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耳金矿深部找矿的研究意义

时间:2022-09-12 06:25:42

浅析陈耳金矿深部找矿的研究意义

【摘要】通过对陈耳金矿进行勘察,以及对小秦岭金矿区进行深部找矿研究,显现基本可以推断,小秦岭金矿区潜力超大,拥有充足的深部找矿因素,将成为我国的另外一个巨型矿集区;无论是已知矿床的周围,还是已知矿床的深部,都有利于找矿的地区,且面积很广;针对这些有利地区,我们应对矿床主矿体的延展、侧现、尖灭地带予以特别关注;要想进行深部找矿,且行之有效,那么就要重视地质研究、分析并得出成矿规律,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如物探、化探等来进行勘探。同时,也可以利用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的深部富集地段,用坑内钻探工程进行验证。

【关键词】陈耳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深部找矿意义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层特征

陈耳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太古界太华群大月坪组(Arthd)和板石山组(Arthb)的下部,年龄值在23~25亿年。地层的总体厚度超过12000米,板石山组下部和大月坪上部呈整合接触。地层倾向190°~200°之间,平均193°,倾角75~87°之间,平均81°。

大月坪组分布在东、西烧炉沟以北的矿区,板石山组出露在矿区的南边部。以层位较稳定的斜长角闪岩为标志层,将矿区的大月坪组从老到新划分为十一个岩性组合层和二十一个岩性层。大月坪组地层是含金石英脉产出的主要围岩。

1.2 矿区构造

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太华隆起)与南(朱家沟断裂)、北(山前断裂)两条大断裂共同构成区域构造基本骨架。小秦岭金矿床(脉)的产出严格受上述构造控制。大月坪―金罗斑复背斜为小秦岭太华隆起的组成部分,主要出露太华群地层,从西向东横贯本区,后期叠加北东向次级褶皱和韧脆性剪切带。陈耳金矿位于大月坪―金罗斑复背斜的南翼,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或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

1.3 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金属矿产为金矿、钼矿。金矿多产出于太华隆起区,钼矿主要产出于金堆凹陷区及其周边。规模较大的金矿床(体)有东桐峪Q08含金石英脉、潼峪Q539、Q505含金石英脉、胡芦沟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等。据资料小秦岭金矿带目前控制的黄金储量约500t,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区之一。

2 矿区综合找矿标志

2.1 地层、岩性标志

早期金矿化受地层、岩性控制,金主要产于太华群变长石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蛇纹石化大理岩、石墨片岩中。表明了太华群岩石组合对金矿化的宏观控制作用,是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化的间接标志。

2.2 构造标志

近EW-NW向断裂构造带及近SN向构造带是区内主要的含矿构造,特别是在两个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早期成矿表现为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矿(脉);晚期成矿空间继承了EW向韧-脆性构造,但此时构造已转变为脆性环境,使两期成矿在空间上叠加,使早期成矿重新活化并进一步富集,因而区域具继承性活动及多期成矿的特征,此时,由于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脆性构造,这些构造成为第二期成矿作用的储矿空间,形成了SN向的矿体,因而,区域南北向矿体应为第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在北西向、南北向构造带是寻找金矿体的间接标志,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厚大矿体的有利空间位置。

2.3 围岩蚀变标志

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绢云母化是寻找金矿的明显直接标志;铁帽―褐铁矿、古采硐是区内寻找金矿化的直接标志。

2.4 物化探标志

2.4.1 物探标志

(1)区域有利成矿部位为局部重力低边部、重力梯级带上突然出现分支或等值线间距膨大、扭曲且有局部航磁异常相对应等部位。

(2)断裂带中存在的激电异常是金矿存在的最直接的物探标志。

2.4.2 化探标志

(1)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Cu、Pb、Co、As、Mo。

(2)特征指示元素: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As、Sb、Hg;近矿特征指示元素:Au、Ag、Cu、Pb、Zn;尾晕特征指示元素:Bi、Mo、Mn、Co。

3 陈耳金矿区深部找矿研究及意义

3.1 大型―超大型矿集区是深部找矿的有利区域

深部矿和浅部矿的具体深度界定目前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但一般采用距地表500m以下的称之为深部矿,反之则称之为浅部矿。我国这种划分原则基本上是参照固体矿产勘查,远景控制一般仅对地表500m以内的矿物资源作要求。然而,针对矿床深部的勘探工作,尤其是大型、巨型的矿集区,现已有了很大突破。国内的就有胶东金矿区、小秦岭金矿区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多种金属矿集区等。国外的则包括美国的卡林金矿带成矿区和位于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的金矿区等。这些矿集区的金属含量极高,有很大的开采性。

3.2 已知矿床及其是深部找矿的有利地区

不同类型成矿作用的原始成矿深度是存在差异的,稀有金属和多金属等受热液作用而成矿,其原始深度一般为八千米左右,而被韧性剪切带作用形成的成矿,其成矿深度为三千至五千米。而小秦岭金矿区开采深度大约在五百米到八百米之间,加上矿脉的地表出露高度的话,总共应在两千至两千五百米。由此推断,小秦岭金矿区还有一千三百到三千三百米的潜在找矿力。

3.3 石英脉延伸方向是深部找矿的有利地段

小秦岭地区总体而言算是变质核杂岩体,其边界是典型的伸展拆离断层。其内部有着强悍的剪切功用,金矿体的产出完全受制于这些脆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同样对金矿化类型造成干扰,使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

3.4 深部找矿方法技术探讨

深部找矿勘查具有难度大、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所以传统的技术方法在探测的深度、探测的灵敏度及抗干扰方面必须有较大的提高。目前,比较主流的有化探和物探俩种方式。其中化探方法包括酶浸析法和活动态金属离子法以及地球气法、地电化学法等。物探方法主要有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法、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井中物探、金属矿地震勘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

笔者认为,坑内钻探对于深部找矿来说也算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找矿方法之一,就国外来说,深钻是使用较多的方法,但是但是由于其勘察成本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仅仅局限与某些地区有效而已。在小秦岭金矿区由于浅部采空区较为密布,再加上钻探技术的水平有限等条件的制约,使得深钻在相当一部分金矿床几本无实施的可能,故目前而言,采用坑内钻探工程进行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最为直接和有效。

4 结论

综上所述,做如下总结,以供参考。

(1)小秦岭金矿区潜力超大,拥有充足的深部找矿因素,将成为我国的另外一个巨型矿集区;。

(2)无论是已知矿床的周围,还是已知矿床的深部,都有利于找矿的地区,且面积很广。

(3)小秦岭金矿区还有一千三百到三千三百米的潜在找矿力。

(4)目前而言,采用坑内钻探工程进行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最为直接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高世贤.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采矿技术,2009,110(105):12-15.

[2]侯满堂.对秦岭造山带(陕西)找矿若干问题的思考《陕西地质》2011年12月[J].

[3]冯建之.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现代地质》2010年2月[J].

[4]刘云华等.陕西洛南陈耳金矿床富集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报告。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陕西鑫元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

上一篇: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谈绿色建筑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