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品味诗歌中的意境

时间:2022-09-12 07:03:37

浅谈如何品味诗歌中的意境

摘 要: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诗歌;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学习诗歌作品只有通过品味其意境,才可感受诗词之美,领悟其真正内涵,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然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环节中,有些老师只注重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大致意思及主题思想等的讲解,殊不知,诗词美及其内涵是离不开创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的。那么,在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意境呢?

一、通过诵读,感受诗歌意境

古人云 “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人们也常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悟诗情,领悟诗意。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习诗歌作品,首先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

二、赏关键字词,领悟诗歌意境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合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关键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脍炙人口,原因就在于无穷的韵味皆缘于一“绿”字,。“绿”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春风这支绿色彩笔到了哪里就把哪里染绿,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勃勃生机。我们只要抓住诗眼“绿”,整首诗的无穷韵味就体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当抓住精当传神的字眼,细细咀嚼,品位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诗歌的意境。

三、分析意象,走进诗歌意境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进入诗歌意境就要现场感受诗歌意象开始。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结合意象原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

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开篇就通过“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梅雨季节江南小巷图。诗中,作者通过“彷徨”、“寂寥”、“忧愁”、“哀怨”、“惆怅”等感彩较浓的词语进一步让我体会出作者那种孤独、寂寞、苦闷、忧愁的情感。情与景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情感孤独寂寞,情境朦胧、幽深的意境。又如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归去来兮辞》)。这些诗中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成为了一个意象,成为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真朴含义的领悟。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明月,也已经成了思乡怀人的象征。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并且善于借助意象来想象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从而走进诗歌的意境。

四、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更是诗歌赏析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品味诗歌意境,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诗歌强调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这使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诗的“韵外之致”“言外之旨”,更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诗词不是冷冰冰、僵硬的“无情物”,它是灵动的、美妙的,这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去感受,去领悟。如《诗经?蒹葭》,诗歌表面上极力描写的只不过是苍苍的蒹葭,是弥漫的白露或严酷的浓霜,是在水的包围之中的伊人,是主人公千方百计地寻求,但是通过想象,经过细细地体味,便感受到本诗时时,处处地写情,写主人公羡而不能至,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这一情感在前面景物描写的烘托与后面艰难寻找的叙说的有机统一下表现淋漓尽致。这种情感在诗人如画的意境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没有丰富的想象,是难以感受诗的意境的。只有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才有置身于其中,有如临其境之感,才能品味到诗的意境,真正去解读诗的内涵。

总之,意境的探寻,是我们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诗歌的赏析、诗歌美感享受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一环节,才能让学生挖掘到诗歌的内在美,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图书资料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