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11 08:39:50

临沂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临沂市城乡实际人均纯收入比率的不断提高,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临沂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分析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影响临沂市农民增收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资源、市场、政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则是制约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章从这些方面分析有利于建立临沂市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临沂市;农民增收;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临沂市牢牢抓住各种机遇,顺利推动着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工业强市的转变。但在快速发展中临沂市的经济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临沂市市区人均名义收入与农村人均名义收入差距在1999年为3036.34元,到2006年这种差距已经扩大到7531.16元。实际收入差距更大,若以1999年为基期计算,2006年临沂市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到7678.9元。这一情况可以在图1得到反映:

从图1中可以发现,临沂市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率自1999年以来总体呈现先下降后递增的趋势,特别是2004年至今一直在递增,并且在2006年接近了2003年的最高点,这说明临沂市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农村和城市人均产值都递增的前提下,这种差距表明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差距存在着很多隐患:第一,由于农业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农业是否良性发展是整个社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从临沂市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率来看,近年来临沂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业受到了较大的干扰,这时提高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因此提高农村的人均收入对于扩大内需进而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过渡的临沂市,更应该注重农民的增收问题,但实际上临沂市农民增收的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探索当前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因素。

二、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有农民本身的因素,也有制度、市场等因素,并且不同的地区影响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下面将通过对临沂市农民收入结构的考察来分析影响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临沂市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变动情况分析

临沂市自1998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分析图2可知:

1、临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相同,都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历年的比重都超过了50%,虽然自2004年以后一直呈下跌趋势,但2006年仍高达57.24%。

2、除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据较大比重外,工资性收入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在最低年份1998年都没有低于30%,而且自2004年以来一直呈递增趋势,在2006年接近了40%。

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临沂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下跌趋势,在最低年份2006年,两者仅占整个收入的4.01%(其中财产性收入为1.97%,转移性收入为2.04%)。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临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分析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因素应该首先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入手。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对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制约

分析临沂市农民最近几年的家庭经营性收入项目可以发现,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以2006年为例,临沂市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为2337.34元,其中农业收入最多,为1381.03元,其次为牧业收入,为277.20元,其他大部分项目仅为100.00元左右。因此,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业增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因素制约了临沂市农民的农业收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1、土地资源。目前临沂市每年新增土地的数量很小,2006年整个临沂市新开垦荒地仅为412公顷。由于荒废、集体占用等原因,耕地的数目甚至在缩减。

2、农民素质。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年轻力壮、有教育背景的农民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剩下在村中务农的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科技兴农的推行。有关研究表明,农民知识水平低、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民发展和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农民知识、能力、素质不高又是由于农村教育制度落后所造成的。因此,农民素质是影响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

3、土地与农产品市场。一方面,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致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制约了部分有能力的农民规模性经营的愿望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另一方面,目前临沂市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较少,也限制了农民的增收。

4、支农的政策。2004~2008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它们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化肥、农药、农机和劳动力等价格的逐年提高,政策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有所减缓。

(三)工资性收入对临沂市农民增收的制约

根据已有的研究,城市化率和农民的收入正相关,城市化率与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为2.5,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影响将增加2.5倍。但根据资料,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1.8%,比发达国家低将近40个百分点。临沂市的城市化率更低,2006年仅为20.74%,严重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追寻临沂市城市化率较低的原因,可以发现主要是由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工进城的自由,剥夺了农民工应该享有的种种权利,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进而影响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改革虽然已经展开,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三、构建临沂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是制约临沂市农民增收的两个关键方面。而农业是否增收主要取决于农民、土地市场、农产品市场和支农的政策;工资性收入是否增加主要取决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因此,构建临沂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为:

(一)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识到农民素质低下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农民素质低是一个历史问题,并且在体制原因造成的城乡教师待遇不同的情况下,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执教,所以新时期农村的教育水而有下降的迹象,这在传统农业大市临沂市更是明显。因此,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做到:第一,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教育待遇体制,对于愿意去农村执教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并更新农民的观念;第二,充分利用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的资源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积极而有效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免费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以为科技兴农提供人力资源积累,并为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打基础。

(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改革,放活农村经济

实践证明,自1978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收入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当1984年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往城市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率不再显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应该采取新的措施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在目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改革深入进行的条件下,放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三)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产业化经营

与其他地区不同,临沂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近年来,临沂市很多地方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的生产规模,特色农业开发已经逐渐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但另一方面,目前临沂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大都各自为战,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模式。因此,临沂市农业的发展还应加强产业化经营。具体措施为:第一,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规模经营、一体化经营奠定土地基础;第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奠定农业向规模化集中经营的组织基础;第三,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支持,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实现农业资本的扩张,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第四,继续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机制以更新农民的观念,并为相关企业培养管理型人才从而实现专业化的生产与管理。

(四)继续加强政策支持

实践表明,自2000年以来,临沂市的农业产值呈逐渐下跌趋势,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2000年临沂市的农业产值为810127万元,2003年为719172万元,跌至1996年以来的最低点。2003年后,临沂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从免交“三提五统”到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从全面免除农业税到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5个一号文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业产值从2003年的719172万元连续上升至2006年的889113万元,这说明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刺激性很强。

另一方面,农业总产值虽在增加,但由图1可知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也在加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一,要认真执行中央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利于临沂市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第三,要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前面的分析表明,2006年临沂市的城市化率只有20.74%,仅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49.6%。因此,临沂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临沂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措施有:制定相关制度,严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完善相关法律,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改善农民工的教育状况,为劳动力的二次转移做准备;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的界限,确保农民工的相关权益,如医疗、保险、住房、子女教育问题等,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转,尽快提高临沂市的城市化率,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参考文献:

1、段秋阳.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J].生产力研究,2007(20).

2、张秀生,王军民,陈立兵.构建农民增长的长效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的相关成果,课题项目编号为:08BJY049。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

上一篇:构建天津农产品物流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绿色竞争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