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阅读伴随学生的成长

时间:2022-09-11 09:45:22

让名著阅读伴随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名著阅读;指导;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84―01

新课程要求,中学生要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提高认识,形成思想,树立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名著,对于提高人文素质颇有帮助。

一、学生冷落名著,原因何在

(一)应试教育功利性太强。对于阅读,现在并非不重视,只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环境面前,学习考试的压力无情地剥夺了中小学生们读名著的精力和时间,书山题海都应付不过来,何谈读那些修身养性的“名著”。

“阅读专家”们也“与时俱进”地为学生开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快读”“速读”“导读”来帮助孩子解决名著阅读的问题。那些“处方”很快被学生们奉为阅读“经典”,学生们读了那些压缩饼干式的“快读本”或“导读本”,也许会对名著略知一二,但他们无法全面领略到名著独到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二)快餐文化诱惑大。多媒体时代的“快餐文化”如动漫、游戏、网络小说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中学生的视野,给了他们太多的诱惑,它们所带来的是更为直接的感官愉悦,没有了细细的品尝和慢慢的回味。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带来“快乐”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好奇心正浓,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到名著上来。

(三)名著阅读缺少应有的阅读指导。目前,中学生的阅读基本是自发的阅读,缺乏引导,经常是班里有人读什么,就跟着读什么。这种原生态的、缺乏目的性的阅读在各学校各班级普遍存在,学生课外阅读处于盲目无序跟风状态。

而很多老师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也主要指导学生应试训练,评讲一些课外阅读试题,很少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二、怎样才能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一)向学生推荐名著书目。倡导学生购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适时向他们简要介绍优秀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自主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例如,我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阅读《朝花夕拾》。”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有一种期待,读起不觉陌生,会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

其次,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会产生一些探究的想法。

再次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佳作推荐、人物评论、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从而爱上名著。

(三)传授学生阅读方法。首先,教会学生不求甚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名著很多,初中教学大纲要求的就有十几部,书海茫茫,自然无法处处求甚解,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也无法做到求甚解。记得冰心老人曾说过,少年时读《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都使她厌烦,直到中年时再读《红楼梦》,才读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当年的不求甚解,并非毫无益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积累”,没有当初的感受和印象,也难有后来再读的滋味。因此,读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浏览,哪些内容精读。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中国风”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