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19 03:02:47

“中国风”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中国风歌曲;音乐;实践;延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15―01

“中国风”歌曲,是流行歌曲的一种,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何晓亮在他的《中国风音乐史》中是这样定义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诗词、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法、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文化背景与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一、“中国风”歌曲融于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所呈现的特点应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要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欢愉带给每一位学生。 “中国风”歌曲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的流行歌曲,具有所有流行音乐的特点。她的节奏之美、旋律之美、歌词之美、意境之美,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青少年在聆听的过程中,在身心放松和愉悦的同时,在最激进的青春期能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因而,挖掘“中国风”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国风”吹进中学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它既符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弘扬民族文化”,又遵循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中国风”流行歌曲作为补充、附加,可以使课本中的民族音乐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国风”歌曲融于音乐教学的课内实践

1. 以熟带新,引发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流行音乐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结合教材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音乐基本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课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

歌词是歌曲的眼睛,“中国风”歌曲的歌词采用中国的古典诗词。古诗词本身就具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古意缭绕、清新飘逸、韵味独特、内涵丰富、曲调流畅、易于传唱,是中国风歌曲之所以能够雅俗共赏的重要原因。课堂中,单纯的节奏教学显得很枯燥,不能深入进行。许多说唱风格的“中国风”歌曲如《霍元甲》等,鲜明的节奏感、独特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另外中国乐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在课堂上可以恰如其分地利用“中国风”歌曲中的民族乐器,作为学生学习民乐这一内容的切入点,在清新优雅的“中国风”歌曲的格调中轻松地展开“认识乐器”的教学。总之,利用“中国风”歌曲的魅力和特点让音乐课堂的内容丰富而生动,让学生的学习变枯燥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2. 以情促情,寻找共鸣。旋律和意境是歌曲的灵魂。古旋律的巧妙运用是“中国风”歌曲的又一个特点,其大多来源于我国戏曲和民歌,《梨园撷英》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我国的戏曲音乐。在学习中,可以用“中国风”歌曲的片段作引子欣赏与戏曲有关的知识和唱段,用《在梅边》导入戏曲,用《苏三说》引入京剧,用《新贵妃醉酒》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分析和了解,同学们对戏曲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戏曲唱段的学唱就容易多了,整个单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地学习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在课堂上利用传说故事加强学生对古典乐曲及戏曲欣赏时代背景及情节的理解,这些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学生从中既受到文学、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提升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品位。

三、课外延展与思考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为此,在课堂教学之外,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推出了“中国风歌曲欣赏”的拓展性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风”歌曲。把流行歌曲中很多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愉悦身心、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品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们学习经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欲望,让流行歌曲真正成为促进中学生音乐素养的“药引子”。

《中国风》歌曲引入课堂对音乐老师来说,自身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引入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适宜中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的“中国风”歌曲引入课堂。同时,作为教师了解、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发展、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到更广阔的领域。编辑:蔡扬宗

上一篇: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让名著阅读伴随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