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时间:2022-09-12 07:15:29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广大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学生。我们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更是不乏他们的身影。这些学生多是初中升入高中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高中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内容较初中深奥、容量大,导致他们学习不主动,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好地理的必要性;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好,对自己失去信心。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很多教师发现部分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学困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更严重,特别是天文地理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难道“学困生”这个庞大的群体真的无药可救了吗?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浅谈几个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激发“学困生”地理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尝试: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点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就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一天中我们的影子什么时间最长,为什么呢?”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学困生学习新知识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这就需要教师能为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想学好地理的的动机,进而才能按照教师所指导的进行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好高中地理的目标。因此,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了,不管其取得的成绩大小,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各个任课教师都说他不爱学习,对任何学科都没有兴趣。有一次上地理课,我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他都答对了。我对他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说他有学好地理的天分,从此他努力学习地理成绩一直很好。

二、明确“学困生”地理学习目的

要想调动“学困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来,就必须使学生明白学好地理的重要性,明确学好地理的目的。

第一,为了美好的未来。地理是一门特别的科目,高中阶段如果你选择了文科,那一定要学好地理,因为它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如果你选择了理科,将来再选择大学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和地理有关的专业,大学中与地理相关的很多专业是招录理科生的,你不懂地理也不行。

第二,为了省时和省钱。学好了区域地理,熟悉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即使我们没有条件去那里,但是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就如同身临其境;如果有一天我们有机会亲自去某个景点,学好了交通路线,也可以少走弯路;我们了解了景点的相关知识后,在旅游活动中可以不请导游讲解,省了很多的钱。

第三,为了展示自己博学多才。古人形容一个人有才,通常会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历史,比如郑和下西洋的经过的海洋和海峡;有数学,比如等高距、时区的计算;有语文,比如古诗“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时事政治知识,比如现在比较热点的利比亚、叙利亚问题,有了地理知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战乱的原因。

三、教给“学困生”地理学习方法

有时候“学困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学好的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高中地理学习,特别是天文地理部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独立的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培养“学困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第二,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学生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和成因。在例年的高考中,地理试题的信息都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要学会使用地图,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动脑和动手,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如自然地理中的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温线图等的判读;区域地理中的各个国家的、地区的简图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图,学好地理才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第三,学会记忆方法。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记忆量较大,更是学好地理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字头记忆法,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达到降低记忆难度的目的。例如:记忆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又如,谐音记忆法,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联想出一种新的意境达到降低记忆难度的目的。例如:记忆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采用“铁哥们”作谐音记忆。再如,口诀记忆法,有些地理知识记忆量较大,把它编成口诀,有利于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名,编成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有了口诀,大大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以上笔者简单例举了几点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地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学困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地理领悟力、理解力是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我也相信,通过我们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学困生会走出我们的地理课堂。

上一篇:初中数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升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