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刍议

时间:2022-09-11 08:59:32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刍议

摘要:传统施工技术本身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工民建施工的要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新型技术均是从传统技术演变而来的,但是新型施工技术与当前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要求更加契合。目前普遍应用的新型施工技术主要有逆作法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两种。文章分析了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优势,具体阐述了实际施工方法。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新型施工技术;逆作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加上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高度在不断增加,数量也越来越多。传统施工技术本身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工民建施工的要求,对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工民建项目中必须应用新型的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

1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意义

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新型技术均是从传统技术演变而来的,但是新型施工技术与当前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要求更加契合,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新型技术具有如下意义:

1.1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工民建工程管理中较为重视的方面,采用新型技术后,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有更精确的要求,技术数据的精确性促使在施工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造价控制目标更加细化,造价管理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将工程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2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在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施工技术水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整个行业水准的重要标志。但是传统施工技术由于管理方面的因素,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较小。但是新型施工技术因为具有新颖的施工理念和科学的施工措施,保证了每一个阶段的工程目标均能顺利完成,促进了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1.3更具有科学性

在传统施工技术中,掺杂着很多经验式的施工措施,虽然部分施工措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正确方法,但是也有部分没有科学性。而新兴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比较强,它是在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科学元素形成的,科技含量更高,因此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2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是较典型的新型施工技术,它是将基坑围护墙、工程桩、受力柱等作为垂直方向的承重结构,以主体结构的楼板、顶板为支撑系统,地下与地上同时施工的方法。逆作法有全逆作法、半逆作法、部分逆作法等三类。

2.1.1逆作法的特点

逆作法的特点如下:(1)减小基坑变形。在逆作法中采用的结构是封闭的地下围护结构,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具有抗渗、挡土的功能,同时这种结构因为有承重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地下室的外墙,而地下室的梁、板、柱等均可以作为该结构的水平支撑设施,从而减少基坑变形,对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影响降低。(2)加快工程监督,缩短工期。在逆作法中,地下地上同时施工,同步作业和立体交叉极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在一些工程中采用这种施工技术能缩短三分之一的工期。(3)保证了底板的合理性。在传统施工中,在基坑开挖到达设计标高时,需要在底板浇筑钢筋混凝土,确保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抗浮问题。而在逆作法中,当地下室的地板封闭时,地上的主体部分施工已经进行了一段,上层结构能有效平衡施工中底板的浮力。

2.1.2施工工艺

逆作法施工程序如下:(1)进行地下连续墙和中间支撑柱的钻孔灌注桩施工。(2)开挖地下一层土方,进行顶部圈梁、腰梁、杯口以及纵横支撑施工,同时进行一层楼板施工。(3)进行地上各层的梁、板、柱结构的施工,同时开挖地下二层土方,开挖结束后,进行楼板施工,主要是钢筋、模板以及混凝土施工。(4)对楼板进行养护,一段时间后重复以上施工,同时进行地下开挖和相应楼层的施工。(5)同时进行地下、地上的装饰安装施工。

2.1.3逆作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逆作法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较多:(1)中间支撑柱的施工。中间支撑柱不仅是基坑开挖的承重结构,而且是整个建筑的永久性受力柱,所以施工中必须保证其垂直度和轴线位置。中间支撑柱的位置和数量也应该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确定,位置一般在纵横墙的交界处。中间支撑柱需要采用灌注桩施工方法,常用的有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灌注桩。(2)挖土技术。挖土是逆作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盖挖逆作法,该施工中因为本身有支撑体系,具有较高的刚度,是介于明挖和暗挖之间的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3)控制沉降施工。沉降和变形是逆作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对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控制,同时确定合适的开发速度,采用局部开挖和槽底灌浆,控制不均匀沉降。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混凝土量大,结构厚实,施工要求高,工程条件复杂,水泥水化热较大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2.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有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量大,水泥水化后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本身温度增高,在混凝土硬化的时候,水化热通过表面向四周发散,造成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强度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就出现了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是由于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失水导致干燥收缩、自收缩的出现形成的。

2.2.2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首先必须要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1)对浇筑的温度、硬化过程中的温度严格控制,要对原材料进行预冷却、控制水泥水化热、降低核心部位混凝土的强度。(2)实行分层分块浇筑,设置合理的施工缝,设置滑动层。(3)在大体积混凝土拌和中掺入膨胀剂,让膨胀抵消产生的收缩。(4)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按照“快插慢拔”的要点,振捣棒要深入50mm,每点振捣时间为10-30s。

2.2.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有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类。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利用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这样能减少热量扩散,减少由于温差产生的拉应力。保湿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用洒水、喷水的方式,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出现干缩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项目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性。目前普遍应用的新型施工技术主要有逆作法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两种,要发挥这两种新型施工技术的效果,施工单位人员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施工程序,掌握施工操作的要点,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劳占才.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2]魏全喜.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2(12)

[3]张春昌.对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一些新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2(10)

[4]李勇.浅析创新科技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2(8)

[5]曲家正.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上一篇:概述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进度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