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11 10:19:44

浅析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对策

【摘 要】本文以“2011计划”为指导、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政策支撑,“协同创新”为理论基础,以期完善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为推进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 展对策 科研院所

1.产学研合作的理论概述

本文以湖北省高校为出发点和中心,对本文中的“产学研合作”作如下界定:产学研合作是指湖北省高校(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以协同创新为目标,与社会其他主体(科研院所和企业)所建立的深度合作,使其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从而带动湖北省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2.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湖北省高校数量众多、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和制度建设相对优越,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的合作仍存不足。

(一)科教资源分布不均衡。湖北省科研实力雄厚且知名的高校不及北京、广东、江苏多,且主要集中在武汉,同时,其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也仅仅集中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几所部属院校进行,各级政府也倾向于对他们投资,而省内的其他高校,由于自身基础、研发实力、资金缺乏等客观原因,产学研程度相对较低,这使得湖北省科技资源强弱不一,不利于湖北省整体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科技投入水平较低。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科技投入水平相对较低。以2010年为例。首先,我省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6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6%,在国内排名第9名, 由此可见,我省应加大对科研投入资金的比重。其次,2010年我省财政支出为2501.4亿元,而用于财政科技拨款仅为264118万元,其中高校科学教育的拨款为355103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17%, 可以看出科教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次,高校在现行制度下获取资金途径太少且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湖北省高校科技产出还是比较落后的。如2011年湖北省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量为177件,排名第三,位居上海、江苏之后。但是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为1368万元,落后于在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陕西、辽宁、重庆。 同时,技术市场流向湖北的合同数和成额数分别占全国的2.98%、35%。 可见,我省承接外部科研成果转化为我省资源的较少,而外流情况严重。

(四)创新性人才缺乏。湖北省虽然每年培养出大量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但由于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均收入上,与北京、江浙、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很多高科技人才严重外流,使得湖北省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却不是享受人才的乐园。纵观我省在人才建设上客观面临的三大难题:省外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难留住,有人才难使劲。

3.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对策

以“2011计划”为指导思想,从高校、企业、政府以及科技中介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加快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建议。

(一)发挥高校的协同创新作用。以“2011计划”为指导思想,湖北省高校应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整合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转化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从而推动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企业以及高校与区域发展、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而把我省高校打造成“湖北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模式的典范。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我省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出台相关教育政策,对教育投入进行监督,注重科研人员的首创精神,改进管理方式,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可通过设立政府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等方式对具有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知识产权自主的项目进行支持,特别是对有利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给予投资补偿。三是推动校企合作。政府应有相应的指导部门,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鼓励企业与高校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和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以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发展。

(三)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一是要树立务实的合作观念。企业应以诚信的资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充分肯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对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科技项目应及时提供相关研发经费,加快其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转变。二是要提高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全国企业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平均比重为2%,我省企业如想强势占领市场,应使其研发科技投入目标达到2%以上。三要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企业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研发能力与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吸收外部科技资源,保护高校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允许以技术参股分享企业利润。

(四)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首先,应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队伍建设。湖北省应建立一支具有完备知识体系、良好沟通能力、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协作意识的团队。其次,应改善与国内外科技中介机构的合作。相比之下,我省科技中介机构起步晚、实力弱,应加强与其他省科技中介之间的联系,借鉴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开阔我省科技中介服务者的视野、缩小与先进国家、省份服务水平上的差距。再次,应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我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更加重视对信息网络化的基础性建设,实现对科技中介市场的网络化管理,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将合作信息传递给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使资源得到共享,满足各方所需。最后,应重视科技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个性化,多样性的服务需求,针对在技术转移和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技术供需双方对科技中介机构的联合,进一步健全和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在技术交流、创新、评估及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

参考文献:

[1] 董夏兰.湖北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5)

[2]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湖北省科技统计年鉴》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上一篇:浅谈面授网络一体化的优势互补 下一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