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雾霾成因分析

时间:2022-09-12 12:51:01

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雾霾成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的大面积爆发已经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雾霾”聚焦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研究雾霾成因并为雾霾治理及防控提出有效措施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文章结合宏、微观层面的经济学原理探讨雾霾的四大成因:能源结构不合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石化行业的垄断弊端和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并为雾霾治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雾霾;经济学原理;雾霾治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10

雾霾,是雾和霾的结合体,其主要成分为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和PM25。随着我国以粗放式生产模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环境的超负荷运转。当前,雾霾大面积频繁爆发、空气污染程度加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016年,雾霾天气的高频爆发仍旧严重影响着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城市,衡水市、北京市、天津市雾霾持续时间分别长达209天、168天、140天。雾霾天气的特点在于长时间内大范围地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开展,威胁着广大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因此,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亟须探寻出雾霾深层次成因并制定治理对策。

1相关研究现状

雾霾天气的出现与频繁爆发,广泛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成因、作用机理及治理措施展开研究与探讨。白洋、刘晓源(2013)[1]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认为我国雾霾防治法律以“目的二元论”为核心的立法理念较为落后,政府执法不严且公众及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于PM25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的法制监管尚不完善;潘本锋等(2013)[2]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出雾霾天气受影响于气象与环境两方面的要素,通过回归分析可知:雾霾爆发概率与大气相对湿度、昼夜温差及PM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而与风速呈正相关;柳玉清(2014)[3]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指出雾霾成因的关键在于环境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忽略,只有形成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联系与矛盾,才能有效地抑制雾霾恶化;孟兆佳,岳晓宁等(2015)[4]运用计量方法分析雾霾问题,建立了多层回归模型利用多传感器数据测量雾霾成因并对其进行量化。赵敏等(2015)[5]从区域-能源消费视角以我国中东部地区为例,指出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雾霾多发的根源,并强调各地区应当加强监管,共同协定商议解决措施。

然而,当前以经济学视角来剖析雾霾成因与治理措施的研究不多,本文融入了更为深层次的宏微观经济学原理,对雾霾成因及治理进行研究。

2雾霾成因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雾霾等恶劣天气增多的本质是生态过度消费,而生态生产跟不上生态消费增长,从而形成了“生态赤字”。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处于有增无减的状态,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大幅减弱。本文认为我国雾霾成因可具体归纳为四点。

21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特点呈现“富煤、贫油、少气”,这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工业建设前中期必将以煤炭为主。2014年,我国原煤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中达到66%,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天然气占比高达24%。我国煤炭资源不仅消耗比重大,并且清洁度低、排放量也缺乏控制,燃煤和燃油成为了PM25的主要来源。煤炭的使用范围也较广,工业生产中的煤炭燃烧及大量家庭散煤的使用,都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增长了雾霾爆发的概率。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耗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因此工业生产中不得不采用未加清洗了劣质煤,这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22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配置不达标的柴油车,柴油车的全面造假导致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超标,PM25数量大幅上升。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各机动车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生产博弈中倾向于选择造假,因为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机动车的生产也并未得到有效的监管,监管权在法律上不明确,导致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相互推卸责任,未能有效抑制机动车造假态势。在环境监管中,监管人很难完全掌握受监管企业污染水平的信息并需要付出成本的,只要任何一个被监管人给予监管人的利益大于监管所取得的成本,则监管人基于利益则会放松甚至放弃监管。

23石化行业的垄断弊端

垄断行业一般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保护人们福利的同时极大可能损害污染行业或被监管企业的利益。但若该利益大于政府不采取这项环境保护措施支付的成本时,垄断行业便进行寻租。我国石化行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高度垄断的局面,其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基本具有封闭垄断性。在美国,天然气石油公司多至6300家,天然气管道公司约160家,而在我国皆只有3家,且70%的资源集中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品质量的提高,因为垄断之下缺乏竞争便失去创新的动力。

24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根据市场机制有效性原理可知,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达成供求均衡,而政府干预在某些方面便限制了该功能。例如政府持续为大量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提供巨额资金补助,一方面,这将极大降低金融资源的回报率而未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需求饱和的产业中也让市场竞争失去了公平性,滞缓了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也挤兑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与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接受政府补贴能降低亏损率,导致“僵尸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补贴获得经营利润,缺乏运用新型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于是,政府补贴并未有效缓解企I污染态势,反而加剧了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失衡等。

3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31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管

一方面,雾霾治理必将依靠于完善的法律基础加以约束,在法律定制过程中应当强化以生态环境优先于经济增长的立法理念,重视完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PM25的监控与治理的法律细则并将PM25纳入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雾霾高发区如京津冀进行区域规划环评。另一方面,政府及相P监管部门要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在监管过程中坚持严格执法,同时,也要完善环境诉讼体制,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完善关于环境污染的投诉举报体系,将雾霾治理的重任落实到公民个人。

32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打破石化行业垄断重在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推动能源在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方面的革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松政府的管制,将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引入石化行业,形成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格局。同时,注重海外市场的开发,既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下与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国际能源合作,对石化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来战略投资,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国有石化企业的盈利水平、经营效率及企业价值等。

33推动产业革命,合理干预市场

政府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律,淘汰落后产业,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把握GDP主义,在保GDP增长、促就业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以各地资源禀赋为基础实现优势互补,引导金融资源、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的转移集聚,构建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产业格局。同时,政府要逐渐降低对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的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将培育重点转向新型产业,优化对新型产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并为之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洋,刘晓源“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7-33

[2]潘本锋,汪巍,李亮,等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1):33-36

[3]柳玉清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4]孟兆佳,岳晓宁,王东政,等基于多层回归分析城市雾霾成因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39-142

[5]赵敏,黄东风,何斯征,等从区域能源消费探寻雾霾成因[J].上海节能,2015(3):133-137

[作者简介]钟瑶(199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上一篇:成本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职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