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思路

时间:2022-09-12 02:32:51

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思路

摘要:民生审计是近年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政务信息化发展,我国在多个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起了大数据综合性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为确保做好民生审计,审计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加强大数据环境下民生审计的模式创新,把审计思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本文通过针对在民生领域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信息量庞大、数据信息不准确、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困难,提出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民生审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民生审计;大数据环境;数据分析;审计思路

民生审计是近年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在2016年12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民生审计是2017年八个方面审计工作重点的其中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政务信息化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在涉及民生的多个公共领域都建立了基于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大数据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为确保做好民生审计,审计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加强大数据环境下民生审计的模式创新,把审计思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一、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民生审计存在的突出困难

(一)民生领域信息量庞大,审计质量风险随之增大

民生审计项目涉及面非常广泛。以一个地级市的医疗保险审计项目为例,涉及面涵盖地方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民政部门、公安部门、数以百计的医院、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医疗保险基金受惠人等,涵盖面相当广,当中所涉及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数据库种类多,数据格式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审计人员在民生审计项目过程中面对各种渠道取得的庞大、复杂数据,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审计是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

(二)信息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对数据采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在民生审计工作中,想摸清资金收支情况和管理运维情况,需要采集各种数据库中大的基础数据,但在采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已录入的基础数据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给审计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以审计某县一级社保基金管理局为例,该局用Oracle数据库作为社保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虽然能较好地满足数据量庞大的社保登记工作,但由于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经常出现一名社保管理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处理上百条甚至上千条的登记、修改、使用、核实等记录,使用人工方式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社保信息数据,导致社保数据处理速度和正确率无法保障,数据质量低。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基层社保管理人员确实在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仍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突击检查,为保政绩,职能突击编造输入成千上万条统一以姓名“张三”或“李四”、身份证“44000000000000000X”等某种无效代码的社保记录蒙混过关以应付检查,数据库记录不真实、不完整。审计时,恰恰是这些不正确的、不完整的、不规范、不标准的数据对采集工作造成了各种不良影响。

(三)部门之间数据出现矛盾或盲区,不利于审计分析

在现实工作中,涉及同一项民生服务工作的管理部门往往不只一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与重叠,加上部门之间沟通管理不联动,民生数据常常出现矛盾和盲区。例如,地方税务部门和基层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同时掌握每个人的医疗保险基金缴纳记录,但由于缴纳过程的统计口径和登记标准不同、缴费时滞、系统出错、信息异常不能及时处理等原因,导致两个部门间的基金收入核算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审计人员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某些苗头性问题,尝试通过数据筛查和分析问题中涉及的种类、金额、原因或界定问题责任时,部门之间数据“打架”和“盲区”等情况给审计数据分析造成尴尬局面,其后果是审计对相关问题的认定只能被迫停留在问题的现象表面和静止层面,基于谨慎性原则,审计不敢对带缺陷的信息数据统计结果和筛查结果妄下定论。这些“带病”的信息数据对审计分析造成很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审计效率效果

在目前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民生领域的各管理部门容易凭借经验和直觉对民生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模糊建设”,民生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与现代高速的信息技术发展相互脱节,许多民生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出现“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现象,基础设施的容量无法满足动态的信息更新需求,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由于在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等建设阶段缺乏对涉及信息系统或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研究,导致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长效系统功能改善机制,部分系统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整体的效率效果,例如: 在某地保障房安居工程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连同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其实地调查结果中实际符合申请保障房的人员信息与信息系统已上传提交的数据不一致。进一步调查发现,原来是信息系统中存在设计、开发阶段未检查出来的系统漏洞,并且在测试过程中也未被及时发现,虽然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相关漏洞被发现了,但为时已晚,进入系统运维阶段的系统功能修复工作需付出更高的成本,并且技术层面功能修复工作量更大更复杂,导致相关系统功能漏洞一拖再拖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部份数据丢失,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去校对和核实不一致的信息数据,影响审计整体工作进度,更可惜的是,相关的民生资金专项管理办法并没有对信息系统管理上出现漏洞的现象提出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不利于该民生领域信息数据管理的长足发展。

二、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民生审计的基本思路

(一)紧扣民生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建立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数据仓库

尽管民生审计会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但每个民生审计项目都有它明确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在相关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环境下,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和范围,抓住审计事项和审计重点,做好审前调查,整合有效数据资源,是建立审计数据仓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托数字化审计手段,针对所关注的审计目标,再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通过对底层数据库的庞大数据进行采集转换、数据清洗、验证数据,有机结合审计目标与信息系统数据,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构建面向主题的审计数据仓库,为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数据提供有效的挖掘基础。

上一篇:“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下一篇: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