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12 11:05:27

浅析如何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英语课堂费时低效的状况,分析了开放式开学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的可行性。并通过案例,阐述了实施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英语课堂;有效性

开放式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学习形态,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学习基本方式,以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多地留给学生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注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它把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动态过程,强调学生与经验的联系,自主学习与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动态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下,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含金量,已成了当前职教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簿弱,学习兴趣低下,厌学情绪严重,英语课堂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究其根源,则是课堂教学模式偏重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注重课堂知识传授,而忽略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言教学与生活环境相脱节,导致真实环境下语言交际的功能缺失,“聋哑”英语与就业现实冲突剧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而无用”、“学而不知用”质疑颇多。因此,寻找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是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一个迫切问题。这也促使教师应积极思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与提高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认知与情感、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等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同时,补充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切实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中职生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思想活跃,好胜心强,喜欢个性张扬,对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兴趣浓厚,这些心理发展特点为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的心理条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养成,它重视个人选择,通过启发创造性学习、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个性,体现人的价值,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在课程教育目标上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以“整合”组织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学习,重视教育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开放式教学正是基于以上的教学理论,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让教育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参与的学习过程,通过激活课堂,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思索、探究和运用知识。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真正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开放式英语课堂教学案例探究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英语的学习规律,尊重中职生的学习风格与特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基于以上开放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笔者以单元复习课为例,浅谈中职英语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步骤来实现。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如借助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再现真实情境等,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于语言学习活动中。当然,仅仅在课内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是不够的,我们要超越教材,灵活地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理性加工,把活动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本复习单元的话题是“shopping”,所任教班级是美妆与形象设计2班,学生性格开朗,上课较活跃,单词掌握较好,但语境交际能力参差不齐。笔者把情境拓展为happy shopping,以服装交易为主线,鼓励学生自创情境,交流信息,开展制作简单的服装海报,获取服装信息和销售流程等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活动。以游戏闯关方式组织课堂,以问题情境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学生的学指引教师的教。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系统复习了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整合情境资源,促进分层学习

开放式英语教学下,其教学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开放的、动态的。因此,有效地整合资源十分关键。为此,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认真地界定分层目标,整合情境资源,分层设置任务时,尽量做到低入易出,先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境资源和学习策略,然后通过自我探究与小组合作,参与到学习中来。组内成员进行情境任务分层、分工和合作,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在本复习课中,巩固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后,笔者围绕单元话题,开展“happy shopping?”专题活动,然后提出问题“Suppose you are the salesman or customer,what will do in the situation you create?”,引导学生自创购物情境,收集材料。以问题为导向,分层学生,设计易、中、难的阶梯任务,编写对话,开展小组合作,自己组织排练,进行课堂表演、比赛。然后教师根据情境创设、言语能力、语音语调、动作表情、道具使用等方面进行点评、评比。学生们都踊跃参与,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示分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通过分层活动体现出来。分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展示空间,可以让学生人人能够参与,人人能够达成目标。比如让口语较好的学生作口头演讲,让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搜寻资料,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还可以把上述情况倒过来,让每个学生锻炼最薄弱的技能。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这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既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合作学习的安全感。这既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又促进了其个性发展。

上一篇:小水电对配电网运行高电压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