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引得活水来

时间:2022-09-12 03:03:02

教材引得活水来

我们能理解,现在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展现自身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须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平时教学中容易存在重视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尤其在农村中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基于此,笔者想结合平时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简单谈谈努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角色变换,激起表达兴趣

各文学题材中,诗歌是表达较为抽象含蓄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内容为依托,适当穿插角色变换,引起学生共鸣,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能激起学生表达的兴趣,加强口语锻炼。

如《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感情波澜起伏,老师设下情境:李白当时怀才不遇,而清高孤傲的性格让他与朝廷屡不相容,自己空有爱国热情,又报效无门,压抑在内心很久的烦忧之情再加上在外漂泊的艰辛,一同迸发出来,你们想想,见到亲人,一诉衷肠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又如何宣泄内心的情感?……然后根据诗句含义,笔者又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李白与李云,想象情境,模拟表演。在此情境下,演者栩栩如生,听者兴趣盎然,大家尽情地演着,深情地说着,入情地听着。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复杂感情,更训练了学生实际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引导表达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一种极普遍的现象,学生的表达往往局限于老师的一问一答式。“这句这样表达好吗?”“好。”“好在哪里?”“……”学生多半沉默。许多学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种现象,我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同类问题表达的方法与要点。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我首先提出“这一段对盛开的紫藤萝描绘得相当成功,选择你们最喜欢的词语或语句,并告诉大家喜欢的理由。”问题看似简单,可许多同学似乎又无从入手了。看着学生手足无措的情景,我引导他们:(1)有无生动的描绘(突出修辞手法的句子)?(2)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描绘藤萝(色、香、形)?(3)根据表达,用两个词语概括所描绘景象的特点。我先示例,接着学生在下面仿例自由表达。每个学生都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每个人根据老师提示的要点与步骤,整理成句。这样,学生的思考方向也明确,也不用担心说错话,不会还可以与前后排同学合作解决。在最后大家集中回答时,我发现效果显著,好多同学表达虽有些杂乱,但内容不再空洞无序,更没有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况了,而一些优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表达也更为流畅成功了。

三、参与协作,发挥表达潜力

在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教师要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卸懈怠了,加强每位同学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能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

如在学习《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时,我请学生模仿这两课的写法,试描述《悬崖上的一棵树》。为了改变优秀学生回答的状况,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优秀学生起协调、组织作用,负责每位同学充分的表达,各小组展开竞赛,竞赛中由对方小组任意抽取组代表进行表达,老师充当评委。这样,每个学生都担负起了维护本组名誉的责任,优秀学生也不过分注重自己的表达,而是更加关心不善表达的同学,大家都千方百计地把事物描绘得更为具体、全面。这样经过大家沸沸扬扬的讨论,平时不善表达的同学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了,表达得也就更为流利而优美了。从悬崖上一棵树的生长环境、具体形态(色,形),谈到树的坚强不屈,与命运做斗争的勇气,引出人生应有的态度……在表达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了自信和乐趣。

四、方法迁移,激活表达思维

在一般叙事、抒情等方面,学生表达得还较顺利。最让学生棘手的是写景,绘物的表达尤为空洞杂乱。我们可以利用课内资源即书本上的知识与方法延伸到课外,拓展语文学习。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学生体会并掌握了这一课写景的方法及效果: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可使内容全面,条理清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地把景物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可以动景静景相宜相称……我让学生简单构思十分钟,口头描绘“校园一角”。并让学生先列出提纲,包括景物、特点、描绘的方法,接着让他们尝试描述。对于大家熟悉的话题,学生都兴趣盎然,而且又有方法可循。学生在表达时都或多或少地灵活移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的各种方法,从不同的季节,有侧重点地选用各有特色的不同景物,有条有理地进行了描述。虽说语句有点粗糙,但表达明显条理清楚了,内容丰富了,且能有效地表达出校园特色。

同样,在学完了演讲单元后,在笔者的指引下,学生总结出演讲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尤其在学习《婴儿》一文后,演讲者用“婴儿是所有人曾有的特点”,顿时打开了人们温馨、甜蜜的回忆大门,拨动了众人心中那根温柔的心弦,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让学生也模拟展开了以“热爱家乡”为话题的演讲,要求构思演讲的思路,并当场叙述如何巧妙地引出话题。几分钟后,有的同学概括说:“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家里,有爸妈呵护你;在学校,有同学关心你;在社会,有邻居帮助你……家里幸福,自己就快乐,家里痛苦,自己就伤心……”

还有一些同学害怕出错,暗自写着,等待表达。我也宽容以待,这毕竟有个过程,能当众表达,对于有些同学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让他们准备更充分些,大家信心也就更足了。可见,以课内文章为平台,引来课外“活水”,反复训练,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课堂口语训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课前美文欣赏”;紧扣形势的演讲比赛;有关话题的小型辩论会……

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具有这种意识,还是常常能够找到锻炼口语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激活课堂,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下一篇:让新课程标准深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