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tnam越南越蓝

时间:2022-09-12 09:29:26

有时会觉得越南,就如同这样的青木瓜――婉约里的小调,柔和里的韧劲,外表普通清淡,内涵却丰盈,那种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甜和清香、不张扬却隐藏在骨子里的格调,竞出乎了你的预料。

岘港,回归宁静

从飞机上看,这个海港完全沉浸在海的包围中,没有高楼,灯光稀少,一看就是一个宁静的地方。

岘港目前还只有两家五星级酒店,我们住的“华银国际”就是其中一家。尤其喜欢的,就是它和海的距离。酒店拥有7DC米的海岸线,只需要下楼,就可以奔赴海滩;只需要躺在靠露台的床上,打开落地窗的帘子,就可以看见海。露台设计得很大,还有一张沙发床,靠在上面可以一边吹着海风,一边享受目光的沐浴。当夜晚来临,在被海风吹拂的濡湿的露台上倾听海的声音,如同一个浅吟低唱的诗人,若有若无的哗哗声,听起来好催眠。打开玻璃门,只关着纱门,任海风把帘子轻轻吹起,让海浪声由远而近……世界好安静,只听见涛声阵阵。

海鲜当然是这个海港小城的强项,在市中心区,处处都是吃海鲜的路边餐厅,虽然看上去有点简陋一一全部都是塑料桌椅,摆在马路边,照明不够明亮,但海鲜还是很新鲜的,当地出产,就地取材。但听说这里的海鲜价格比胡志明这样的大城市还要贵。也许因为是度假胜地、外国人多的缘故吧。

深夜时分,“贼心不死”的我们专程打车到市区一家海鲜餐馆,门口摆着生猛的各类海鲜供客人挑选,不过品种并不比国内的多,可能因为只供应本地海产。生蚝花甲青口等各种贝类是最多的,其次是大头虾龙虾花蟹青口泥蟹石斑鱼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来。

先点了香茅煮海贝(应该是花甲),用东南亚美食中常用的一些香料,配上姜丝用水煮,做法简单,但能带出海贝的鲜甜味来。接着是生蚝,用越式的生食法,取出生蚝肉,放入青芥辣生抽汁里,然后取一二张菜叶(像是芥菜叶)将蘸好汁的生蚝放在叶面,配上一些生姜丝胡萝卜白萝卜丝,可以再挤些青柠檬汁,然后包在一起吃。我觉得这种吃法可以减轻生蚝肉的滑腻感和腥昧,对不喜欢生食的人更容易接受。这里的生蚝虽然不及国内那些个头大,但吃起来都很新鲜,还有一股海水味。

炭烤青口个头也不大,用蒜蓉葱姜入味,不像国内的烧烤会用上较多的油。上盘时青口中间摆了些薄荷和金不换等天然香料,口感更清新,吃多了也不觉得腻。最后上的是大菜和主食海龙虾,厨师已经将煮熟后的龙虾中间连壳对开切,淋上香茅蒜蓉汁,用刀叉切小虾肉送入口,肉质紧实弹牙,蒜蓉汁很香浓。吃完龙虾肉后,剩余的蒜蓉汁用店家配搭的法式长棍包点着吃,风味独特。最后,喝上一杯本地的鲜榨不加糖的青皮橙橙汁,太满足了。四个人加起来的花费,60万盾多些,相当于200多元人民币,菜摆了满满一桌子,吃不完。

在我眼里,拥有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的岘港既是一个完美的海滩度假胜地,也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风情万种的海港小城。谁能想到,这座美丽安静的小城,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法国对越南的入侵和美国直接介入越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岘港原有的军事基地风貌已难觅踪影,目前以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为主。这里的建筑大多以白色为主,阳光下的岘港早已回归宁静。

博物馆经过翻新,大部分墙面被刷成鲜亮的黄色。走到里面才发现,被保留原色的一个露台,也是黄色,但那是有时间感的深黄,斑驳的暗红色木格窗,色彩显得更厚重,也更温暖。院子里有一个微型摄影展,拍摄的都是与占婆有关的民族风俗,其中有一张拍的是一对男女在野外紧紧依偎,明媚的阳光照射在画面上,更增添了几分柔情。

顺化,美丽他乡

说起来,越南女人还是很懂得装饰自己的,她们虽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却穿着风情万种的长袍(奥黛AODAI),即使是在最平淡的日子,她们也会穿着得体的套装,秀出苗条的身材和玲珑的曲线,骑在轻便高挑的自行车上,一路乘风,裙裾飞扬,长发飘飘。即使蒙住脸面,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曾几度梦游顺化/感受到柔美而甜蜜的爱情/顺化的美丽他乡哪里会有/这里的一切温柔又沉静/爱恋来自那题诗的斗笠/来自那陌生而深情的语音。”这是一位叫张雪梅的越南作曲家写的《顺化之恋》中的一段歌词。就是这种故城的感觉,依恋的,牵挂的。

在我眼里,顺化就像一个优雅而内敛的古典女子,穿着古朴的深褐色外衣。她的美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不了解她的过去,就难以深入感受她的美。而我,却不知为什么和她似是心有灵犀,尤其感触到她忧郁的一面。缓缓的忧郁,正是她最迷人的地方。

HUE,是一个单字,有人说是出自越南古音。不奇怪,越南使用汉字为官方文字有千年的历史,有一套跟汉语对应的汉越词系统。但我始终读不准这个音。

顺化曾是越南三朝古都,条碧绿的香江穿城而过,东西流淌,以北是古皇城,以南是新城。香江的水很清澈,也是这座城市最柔软的部分。一进入顺化城,那种既古朴又现代的气息,被香江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这里仿佛一方净土,没有河内嘈杂的人流,没有满街的老外和背包客,有的只是荡漾在绿水上忙着归航的渔船,和悠闲骑行在女式摩托上的一家三口。空气也是清新的,这里没有工业区。

进入皇城,要经过斑驳的城门,露出红与黑相间的墙壁和砖块。走过去,是一座桥,仿佛条时光隧道。由于参考了明朝紫禁城蓝本,大门设计得像北京故宫午门,进去再看,也是中轴式一殿一广场的渐进格局。说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中国故宫在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之时,总设计师还是一个叫阮安的越南人,可见中越之间古老的文化渊源。皇城的砌砖城墙,高度有8米。绕城有24个炮台。也有太和殿、勤政殿、太庙、园子监、机密院、都察院,装潢和花纹都很精致,但所有这些比起北京故宫,规模都小多了。尤其是太和殿里那把皇帝的龙椅,孤零零地立在中间,不豪华更不气派,连尺寸都偏小,估计胖一些的人是坐不下去的。在椅子周围,空荡荡,没有其他古董、柜子的装饰。更破败的,是那些已经被几次战争炸平了的勤政殿和文明殿,如今剩下的只是一片芳草萋萋的平地。草丛中,偶见几根石柱茕茕孑立,与其说是皇宫,不如说是废墟,好寂寞的景象,让人感慨历史的悲怆。

但我更喜欢那些尚未修复的庭院,和残破的亭台楼阁。从败瓦残垣望出去,葱郁的梧桐树叶随风摇曳,耀眼的阳光从树梢中间洒落。青草在茂盛生长,绿意葱茏。生与破,古与今,有点残酷,又满怀希冀。

我想起《青木瓜之味》最后的镜头寡言的越南女子,用手表达她对未来的向往,轻轻地,凝神切开一只青木瓜,挖去中间黑珍珠般的小籽,准备做一道凉拌菜。想必她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这样平淡而恬静的生活中了。

在顺化一个优雅精致的小庭园里,就吃到了电影里的这道凉拌菜淡绿的木瓜创成极细的丝,用盐抓得略有成味,半透明的一团窝在小盘里,伴一小碟清浅的调味汁,汁是米醋里泡点红椒末、蒜蓉,浇一勺上去,微微的酸甜辣咸交融在口里,脆脆的,爽而不腻。伴着它一起上的小凉莱还有炸越南小春 的咖啡调得如此美味。后来即使是在公路边长途汽车的服务区里,也有即时调配的冰咖啡,味道好喝得难以置信。

100多年的殖民历史,使这座神奇的城市,处处强烈地流露出混血的特征,如果不是满街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密集程度和河内差不多),你真的会恍然不知身在何处――法国?越南?

当硝烟和硫磺的气息早已散尽,这座城市的白天沐浴在“革新开放”后的繁忙、拥挤和时尚之中。这个平民化的城市里到处都充满着神奇,极度繁华的大厦、歌剧院、大教堂和低矮的城市民居和并不富裕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喧闹街头,随处可见挑着担子的小贩和摩托车仔三轮车夫,在华丽的建筑下休息。

整整一个下午,悠然在法国小洋楼区里打转。虽然法国殖民统治在越南早已结束,但法国式浪漫的生活情调在西贡却依然处处可见。不少高档的越菜馆、中餐厅、西餐厅都以长餐桌等法式餐厅格调布置。西贡出产的法式风味啤酒、香水等,满街都见摆卖。

当夜渐渐降临街道,豪华赌场前、行色匆忙的人群中间,坐着一位落寞的中年女子。她的头发梳得非常整齐,身穿一套碎花丝绸的宽松衣裤,脸上是化了精致的妆的。在她身边放着一只自己做的木盒,里面装满香烟。她就这么静坐在人流中,像一只独自盛放的睡莲。

华灯初上的胡志明市增添了法兰西风情,像中了魔法一般,摇身变成了妖娆的西贡。街头弥漫着晦暗和暖味的气息,金发碧眼的游客纷纷出现在沿街排列的酒吧餐馆。可以看到打扮性感的越南女子,在街头跟骑着摩托车的外国游客交谈拥吻,然后坐在摩托车的后座飞速而去,消失在昔日的西贡的记忆里。在高级酒店和法式风格的酒吧里,婀娜多姿的陪酒女郎,仍在用商业性的微笑和身体欢迎美国人和其它国家的寻欢客。

这景象让人想起在纽约百老汇和世界各地都曾风行一时的那部音乐剧《西贡小姐》,故事讲述的是越战中美国大兵与西贡少女之间的一段乱世孽恋,也算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今天,在同样奢靡的暗夜,仍然有法国式风情的西贡小姐在梧桐树下牵着狗闲逛,妇女和儿童在街边拉着的吊床上悠闲地荡着秋千。满街的三轮车夫载着一群群美艳的西贡女子在霓虹灯中滑过,幽暗、匆忙又如火焰般跳跃,给人无限的遐想。只是,不会再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了。“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耳边再次响起杜拉斯的话。

夜是它的真面目,是它最妩媚也最忧伤的容颜。

上一篇:建筑自由行从建筑看台湾历史 下一篇:上海,一夜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