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训练研究

时间:2022-09-11 08:51:35

基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训练研究

【摘 要】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这也极大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音乐教学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渐走向标准化、专业化。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极大促进孩子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是学前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同时也为孩子未来学习音乐、乐器、舞蹈等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视听练耳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11-02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刺激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音准以及节奏等方面的敏锐力,并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要素的记忆,进一步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乐感,为其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训练在学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视唱和练耳,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

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意义

视唱练耳训练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划分为“视唱”与“练耳”两个部分,其中视唱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乐谱的记忆,可以按照乐谱的标准唱出曲调,符合乐谱的节奏,加深其对音调以及音程等方面的理解。练耳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觉敏锐度,让他们有效辨别出音乐的节奏等,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的记忆,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引发深层次的思考。[1]总体来说,视唱练耳训练是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音感、乐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今后的音乐道路打下基础。

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培养目标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而是为学前儿童的艺术素养以及音乐素养打下基础,更加注重对学前儿童的音乐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中掌握全面的、普适的音乐知识理论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视唱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

(二)视唱练耳训练对象。视唱练耳训练的对象就是学前儿童,目前在部分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且还有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科学体系,没有系统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训练强度,导致视唱练耳训练效果一般。[2]

(三)视唱练耳训练的时间以及内容安排。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在学前教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这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下降的问题。视唱练耳训练由于其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总体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策略

(一)对于节奏方面的训练。在音乐教学中,节奏主要是利用音的长短搭配从而表现出音乐的整体韵律,节奏通常与人的身心活动相连接,具有强烈的思想情感表达效果,但是在现实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视唱练耳训练中,其重点训练项目一般集中于对学生的音准训练,常常容易忽视对学生节奏方面的训练。[3]节奏感在学生进行学习音乐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节奏掌握的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音准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节奏进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对于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是关键,同时通过掌握并且理解各种拍子的画拍图式,可以有效提高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

由于在正确掌握节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进行节奏练习时可以循序渐进,先掌握比较简单的音符时值组合类型,例如2/4拍、3/4拍等,并且在进行练习时还可以通过用手打节奏进行记忆,从而一步一步掌握。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训练就是对于节拍的训练,其效果需要达到在打节拍时是一个均匀的拍速,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匀速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打节拍习惯,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同时在学生划拍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的准确性,最后,当学生可以牢牢地掌握住划拍技巧后,再进行难度较大的节奏变换教学。

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比较简单的节奏,再将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在进行附点节奏x.x教学时,可以与之前已经掌握的简单节奏十六分音符xxxx形成对比,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十六分音符的基础上很快掌握附点音符。[4]并且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将节奏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先与学生一起将音乐的节奏进行正确理解,然后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节奏联系,选取的音乐由难到易,学生慢慢对节奏进行掌握。

(二)对于听音方面的训练。听音训练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准的敏锐辨识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听音基础,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教师的音准,容易出现听错唱错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形成一个对于音准、音高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听音方面的训练。听音的水准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从而增加对音准以及音高的便是程度。[5]

同样,对于听音方面的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对于单音音高的训练通常不会涉及到节奏,只需要利用反复听取从而形成对不同单音音高的记忆和识别,让大脑对不同的单音音高形成系统的概念,再听到这样的音高时可以及时反映出对应的音高。

通常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时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由教师发出一个音或者连续发出一个音程,让后让学生说出对应的音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主要在于学生的反应快慢,由于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所以当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快速的说出答案后,其他的学生来不及仔细思考,就会顺着之前的同学进行回答,因此很难达到听音训练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简谱唱名卡片,规格为15×15cm,方便教师观察。在教师发出一个音或者一段音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出示相对应的卡片,这样教师就可以分清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这咱做法还利于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在进行听音训练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训练媒体,从而丰富训练方法,教师也可以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抽出时间维持课堂秩序,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利用这种训练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基于新时期下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分析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