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创业赚学费

时间:2022-09-12 01:29:24

在大学校园创业赚学费

伴随着曾经轰轰烈烈的“教育产业化”的推行,大学急速扩招,如今,大学已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显然,大学已经充分社会化,所不同的是,这个小社会或许还有一些不成熟,尤其体现在校园创业上。

去年,惠明还是广州一所重点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时,在招聘会中,他总是引人注目――一身西装笔挺,轻车熟路地递上自己的名片,上面赫然印着:某某网站技术总监。

这个网站是他们宿舍四个人自行发起的网站,他作为专业课成绩最好的一人,自然担任了“技术总监”的角色。在当下的大学中,像惠明这样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不在少数。

在新中国最早的一代大学生的记忆里,当年的大学校园没有多少商业的影子。“四十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不用交学费,享受助学金,毕业有分配,工作无忧。”已经退休的张伯伯说。

与改革开放的大潮同步,一位八十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记忆是:“那时候全国正流行下海,流行承包,大学里也刮起过一阵风,有的学生承包了学校的一些小食馆、小商店,但很个别,小打小闹一番。”

而现在大学生一年要学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以至有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校园创业是“逼”出来的。高学费令学生努力挣钱,帮补零用。

让我们的视线集中在国内某知名大学在广东新办的一所分校吧。与其它大学相比,这间大学的收费高出一二倍。交得起高学费是家庭殷实的表现,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孩子敢于去闯“生意”,也有这个资本。

商业改造着大学婚恋

大三女生小思,去年她开了一间特殊的“婚恋介绍所”,这所名为“红娘馆”的婚介所,是广州一家很有名的婚介所在大学里的分站,会员都是大学生,小思每周都策划不同主题的“八人约会”,最成功的一次促成了三男三女的恋爱。“红娘馆”生意虽忙,但小思乐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大学学业比起中学要略为轻松,并不繁重的课业让小思有时间帮别人“拉天窗”,再说,会员交纳的会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由于会员资源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大学生,吸引了社会上的一些征婚者的关注,生意拓展得很快。

而“学生旅馆”则是司空常见的了。每所大学的周边都会有专门提供给大学生过夜的“日租房”。某大学商学院大四男生阿龙在大学附近租下了一栋三层小楼分隔开十间房间,开一间小旅馆,它每天有专人负责洗换床铺、打扫卫生,还提供了许多学生需要的“高端”服务,例如宽带网络、无限局域网路由、电脑出租等等,由于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低端的价格,虽然“无牌旅馆”触犯了相关规定,阿龙也曾受到学校保卫部门的警告,但是生意却是越来越好。

创业打造求职的本钱

文章开头提到的计算机学院的惠明大一入学时,因为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集合了全宿舍的力量,在校内局域网上办了一个网上论坛(BBS),迅速发展成为全校人气最旺的网站。在最初的两年里,他们宿舍四个人每月都要承担不菲的电费和电脑维护费用。

他们的网站运营到了第三年,随着学校的扩招,登录用户越来越多,不得不添置第四台服务器,费用更高了,这时惠明他们打起了退堂鼓。得知此消息的同学们纷纷给他们捐款,以维持自己最依赖的网站。这近万名忠实的用户,成了网站的最大招牌。不久就有商家的广告找上门来,虽然获利不丰,但毕竟收支平衡了。

2005年,他们的网站进行了大转型,由原来的纯粹的校内论坛发展为校内门户网站,提供博客、下载等服务,最突出的是进行校内二手物品交流,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校内商业网站。

临近毕业,惠明到招聘会“赶场”,他的创业经历吸引了不少网站的眼球,惠明也入职一间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半年后,惠明辞职,决定真正创业,而第一桶金的来源,就是曾经的校园网站的广告客户。

当然,他们不是唯一的网上淘金者,在惠明的学校,有十数个类似的购物网站,有的网站还和校内超市、商店、餐饮业联合推出会员卡,凭卡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校内局域网上也有四家博客门户,三家门户网站――其中一家是传播学院官方举办,其余两家都是学生自营,传播学院官方举办的网站同时配套有网上电台、电视台。许多学生抱着提前在商场上“操练试刀”的想法,积极地参与校园创业活动。

以已所长满足他人所需

大学生这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催生了大学校园一些特有的店铺。

菲菲的电池租赁店就是其一。大学生常用的随身听、mp3、MD,还有照相机等,无一不使用充电电池,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充电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万一忘了充电急用时就很被动,菲菲电池租赁店就这样应运而生。在电池租赁店,只要入会就可以使用店里面的充电电池,电用完了就可以去店里换一个有电的,会费是每个电池每月会费5元。

大学生是穷人,但也是富人。“穷”是因为一次性拿不出很多的钱,而“富”则是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资金资助,租赁成了他们很热衷的消费形式。因而,各种各样的租赁店都曾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过,例如风行一时的双人自行车租赁,曾经吸引了多少大学中的情侣来“潇洒”一把,不过新鲜劲过了以后,也就少人问津,只能偃旗息鼓。而长盛不衰的,只有电池租赁店一家。菲菲见生意好做,很快就开了多间“特许经营”的分店,在三千多亩的大学校园里提供“随时随地换电池”的服务,迅速占领了整个市场。

在这所大学的艺术学院里,在学生会的组织下,大学生们不定期举行“创意集市”,出售一些手工作品或艺术创意,例如色彩斑斓的贝壳,造型独特的陶艺等,他们结合了自己专业所长,以“艺术”打动人,每次集市总是客似云来。

败走麦城吃一堑长一智

校园创业者众,失败的也多。大学生毕竟对社会的接触太少,创业上当受骗时有发生。大一新生的紫薇遭遇很不幸,入学第一天就碰上了骗子,两个自称是师姐的人上门来邀她一同推销文具,她完全没有觉察到这是一出骗局,最后竟然花了2000元的价格买了一箱劣质“签字笔”――原来骗子“师姐”展示时给她看的是好笔,但是箱子内装着的却是劣质货。

而“大创业”也有“大风险”。惠明所在的学校里有约三十间的食肆,其中过半是学生所开。大三商学院男生小黑和二个同学合伙开了一间“万都餐吧”。但“万都”的美味和低廉并没能为餐吧带来预期的收益。因为经常帮衬的都是同学好友,碍于面子,原本就定得不高的价钱更是要打个友情“折头”,外卖又经常被“赊账”,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开业不到三个月,就被迫停业整顿。小黑心痛了好久――看着自己做组装电脑三年下来辛辛苦苦积攒的几万元一下子化为泡影,一下子精神萎靡下来,期末考试好几科都挂了红灯。

商机无限,要看如何把握。管理学院大四的阿白面临毕业就业的问题,也想创业,“万都”的失败没有把他吓倒,他反而筹集资金把“万都”买了下来,重新装修,改名为“海之心”。阿白比起餐馆的前任主人更懂“管理”,外聘了有经验的经理来专门打理店务,杜绝了小黑三人遇到的赊账难题。而阿白自己则专注于餐馆食谱、价格的制定,人员的聘定等更为宏观的管理问题。

学校要当好“中转站”

学生已经从“单位人”转变为“经济人”,学校也开始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在珠海,大学园区曾经组织过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由专家对学生的创业计划做出指导和支持。同样的大赛在许多城市也同样流行。

有专家建议,大学生创业要强调“独立”和“专业”。“独立”是大学生创业要瞄准自己可以完成的环节来操作;而“专业”则是指大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创业,如图书制作前期工作、各类平面设计工作、各种专项业务、各类信息服务、各类假日学校等等,都有很广阔的创业空间。

不少学校的政策方面已经有利于学生创业,例如放宽对修满学分毕业年限的要求,允许大学生在3到8年的时间里完成本科学习,时间相对过往来说可以自由调配。而在考试方面,不少学校也放宽了补考、重修方面的规定,只有重修两次仍然不及格才劝学生退学。

创业就有风险,尤其大学生“涉世不深”,更要避免上当受骗。专家指出,学校单纯使用“严禁非法商业活动”的措施恐怕很难奏效,更重要在于加强教育指导。对于创业失败者,学校方面更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防范于未然”。

无论如何,大学作为学生走出社会的“中转站”,接触商业和尝试创业是不可避免的,摆在学校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加强引导,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减少在创业过程中的弯路,充当好将大学生转化成“社会人”的引路人角色。

上一篇:下一站,零食大王 下一篇:冷酷的心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