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考技能培养的课堂实践

时间:2022-09-12 03:01:33

基于思考技能培养的课堂实践

科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教学生“学会思考”,优秀的思考技能是科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它是指能熟练、自觉地运用各种思考模式和思维技能进行思考,圆满完成某件事的能力。它的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为思考技能,当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内化为一种思考的习惯,思考技能就能积淀为科学学科的关键素养,进而形成人终身受益的思考素养。

在心理学上,思考技能有许多不同的分类,依据三―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主要发展的是经验归纳思考和假说演绎思考能力。经验归纳思考始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希望人们的思考不完全始于观察,而是可以开始于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在批判和反思中创造新的概念,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人们的假说演绎思考的能力。

《水珠从哪里来》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单元的第5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本课是在“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探究了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之后,引导学生以“杯子外壁上的水珠哪里来”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思考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思考技能培训、呈现思维训练内容的课例。

1.用科学记录单贯穿课的始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科学记录单,呈现孩子们思维发展、概念建构的历程。

一是教学中,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进行记录的时间。猜测后、开始第二项探究前、课的结束回顾,都是尝试在课上给出学生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之后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达到概念巩固和思维提升的目的。其次是做示范。整节课,结合课的进程不断进行板画,示范记录方法和格式,降低孩子记录的难度,同时给孩子的个性化记录以启迪。最后是做批阅。通过阅读科学记录本,了解记录是否完整,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等等信息,对孩子的思维情况和科学态度作出评价。做科学笔记有利于孩子们的回忆和反思,有利于提高孩子有条理的叙事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对科学概念的深度建构,并且,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种独特的评价。但不无遗憾的是,由于对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性,导致对学生的科学记录指导不够细致,现场对科学记录的情况反馈不够,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学生慢慢学习、慢慢记录、慢慢思考的时间。正如张文质教授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在喧嚣的教育世界里,如何远离急功近利,在每一堂课中扎扎实实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必须思考的一个话题。

2.在设计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经验归纳思考和假说演绎思考间进行转化。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经验归纳思考的能力,并正在发展假说演绎思考的能力,呈现出混合经验归纳和假说演绎思考的特征。教学中无论是对“水珠从哪里来”所做的各种假设的分析、排除,还是对“遇冷”形成小水珠概念的建构,都力求让孩子基于严密的论证和证据支撑形成新的认知。例如当孩子依据课前准备中的观察提出“小水珠的产生与冰有关”时(典型的经验归纳思考),通过呈现“倒去冰的杯子的外壁也会产生小水珠”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性,从而建构起“遇冷”形成小水珠的概念。

这里的细节处理,个人觉得还不细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抓住生成,充分根据部分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分析。例如有学生观察到没有装满冰块的杯子,杯子外壁的水珠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下半部分有冰,逐渐向上减少。原因是:下半部分杯子的温度比较低,上半部分没有放冰,所以杯子的温度接近室内空气的温度。这样的引导也可以渗透假说演绎思考的要求:观察要细致,现象要敏感,记录要及时。科学家的好多发明发现不是来自于经验归纳,而是及时记录了不经意间的一个现象,为后续思考综合的、彼此关联的事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供研究者联系、甄别、筛选。

思考技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应该说他们是互相支撑,相互转化的。没有发展好经验归纳思考的学生,其假说演绎思考的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经验归纳思考发展得好,在进行假说演绎时能抓住问题的重点、核心进行推理和验证,而假说演绎思考所获得的结论又会丰富人们的经验,促进学生进行经验归纳思考。

(吴韦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215200)

上一篇:《水珠从哪里来》教学实录 下一篇:浅谈班级量化打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