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戏创作

时间:2022-09-11 09:27:11

浅议小戏创作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全国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的小戏创作、演出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和繁荣的趋势。特别是部级和省、市级各类小戏赛事连续不断的推出,着实推动了一批优秀小戏作品的产生,收到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的小戏作品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已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并逐渐显示出其艺术品位的提升。这些小戏作品在弘扬主旋律、强调艺术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创作小戏作品和多次参加各类小戏调演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众所周知,大戏难写,小戏更难写。所谓难,是因为它容量小、时间短、人物少,要把主题思想表达得十分完美,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小戏却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那便是“短、平、快”的艺术形式。它常以“一滴水见太阳”的艺术功效,去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赢得观众的喜爱。

要写好一出小戏,首先是要在一度创作上煞费苦心编好一个故事,这就要求作者必须非常熟悉实际生活和舞台生活。

曾听一位业内人士说过:“作为编剧,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否则,宁可不写。”如果对自己所写的生活不详或根本没有创作冲动,那么,写出来的戏就一定会是生编硬造、感情虚缈的“假戏”,假戏是不受观众欢迎的。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写工业题材,如盲人摸象,写农村题材,我一定乐意。因为我是农家出身,农村生活从小耳濡目染,烂熟于心,对那里的山水人情可说是了如指掌,一旦创作心里自然有“谱”,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尽在脑中。创作上若能达到结构合理、情节动人的要求,作品成功系数便十有八九了,我认为这就是生活的恩赐。

2002年我创作并获得山西省“三小调演”奖的现代小戏《留名》、《访舅》以及次年参评“杏花奖”的现代小戏《地瓜宴》等均为农村题材的剧目,戏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农民个性,观众信服剧中的“这一件事”和“这一个人”,所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演出效果。

小戏创作中,现代题材占很大比例,如何提炼素材和捕捉生活,又如何将生活素材化为舞台艺术,是我们剧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如描写奉献精神的现代小戏《留名》:先富起来的赵、王两家为村里出资建校做了奉献,但双方在起校名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就在他们皆想以个人名字为学校命名而争得不可开交时,村长却拿出了“根泉小学”的新校牌。双方开始不解,后在村长提示后才幡然悔悟,顿时想起了曾经为抢救学生而被危房砸死在讲台上的柳根泉老师。对比之下甚感汗颜,“根泉小学”的校牌终让他们心服口服。于是,一场争名夺利的风波就此平息。这个写奉献的小戏作品并没有多少说教,也没有过分拔高人物,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让形象和行动说了话,较妥帖地将奉献精神阐发得感人至深。

其次,小戏的创作还要注重立意新颖、结构紧凑、故事奇巧、语言生动等四个方面。

1.所谓立意:是一个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品所确立的主题在表示爱什么,恨什么,在反映生活本质的同时来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思想意义。而新颖则是作者对所确立的主题的新认识、新感受,并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2.戏剧结构是剧作者根据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主题的要求而对全部剧情的设计和安排,戏曲则叫“起、承、转、合”。戏剧结构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一部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也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小戏也不例外,在它反映生活最迅速、最真切、最生动的同时,作品结构更需要精悍、紧凑。

3.故事奇巧是指作品所选题材要具有典型性和“闪光点”。一般情况下,小戏不宜表现情节过于复杂的内容,必须要“简单明了”,一看就懂,并让观众“心有所动”,记忆深刻。

4.戏曲不但是表演艺术,也是文学语言艺术。因此要求:唱词必须富有诗意,而语言则要性格化、口语化,更要有情趣性,要质朴流畅、幽默生动。要通过个性语言来塑造不同的艺术人物形象,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思想启示,得到艺术享受。

总之,小戏创作一定要切忌立意模糊、结构松散、故事平淡、语言绕口等弊病,应在“精、准、真、细”上多下工夫,要力争通过作品的集中浓缩来体现小戏的“独特魅力”,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特殊的人物关系来反映生活。

小戏《地瓜宴》是这样写的:刚当上乡纪检书记的田金花,在为农民处理假种子案时,竟遭到了老舅“地瓜宴”的讥讽和奚落。但她并未生气,而是忍下委屈来化解矛盾,并以婉转的道理化冰雪为春水,终于让舅舅从心底理解了自己。作品运用调侃、讽刺、误会、冲突等戏剧手法将剧情推向了高潮。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舅舅意外得知外甥女为村民们办案而患了肝炎时,倔了一辈子的农民汉子竟然泪如雨注,追悔莫及,不由自主地向“纪检书记”鞠下一躬,以表歉意。戏从一个侧面刻画了老百姓憨厚诚实、知错必改的传统美德,也从亲情的角度塑造了党的好干部形象。戏每演至此,观众立刻产生共鸣,掌声雷动。

艺术要真实,就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提炼素材,抓住生活的瞬间,以特殊的人和事,以小见大,让人回味,真正达到“一滴水见太阳”的艺术效果,否则便会失去小戏的艺术特色。此外,还应加强作品细节的精雕细刻,并力求用有价值的“悬念”和“包袱”去吸引观众,使作品表现出一定的深刻性和观赏性。

小戏本身包含一个“小”字,既小必精。在求精的同时还要追求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立意要新、故事要新、风格要新、人物塑造要新。尤其是舞台艺术,只有新奇才可征服观众,只有新奇才能具有观赏性。

小戏在通常情况下人物较少,事件也较集中,这就需要作者在创作剧本时要提早用心,并给二度创作留下空间。把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刻画准确,尤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切记人物性格雷同之大忌。为使剧中人物在同观众交流的短时间内能分辨出角色的特定性格和思想行为,故而“入戏”一定要早,浪费笔墨势必会影响作品的艺术质量。此外,小戏还应重视结尾部分,一个好的结尾,常常能留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叹。因此强调:结尾要精彩,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戏创作中还有一个需要提及的问题是“行业小戏”。由于行业形势的需求,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晚会,这也是小戏、小品等施展艺术特色的大好机会,它虽然带有一种“应景”行为,但在创作上同样不可小视,仍需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必要的政策文件、行业用语都得学学,说不定还真得去体验一下生活,找一下感觉,不然,作品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艺术,行业小戏同样会产生出艺术质量上乘的好作品,

写戏难,写小戏更难。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此,我愿与同行共勉,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小戏作品,同时呼吁宣传文化部门和各级艺术团体,在狠抓戏剧创作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小戏的价值和作用。

上一篇:浅谈群众戏剧导演的艺术创作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