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探讨

时间:2022-09-12 01:16:57

小麦高产栽培探讨

摘要 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提高小麦单产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宁夏地区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指出当地小麦增产潜力仍较大,并总结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72-02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东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小麦籽粒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VB,又是一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食。

小麦是宁夏的主栽作物之一,引黄灌区为纯春麦区,每年种植春麦13.3万hm2左右,占自治区小麦播种面积的1/3左右,但是产量不是很高。与周边省市相比,宁夏小麦品种资源较为贫乏,大多数不耐肥,秆高易倒伏,病害严重[1]。为提高小麦单产,保证粮食安全,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和技术措施。

1 阻碍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

1.1 群体不合理

过量施肥、群体密度过大,再加上6月上旬的降雨和大风的影响,致使小麦易倒伏,穗多粒秕,从而造成小麦减产。

1.2 土壤肥力水平低

从全区的小麦田调查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远达不到1.2%,初春抗冻能力差,蓄水、保肥能力不强。为实现高产,要求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机质含量超过1.2%,需施底肥45~75 t/hm2。

1.3 土壤耕层浅

一般来说土壤耕层越厚,其透气性就越好,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就频繁,其养分相应的也会增多。从目前的耕作方式来看,大多数采用机器旋耕,一方面耕作的深度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土壤的耕层变浅,地表土块如山,不利于播种和种子覆土,对出苗率有很大的影响;还有耕层浅不利于小麦根系的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墒。

1.4 病虫的危害

小麦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黄花叶病等。白粉病为气传性病害,高温高湿的田间条件极有利于病害的扩散。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小麦产量的突破主要在种质资源的创新,主要是将引进的材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宜改良,使引进的品种能适应当地种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改良的过程中应突出穗重及多粒等丰产性状的改良,再兼顾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良。对于种质资源,应把引进、筛选、改造和利用放在首位,经改造创新,为小麦高产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2]。

2.2 大田准备

播前进行整地,翻耕23~25 cm,实行秸秆还田,以调整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的标准,即耕层要深(旱地、稻茬地分别为20~25、15~20 cm),耕后耙细、耙碎、耙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3]。

2.3 培肥地力

高产麦田肥力指标:播前耕层含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1.2%以上、0.08%以上、60 mg/kg、20 mg/kg、80 mg/kg。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土壤的产出效益,适量施用农家肥和进行秸秆还田,科学增加无机肥投入[4],目的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的蓄水、保肥和抗冻能力。

2.4 株型结构的选择

株型结构直接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田间通风透光状况,进而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选择株型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穗容积,以调节田间通风、光照、湿度状况,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小麦株型的主要性状包括穗数、穗重、叶态、茎态、株高、冠层分布等性状。有研究认为叶片形态上部上冲,中下部不下披较好[5]。近年来研究表明,较大的穗叶比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6]。

2.5 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

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应掌握适期播种,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数,从而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然后再根据各品种的株型、特性,确定小麦的播种期、播种量,建立合理的群体,使之能充分地利用光能,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2.6 提高小麦自身的光合强度

为提高小麦产量,要增强小麦的光合强度,以积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目前,小麦光合生理研究现已取得了一些对育种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如后期光合效率对产量的补偿效应;气孔导度与产量呈正相关;现代品种的光饱和点上升,补偿点下降等[7]。

2.7 田间管理

2.7.1 科学施肥与灌溉、除草。氮肥后移,就是将氮素的50%作底肥,其余的等到小麦拔节期追施。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用百草敌进行化学除草。

2.7.2 化学调控防倒伏。小麦倒伏有茎倒伏、根倒伏,一般出现较多的是茎倒伏。茎倒伏主要是因为小麦生长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使小麦生长过旺,植株细弱,造成田间郁闭,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佳,遇大风天气,常常使小麦发生倒伏[8]。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田间肥力、植株生长情况科学施肥浇水。

2.7.3 改变小麦的发育进程。提高小麦经济产量,还可通过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改进灌浆效率。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上部叶片的光合积累,前期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长,其中有许多无效生长,因此减少无效生长消耗就成为增加经济产量的可靠途径。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每个时期的生长状态都有快速和缓慢2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麦高产的3个阶段的生长分配应该是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快。控制小麦前期生长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和对阳光的竞争,增加穗分化强度和粒数,改变积累分配模式得到普遍认同[9]。

2.8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对于地下害虫发生较严重的麦田,可采用“三毒”齐下的方法进行防治。4月底至5月初,以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白粉病、早衰,兼治灰飞虱为主攻目标,进行药肥混喷。防治纹枯病、全蚀病可选用三唑酮或井冈霉素进行药剂拌种[10]。

防治杂草以秋季为主,春季为辅。播后芽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用异丙隆进行除草。杂草二至四叶期,为防除以单子叶为主的杂草,喷施6.9%骠马;四至五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为防除以双子叶为主的杂草,喷施20%使它隆乳油;若田间单、双子叶杂草混生,将除草剂混合配制使用[11]。

3 研究方向展望

3.1 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和利用

广泛收集国内、外新的种质资源,同时对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改良与创新,加强杂种后代高代材料的利用与开发,因为高代材料类型丰富,经过多次选择可聚合较多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较广泛且稳定,有利于增强高产品种的稳定性和广适性[12]。

3.2 小麦适应性的选择

基因、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导致小麦性状的表现,一般当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较广的适应性,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对每个品种的特性特征做到了如指掌,根据特性特征适时播种、施肥和收获,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3.3 光合利用率的提高

光合利用率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小麦群体内光合特性能够明显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小麦旗叶上举内卷,可以协调穗叶关系,增加容穗数,提高叶容量,能够显著改善群体受光姿势和光合能力。

4 参考文献

[1] 袁汉民,李新,范金萍,等.宁夏小麦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J].宁夏农林科技,2001(6):31-34.

[2] 陈三乐,杜运科,任雅琴,等.试论超高产小麦选育的思路和途径[J].农业科技通讯,2011(6):108-110.

[3] 孙立学.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8-30.

[4] 赵兰芝,孟红菊,孙红霞,等.分析小麦高产潜力 探讨实现高产途径[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9B):65-66.

[5] S RAJARM,VAN GINKEL.产量潜力的讨论:潜力在于种质还是方法,或二者皆是提高小麦产量潜力——突破增产屏障[M].何中虎,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23.

[6] 李朝霞,赵世杰,孟庆伟,等.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4):84-88.

[7] 王志敏,张英华,张永丰,等.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43-146.

[8] 高健,张现雷,康守瑞,等.浅谈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46-47.

[9] 张其鲁,张立全,张连晓,等.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发展趋势[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76-178.

[10]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21-23.

[11] 陆正丽,秦越华,强承魁.徐州市小麦持续增产的障碍因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72.

[12] 周素英.小麦育种发展方向及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1):9-10.

上一篇:南京市高淳区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下一篇:涡阳县粮食增产攻关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