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途径方法探析

时间:2022-09-12 04:21:40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途径方法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有效性;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只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设疑、激趣、导入等各种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途径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增强新知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性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起点,所以兴趣教学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始终。只有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亲近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实现古今知识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时,通过模范人物事迹导入,为大学生们讲述我国新核事业突出贡献人物朱光亚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做事,最终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成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和学生的现有水平,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转变角色关系,让学生做主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掌控者和管理者。在课堂上,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如果教师的安排不被接受,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来强制达到预定目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学习的积极性低下,很难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意把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出来,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环境,为师生互动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成为互动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更加积极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绪论《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内容时,老师不要滔滔不绝地去讲一些大学生活的道理,而是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并展望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准备如何规划,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给学生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流是学生主体的体现,所以,为了让课堂活起来,还大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师要给大学生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大学生与教学主题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千万要避免还没等学生想出答案就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否则会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在熟知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有话可答,答得精彩,否则只会徒增尴尬,浪费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尊重,通过以教促学,把大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三、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形式单一、呆板枯燥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更无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高校思政教师应利用便利的校园网络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网络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影响和渗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自由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和渗透性,这样不仅符合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供了多元化的契机。例如,在教学《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时,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搜集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经历等记录材料,从而让学生对择业和创业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我们要不辱历史使命,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方向,从而更加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适应政治教育的形势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雷声.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转换[J].北京教育:德育,2015(11).

[2]虞霞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在结构的教学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6(2).

[3]胡建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2).

[4]刘月秀,谭仕林,胡东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5).

上一篇:做好幼儿安全教育的护航人 下一篇:新常态下劳动者规避劳动风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