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尿蛋白的变化研究

时间:2022-09-11 10:16:0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尿蛋白的变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尿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增加口服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尿蛋白减少++时间和完全转阴时间都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可以促进尿蛋白减少和尽快转阴,缩短疗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中西医结合;尿蛋白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07-01

我们从2010年4月~20011年12月共收集住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8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对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依据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肾小球临床诊断标准[1]:①尿蛋白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⑤不伴有其他活动性疾病;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不存在肾衰竭。其中前两项为诊断必须条件,全部病例均符合NS的诊断,并排除了继发性肾病的可能,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7.45±2.31)岁;病程0.5个月~1.1个月;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12岁,平均(7.65±2.21)岁;病程0.5个月~1.0个月。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1021039,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1mg/kg, 顿服, 待尿蛋白转阴后巩固两周, 用至6~8周后改为隔日顿服。若8 周未转阴可延长至10~12周。病情稳定4~6周后开始递减2.5~5mg/2w, 总疗程6~9月。治疗组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 加服自制的中药丸剂,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加减,方剂组成:金银花、半边莲、连翘、鸭跖草、贯叶蓼、三白草、石苇、白茅根、紫草、赤芍、丹参、山药、芡实、生黄芪、灵芝、女贞子、大黄等,将这些药物按6∶3∶2∶3∶3∶3∶4∶6∶3∶3∶4∶4∶4∶4∶2∶3∶2比例进行配置,除大黄外全部加工成面,大黄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煮,取大黄汤与药面混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小。9岁以下每次3g,9岁以上每次6g,2次/d。

1.3 观察指标:以2组患者尿蛋白减少2个++和消失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组间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尿蛋白减少2个++时间和完全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一组综合征,病情迁延,给患儿和家长造成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水肿更是严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广大西医专家在给药途径、方式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都作出很大的努力,试图降低高复发率、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缓解率,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患儿依然处在疾病的折磨中,对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的反跳家长更是心存疑虑和紧张,有时会影响到对医嘱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对家长做好用药指导,告知皮质激素药开始治疗剂量一定要足够, 减量不能太快, 剂量越小时减量越要慢, 更不能突然停药的重要性,使之谨尊医嘱。

肾病综合征在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归属中医“水肿”中“肾水”范畴。《诸病病源候论。水中候》曰:“肾者主水”,《景岳全书。水肿论治》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而病本皆归,于肾”。临床症状虽有偏肺、脾、肾之不同,但其病本在肾。从肺脾肾为三纲,治则宗《内经》之意,先宣导其水,后补其火,通膀胱以行水泉真气即和,机关自顾,强调补益脾肾的重要性,又由于“血不利则病水”原则,活血化阏常贯穿治疗始终。

近几年来根据中医理论,将中医治疗应用在小儿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中,由于患儿在服中药上的不方便,对中药制剂的抵触,严重影响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为此我们采用制作丸剂的方法,减少服用汤剂的痛苦,在诱导中使患儿服下,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本研究从调整人体的整体机能入手,标本同治的原则,调整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蛋白尿,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方剂中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贯叶蓼、三白草、半边莲有利水消肿之效,石苇、白茅根、紫草凉血利湿,黄芪补气摄血、利尿消肿,大黄、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减少微血栓形成,降低血液中自由基对肾小球的损害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促进肾功能恢复;女贞子、旱莲草、山药、芡实滋阴潜阳、补肾涩精。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补肾涩精之效。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减少或抑制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起到协调补充的作用。治疗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扶正祛邪、补肾涩精、活血利湿等中药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能增加激素效应,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疗效,促进尿蛋白尽快转阴。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尿蛋白转阴快,效果明显,有效的缩短疗程,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儿的痛苦,适宜临床积极探讨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9-200

上一篇:浅谈中成药的使用方法与管理 下一篇:痰热清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