条途径可选:一是增收,二是减支。增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等客观因素,颇为困难。而减支,也就是降低成本,却相对容易。在众多降成本的方法中,生产方式的选择首当其冲,决定了成本的高低。因此,对不同生产方式下成本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方式有多种,但归纳起来,可总的划分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适时制生产方式。以下分别就传统生产方式和适时制生产方式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传统生产方式与适时制生产方式的特点

传统生产方式的特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先采购原材料,储备原材料,然后组织产品生产。待产品完工入库,再寻找客户,将其销售出去,转换成现金,完成一次生产销售循环。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有两个特点:首先,存在过量生产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库存的原材料、商品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这种资金的占用不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更重要的是,企业无论是使用投资者的投入资金,还是使用债权人贷出的资金,都是要支付资金的使用成本的。因此,原材料、商品存放的时间越长,就会更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价值。要想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将这些不会使企业价值增值的成本达到最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对其至关重要的两个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上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从而为股东和债权人创造最丰厚的回报,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图1 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流程图

为了克服传统生产方式的上述缺点,产生出了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适时制生产方式。其英文为“Just In Time”,直译为准时到货,也就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按需要生产出恰当数量与质量的产品。适时制生产方式的目标是库存为零、浪费为零、不良品为零,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适时制生产方式需要适时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质量保证来实现。

适时制生产方式的特点:适时制生产方式是在以销定产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科学的改进。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先接受客户的订单,在订单规定的交货期内组织生产,按照订单上所要求的供货日期倒推生产周期和采购周期,由销售决定生产和采购。具体来说,接受订单后,企业立即向供货商发出材料采购单,供货商迅速按期将各种所需的材料送达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所有的生产过程严格按照企业预计的时间节点进行。产品生产完成之时,正是产品订单交付之期。如此一来,大幅度地减少了原材料和产品的储存环节对资金的占用,也就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了。适时制生产方式解决了过量生产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将产生次品的原因和生产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使生产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和灵活。

图2 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流程图

应注意的是,选用适时制生产方式有一个前提:拥有丰富优质的供应商资源,能够保证及时供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应地处企业附近,或虽距离较远但能保证按时供应原材料,否则,企业会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导致不能按时交货,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会增加企业的违约成本。要想使原材料供应商聚集在企业的周围,这需要企业有较大的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较大的市场前景。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是海尔,它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在其需要原材料时能立即提供,反应慢的或供应不上的立即被淘汰出局。但由于海尔的市场份额大,采购价格又可观,成为其供应商大有利可图,因而很多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都选择在海尔附近建厂,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满足海尔的需求。

二、适时制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成本对比

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下,相关的总成本包括与存货相关的成本以及与人工相关的成本。

(一)与存货相关的成本对比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三种。

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由于企业年原材料需要量基本相同,因而假设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单价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下,原材料的购置成本是相同的,是不相关的成本。同理,固定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无关,因而在这两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固定订货成本也是相同的,也是不相关的成本。

传统生产方式下存在储存成本,(假定)不存在缺货成本;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储存材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享受商业折扣,以及避免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而这些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都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合同而实现。通过对供应商进行管理,选择一些优秀的供应商,与他们订立长期合同,从而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同样能享受价格优惠。这样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存在偶尔的缺货成本,但却没有储存成本。

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下都有变动订货成本,只是其金额是不同的。

(1)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设传统生产方式下相关的总成本为TC1,固定储存成本为F,则

TC1=变动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存货占用资金成本

即:TC1=变动订货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存货占用资金成本

TC1=×K+F++×U×I

其中:D―材料年需要量;Q―经济订货批量;K―每次订货成本;F―年固定储存成本;KC―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U―单位购置成本;I―年资本成本率。

(2)适时制生产方式下存货的相关总成本

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有两种与存货相关的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其中,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订货合同来降低变动订货成本,通过熟悉生产经营及市场环境以及合理的预测来降低缺货成本。

设相关的总成本为TC2,缺货成本为CS,则

TC2=变动订货成本+缺货成本

即:TC2=×K+CS

设单位缺货成本为KU,一次订货缺货量为S,年订货次数为N,则:

CS=KU・S・N

TC2=×K+KU・S・N

(二)相关人工成本对比

在传统生产方式下,先雇佣一定数量的员工,让这些员工进行生产。有订单时就工作,没有订单时就闲着,但工厂都得支付几乎等额的工资。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管理者没有将雇佣的工人数与订单数量建立直接的联系。通常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导致在闲时存在大量的人力浪费,忙时又需要额外加班加点而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设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相关人工成本为L1。

若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则可根据订单和标准作业确定每一订单需要的各种工人数,再组织生产。这是,工厂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订单和工作任务决定每日需要工作的工人数。还有一种更可行的方法是在工人中培养熟悉各个工种的多面手,以便在一份订单的工作完成后,及时将其调配到另一份订单的生产工作中。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企业的人力资源,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设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相关人工成本为L2。

(三)制造费用对比

在传统生产方式下,对不合格品控制不严格,不需要的产品重复进行生产,还存在员工的不必要的流动,等待时间等浪费。有的工艺其实并不需要,有时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机器设备存在闲置,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所有这些,都通过计提折旧、摊销、工资等各种形式进入了制造费用。高额的制造费用是传统生产方式下管理效率低、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设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制造费用为M1。

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打破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分车间制度,通过将整个生产过程组织成一个个生产单元,使其实现连续流水线式的生产。在需要耗用较多时间的工序上,分配更多的人力和机器,即找出瓶颈,扩大瓶颈,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连续有序地进行,大大减少了机器设备的设置/转换时间、产品等待加工时间和人员闲置时间。同时也更能确保准时交付。设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相关人工成本为M2。

三、选取生产方式的原则

设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为CCT,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为CSS,则根据上文的分析,有:

CCT=TC1+L1+M1

CSS=TC2+L2+M2

(一)当一个企业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相关总成本小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时(即CSS<CCT时),该企业适宜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开支,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当一个企业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小于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时(即CCT<CSS时),该企业适宜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开支,提高企业的利润。

(三)当一个企业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等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相关总成本时(即CSS<CCT时),这时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模式的生产方式。同时,还可将这个判别式放在企业动态的生产经营环境中来决策,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及未来成本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选择一种合适的生产方式。

四、结论

适时制生产方式具有减少存货库存、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和降低制造费用的优点,能减少存货积压滞销而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传统生产方式下产品的缺货成本较低,同时能满足客户紧急订单的需要。两种生产方式各有利弊。企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应与企业的相关总成本联系起来考虑,能使企业相关总成本最小的生产方式就是最合适的生产方式。同时,企业还应联系具体的生产经营环境来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慎行.JIT运用的基本条件[J].物流科技,2004(11):64-65.

[2]黄秀娟.对适时制_JIT_环境下成本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3(8).

[3]肖智军.精益生产方式JI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戚晓瞿.及时生产制(JIT)应用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4(1).

[5]Zipkin.Does Manufacturing Need a JIT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69(1):40-42.

[6]Anderson D,Lee H.Synchronized Supply Chains:The New Frontier[J].ASCET,1996,6.

上一篇:累计期权的公平失衡分析 下一篇: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