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系统一中心:全面绩效管理的南宁模式

时间:2022-09-11 11:39:11

十系统一中心:全面绩效管理的南宁模式

2010年10月26日,“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经济发展环境研讨会暨《紫光阁》杂志理事会年会”在南宁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指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摆在各级政府机关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府管理方面有所创新。在这方面,南宁市开创绩效管理先河,通过数据中心,把近百个独立的信息逐步整合进去,构建成为政务绩效数据中心。南宁市机关绩效数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全国领先的绩效管理平台,它的运用将为现有的大多数政务绩效考核体系带来耳目一新的变革。南宁市市长黄方方表示,将加快该平台二、三期工程的实施,尽快实现与现有各部分信息数据平台的对接,确保数据录入的权威性、准确性,早日实现将绩效考评信息化全面落实到机关全体党员的目标。

2010年9月16日,南宁市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一个全国领先的绩效管理平台,标志着南宁市“十个系统,一个中心”的全面绩效管理信息体系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也是南宁市把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绩效考评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南宁市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数字绩效”的新阶段。此外,南宁市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正式上线运行还具有四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抽象目标具体化。该平台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和“管得了”,保证了“事事有人做、件件能落实”。第二,绩效管理有了“指挥棒”。该平台解决了少数部门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工作漏项、标准降低的问题。第三,人人实现“照镜子”工作。该平台使每项工作有迹可寻、有档备查、有据可依。第四,监督体系纳入绩效管理。南宁市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使用,将极大地推进政府治理模式从“管治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责任和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四个系统:机关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

2009年,南宁就作为广西的试点开始推行机关绩效考评工作。南宁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近年来大力推行信息化战略,目前已拥有覆盖全市四大班子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拥有一批政务应用系统,搭建了基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2010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用2年时间分3期完成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廉政绩效、政治绩效于一体的,内容涵盖决策、执行、监督、百姓评价“四位一体”的“十个系统,一个中心”绩效考评综合体系平台。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已经着手进行二期六项内容的建设,全面建成部门层面的考核系统,确保了2010年度部门层面考核全部在线实施。第三期将绩效考评信息化全面落实到人,包括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已经建成模块进行系统整合和升级。最终圆满完成体系平台全面建设目标。2011年2~12月,重点建设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系统,市直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考评系统(二期)、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系统、百姓满意度培育系统(三期),以及已建成系统升级。

112个政府部门:全面接受在线考核

绩效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中心机房以及三级联网的行政监察等网络系统的有效利用,各系统之间可以数据共享与交换,可在平台中实现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采用严密的多级权限管理及三层安全保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运行。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方面,南宁市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首先是要求各单位每半个月及时填报更新数据;二是填报数据的同时传送证明材料。除了各单位自主填报数据,市绩效办和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还会联合对这些填报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抽查。

从这个信息平台上,城市发展指标、重点项目、部门工作、20件为民办实事、五场攻坚战和相关资金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全面和便捷地进行了解。通过信息平台,全市112个政府绩效被考核部门的工作和相关项目情况,也可在线进行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考核。一期上线运行的系统将会与后期陆续建成的几个系统一起,为南宁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区域国际城市、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助力。

上一篇:深圳“1+1”打造“世界图书之都” 下一篇:中国城市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