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9-11 10:35:42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及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基本的生产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整体汽车运行技术也在逐渐升级,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运行是为了提供舒适的驾车体验。文章对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基础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汽车制造;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汽车行业;汽车运行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5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25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基础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整体的汽车结构实现了突破,整体的汽车基础功能也在不断进步,对于汽车的振动研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优化的技术升级,其中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就是提高基础汽车品质的最新技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对整体驾驶感受和车辆平衡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会造成不良的汽车行驶状态甚至是噪声污染。

1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内涵

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运行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悬架系统,利用其中重要的弹性元件和基本阻尼元件的系统特性,保证基本道路缓冲能力的优化,进行基本激振力的运用。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对基本汽车转向产生的侧倾力进行良好的内化,实现整体汽车平顺性和稳定性能的提升。另外,由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整体导向结构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主要分为半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和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以及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三种基础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

1.1 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

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主要包括基础的弹簧以及减振器,形成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公式化组合,相关工作人员要经过基础的经验设计对整体方法的选择进行集中的测试,并且保证整体状态不会因为状态改变发生偏差。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既要满足转弯效率的提升以及制动操作的规范化,又能促进汽车对于道路不平的处理机制,这样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驾驶体验,优化整体驾驶舒适度,但是由于基础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参数不能改变,会一定程度上限制整体被动悬架性能的升级。

1.2 半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

最早是由外国的汽车技术研究人员研发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也是由基础的弹簧和减振器组成,基本的工作原理与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很相似,是根据基本弹簧的质量对应车轮的速度进行的基础数值计算,保证加速度与质量形成有效的反馈信号,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控制规律进行实际的项目操作,保证弹簧基本刚度和减振器基础阻尼力的优化平衡。虽然半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和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比较接近,但是基础的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系数却有更大的灵活性。

1.3 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

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中,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需要的条件比较多,不仅要求输入外部能量,还要保证外部能量能对悬架系统进行控制力的调控,以保证基础减振效果的实现。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是由弹性元件以及基础力发生器组成的,其中力发生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能源消耗和供给悬架系统的优化运行。在基础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不仅对基本的悬架系统进行基本目标的控制,也能产生一定的系统优化改变,因此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是三种技术中减振效果最好的,实现整体运行模式的优化。但是主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也有相应的缺陷,基础技术价格过高,而且整体耗能比较大,目前只是适用于高档车型内。

2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实际运用分析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发展的当下,由于基础系统是非线性的系统,因此对基本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集中的研究,其中比较关键的控制包括基础最优控制、整体自适应控制、基础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实现整体技术的优化应用以及实效性升级。

2.1 基础最优控制

对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发展来说,最优控制是一项基本的目标函数,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保证极值的控制输入以及输出数值,并且相关人员要依靠基础的操作经验,利用整体的最优控制进行项目的解析解。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据计算机技术,对数值解进行集中的优化计算,以保证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能最优化地控制相应汽车运行情况,实现优化的减振效果。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运行过程中,基本的最优控制能实现最佳应用,实现线性控制和预见控制。另外,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是在基础模型上建立起来的,保证基本受控现象的基础状态和控制输入效果的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性能指标,并对整体的稳定状态进行优化的提高和升级。

只有时间的充足管理和措施的及时性,才能实现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最低能耗操作。在汽车后轮进行最优控制的同时,要实现整体反馈的双作用控制,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本软件进行合理化的升级,才能实现汽车整体减震效果的优化。

2.2 整体自适应控制

对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运行来说,不仅要对基础最优控制进行集中的项目优化,对于自适应控制也要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以保证对汽车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集中的控制,自适应控制主要是针对自动检测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而产生的相应控制结构。只有实现整体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优化运行,才能保证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相应指标参数进行优化的升级。若是外界的激励条件和整体参数状态发生相应的改变,就要对基础参数输出进行跟踪和反馈,要实现理想参考模型的建立,就要保证被控汽车的基础振动输出得到有效的数据收集。有部分汽车在汽车的底盘设计上运用了自适应控制,实现整体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优化运行。

2.3 基础模糊控制

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运行结构里,基础的模糊控制能实现技术的智能升级,是最新型的电控技术,不仅能实现对于基本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建立,也能实现语言变量的优化转变,促进数字变量的生成和输出。并且,相关基础模糊控制也能实现对于人工经验和操作实践知识的优化利用,形成真正的人工智能化。自从基础模糊控制运用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后,推动了自动控制规则和半自动控制规则的优化生成,并且建立了相应计算模式,实现整体数据和参数的模拟计算,并通过基本计算对车身的垂直振动和俯仰振动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控制,能有效促进整体项目的优化运用。另外,在基础模糊控制运行过程中,通过基本的运行操作就能证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中的基础模糊控制具有很高的实效性。

2.4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来说,顾名思义,是以人类的神经网络为基本设置参数,对整体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的模拟建立。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只有部分特殊环境或者是固定描述方式的项目设计中,会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来提升整体被动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对汽车减振效果的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控制主要的设计依托就是抽象和简化的模型设计,利用基本的模拟分析,保证整体系统控制的高效运行。它的主要工作原理类似于神经元对于信息的处理模式,会利用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高度非线性的数据排列,保证整体结构呈现出超大规模以及连续时间长的基础效果,不仅利用了人脑功能的智能化延伸,也对整体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的项目升级。另外,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是对分布式信息的集中处理,既能自主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联想记忆,也能实现整体系统的自适应性和优化的推广能力。在实际的项目运行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具有较高的学习力控制和大量的有效信息收集,并能实现合理化的并行。因此,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运行中,基础的人工神经网络控制能实现非线性悬架系统,保证整体系统的整体提高,实现减振性能的优化升级。在传统的汽车减振操作中,转向性能不良以及基础悬架系统不健全,导致汽车驾驶感受不能实现平稳和舒适的优化,这就需要相关汽车设计人员在实际汽车系统升级中集中思考并积极实践,针对相应的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进行集中的优化,选取相关技术中的优化控制体系进行电控技术的升级。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设计单位要采取电控技术的优化升级,既要从控制成效以及基础能耗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还要对整体经济成本造价进行优化的控制,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秦学芳.浅谈现代汽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功能及其检查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7).

[2] 徐玉荣.电控油气悬架系统在汽车底盘控制中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14).

[3] 李莉薇.轻型商用车和轿车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J].汽车与配件,2007,29(26).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下一篇:日本留学生中国校园称谓语的学习及使用情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