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运用

时间:2022-09-11 07:30:08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运用

[摘要]手势语言寓于动作的具体表现形式,应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和师生的信息联络途径,合理运用视觉、表情和肢体等手势语言,有利于优化教学,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手势语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龚秋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教师,硕士,湖北武汉430073

[中图分类号]C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OZ一0208―03

手势语言,又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用身体动作、行为举止、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表达内心思想情感,传递、交流信息的动作方式与途径。手势语言是人的非语言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已融入身教教育。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教育过程,身体练习是主要教学内容与任务,也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学过程和效果大都以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为身教的高级形态与具体形式,如果手势语言在体育教学中,作为师生课堂中的联系方式、途径和主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并不断创新,必将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特点

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身教重于言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作为体育教学主要手段的手势语言,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特点鲜明。

(一)直观形象性

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与有声语言相比,它更形象、直观,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任何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有声语言讲解的同时,加以手势语言进行示范,一起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那么学生就能通过瞬间的思维理解,立即转化为脑海中的实体形象,从而建立自身的动作表象,迅速形成动作技能,有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全面互感性

手势语言的运用可以加强教学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体育教师用身姿动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教师的总体态势及个人的各种身体动作所表露的具体与象征意义,实现教学交流。教师将具有深意的表情、眼神等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的手势语言,立即作出反应。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身体动作所表现的情绪色彩、思想等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手势语言传递信息,相互感染和相互影响。

(三)特定指向性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进行,空间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有声语言是靠声音传播的,不容易进入学生的听觉器官,教师发出的信息很难被接受,而手势语言能指向特定的目标,所发出的信息必须用视觉才能接收到,视觉在接受信息时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手势语言比有声语言表现出更强的指向性,能够更集中地指向某一特定的人或部分人。

(四)互递性

手势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特殊形式,可以把教师对学生某种行为的评价态度用暗示的方式隐蔽地传达给学生,并且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情景下才能准确地理解其含义,达到双向传递与沟通的效果和层次。

(五)客观规定性

对体育教师而言,手势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独立地传递信息,反映出手势语言表达思想的规定性与强制性。在教学中,手势语言是人的一定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的呈现,许多情况下它起到主要作用,有声语言降为次要作用。教师每一个动作的具体步骤、方式、细节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这种手势语言带有强迫的含义,即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去观察、学习、体验及模仿,突出了手势语言客观独立的传播作用。

二、手势语言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同时作用于学生将产生良好的效应;“以姿势助说话”作为手势语言的寓体是有效的教授法之一,而在体育教学中则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普通高校体育课基本上以实践课为主,大多在户外体育场或室内场馆中进行,通过身体活动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因此,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组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采用手势语言,伴随各种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等动作。教学中教师精神振奋、情真意切、眉飞色舞、以姿助讲,学生则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深刻,易于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二)调节情感

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喜欢同他人交流与合作。身为高校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手势语言协调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和谐和合作的课堂氛围里愉快地接受教育,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现教学优化。比如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会起到感染、鼓励、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动作质量时,需要翘首以待,给予学生期望和赞许,激励学生,从而强化师生感情,增进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甚至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手势语言直接移植自己的情感、心理状态,就可与学生恰到好处地进行情感交流,营造积极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催化剂”一样激活学生,活跃课堂,与学生心心相印。

(三)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是体育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只有动作辅以有声语言,学生才能快速地理解与掌握。教师应用手势语言可以使复杂动作具体形象,抽象描述变为形象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主动地练习,积极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尤其是教师娴熟自如、协调、优美的动作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具体和生动。学生通过教师手势语言的视觉刺激,大大地调动了各感官系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趋力,提高学习效益和增进教学效果。

(四)美育的功能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重基本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以身体活动为练习方式,意在对学生进行健体、促美,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表现出健康匀称的体魄、优美的姿态、高雅得体的举止、意韵洒脱的神情、大方的仪表以及敏捷、熟练、协调和优美的演示性操作。从伦理内涵上看,这些手势语言表达了真与善,即反映正面精神品质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坚毅的性格、豁达的胸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体育教师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美的身体、亲善友好的表情、传情表意的眼神等都是体育美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体育教师手势语言美的塑造和表达,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种美的无穷魅力。

可见,只有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积极、优雅的体态面貌,才能使其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运用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手势语言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寓手势语言于教学始终,创新教学方法,适时、巧妙地运用各种手势语言组织教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视觉语言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具有无与伦比的心理交流能力和非同寻常的表现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眼观六路,善于用眼光传神示意,既显示出教师本身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又让学生感到兴奋、温暖。教师开始上课时,应以一种热情友好、明澈坦荡的眼神面对全体学生,给学生以感染力,让学生知道教师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准备充分、满腔热情地来给他们上课。同时,选择好目光投放点,如集合队伍时,目光向全班锐利地一扫后,投放在队伍后排中间,余光散向全班,学生立即一片寂静,有效地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发现个别学生尚未进入课堂角色,要用目光示意他集中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课后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各种面部表情和眼神流露,以及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判断教材、教法安排是否合理,课程的密度和运动量是否恰当。通常在课程结束时,教师的眼神中要有一种欢喜、满意的表情,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也要学会控制自己,这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到欣慰和高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二)肢体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举止、形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庄重得体、干净利落的仪表,昂首挺胸、稳健挺直的姿态,优美大方、充满活力的示范动作,往往能向学生传递一种健康、挺拔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对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起到一种鼓舞作用;相反,身体乱摇乱晃、抓耳抠鼻等不良姿态有损高校教师的风度,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让学生取笑。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仪态美去感染学生,让良好的学习情绪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的各种肢体语言中,手势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的手势动作灵活,举放开合自如,是表达和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一个“OK"或“V”的手势,能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竖起大拇指的手势能让学生振奋;相对击掌或鼓掌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体育教师通过美的手势语言来感染学生的心灵是体育教育的特点。以身体的活动来“寓教于乐”,通过直接、生动、鲜明的手势语言美来激荡人的情感,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此时的体育教育不是靠说理,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手势语言,靠具体的体态形象感染人、打动人,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手势语言,更容易令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

(三)表情语言的运用

苏联教育家马卡练柯说过“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和对事物喜恶态度的具体流露,教师的表情很容易影响学生情绪。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实现综合性“多觉辐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乐于完成教师传授的各种体育技能和学习目标。

2.适度。教师的面部表情不可呆滞,不要给学生一种“隔世之感”,也不能变化过多,让人无法适应,尤其在教授难度较大的技术项目时更要注意这一点。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师在课堂的表情温和、亲切、平易时,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失,学生接受信息的灵敏度会大大提高。

3.激情。教师的表情应充满生气和激情,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到运动的活力和神采奕奕的健康之美,切忌把忧虑、急躁、无精打采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动态特征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体育教师应视手势语言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要善于运用各种手势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手势语言,都应注意出发点是适应教学环境的差异,符合课堂教学的具体需要,有利于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输、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对课堂活动及其学生主体进行必要的调节,达到师生间的全面互动,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学术出版社,1983.

[2]小林信次.体育美学[M].孔祥安,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上一篇: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 下一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