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基层医院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9-11 05:55:16

心理干预对基层医院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基层医院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负性情绪影响。方法:将12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日期先后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调查时间为入院时、手术前1 d、手术后第7、14、30 d。结果:SCL-90评定:两组患者入院时7项指标的分值均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14、30天7项指标的分值均逐渐下降,其中人际敏感、偏执、敌对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以后,强迫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躯体化、敌对、恐怖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7、14、30天评定的分值均逐渐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干预; 负性影响; 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100-03

doi:10.14033/ki.cfmr.2015.03.053

乳腺癌对机体的损害不仅体现于机体的功能障碍,还包括因机体功能丧失而引发的情感、精神、社会、角色的功能障碍。由于是女性标志之一,患者术前术后容易产生抑郁心理,特别是基层医院患者,多数来于农村,文化程度不高,负性情绪更加明显[1]。笔者所在医院地处粤北山区,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2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活负性情绪并按常规心理护理及尽早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女性,年龄23~59岁,平均(45.12±4.52)岁。已婚已育101例,未婚未育2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3例,高中及中专24例,大专以上14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63例,右侧58例,按照乳腺癌TNM分期,其中TNM-1级38例、TNM-2级52例、TNM-3级31例。术后病理证实浸润性导管癌76例,浸润性小叶癌34例,其他11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79例。排除继往有精神心理疾病、语言行为不正常者。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分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9例分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婚育史、文化程度、乳腺癌类型、癌症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临床心理护理程序给予患者常规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尽早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1周 患者术前对癌症有恐惧感,害怕手术,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胸部变形影响形象,故应多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心声,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患者与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患者认识,积极参加笔者所在医院组织的乳腺癌姐妹关爱会,告知患者切除以后可人工重建,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相信乳腺癌手术后不会影响工作和社交,更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和夫妻感情,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并接受手术。

1.2.2 术后1周 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胸部需加压包扎而致患侧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表现肢体肿胀麻痹,身体极度不适导致患者不止,烦躁不安,甚至紧张焦虑,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应用镇痛剂治疗。护士应继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协助采取舒适,听听轻音乐分散注意力,让家属在床旁陪伴,最好由其丈夫与患者共同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天给患者布置锻炼任务,循序渐进,鼓励患者按质按量完成,对患者每天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以增加治疗信心。还应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换药或操作时用屏风遮挡[2]。

1.2.3 术后2周 患者此时需接受化疗,化疗导致白细胞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随着不良反应的逐渐出现,患者消瘦、脱发,形象改变,妻子在配偶面前判若两人,患者便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有抵触情绪。护士应给予患者安慰,脱发时给戴假发遮挡,保证形象不受影响。还应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合作,特别应取得患者配偶的情感支持,同情妻子的不幸,理解妻子的不易,引导夫妻双方正视现实,坦诚相待,共同战胜病魔。

1.2.4 术后1个月 此时患者继续接受化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不断加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因此,护士与其家属要一如既往地给患者心理支持,多开导患者,鼓励患者挑战自我,保持心情舒畅。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以便顺利完成化疗。日常生活注意营养供给,请营养师指导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进食,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吃熏、烤、腌、炸、过咸食物,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主食应粗细粮搭配,保证营养平衡。

1.3 观察指标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将其90个项目概括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偏激、精神病性、敌对及恐怖7项指标。每项按其严重程度采用5级评分,1分为无,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严重,5分为相当严重,评分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躯体症状越严重[3]。(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SAS和SDS均有20个条目,评分的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4]。三种量表发放时间为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第7、14、30天,由经过培训的主管护士发放心理量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填写,填写完成以后由主管护士收回,统一保管并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SCL-90评定情况

两组患者入院时7项指标的分值均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14、30天7项指标的分值均逐渐下降,其中人际敏感、偏执、敌对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以后,强迫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躯体化、敌对、恐怖三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SAS与SDS评定

两组患者入院时分值均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14、30天评定的分值均逐渐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资料统计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3/10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逐渐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当健康的个体被诊断为癌症,特别是女性被确认为乳腺癌,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时,其心理遭受严重创伤,导致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SCL-90、SAS、SDS评定,分值均较高,提示乳腺癌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又是女性标志之一,切除以后女性常有自卑心理,特别是基层医院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较多,文化程度不高,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存在害羞心理,乳腺疾病初期不愿就医,时至晚期病情恶化甚至癌细胞转移才不得已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等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影响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6]。

文献[7]报道,临床护士通过充分运用移情、共情等沟通技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肺癌等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证实,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尽早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术后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干预,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将人文关怀融入心理护理干预之中,通过与患者个人访谈、集中患者交谈、家属交谈等形式,为乳腺癌患者发泄不良情绪提供机会和场所,帮助患者打开思路,发现患者认知的偏差,从而顺势引导,协助乳腺癌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行为。从表中显示,通过护士常规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以后,SCL-90、SAS、SDS评定,分值均逐渐下降,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评定的分值下降较快,提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从精神痛苦中解脱,能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梅.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28-1029.

[2]高明晓,王晓宁,闫伟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11(6):596-598.

[3]何芳,袁艳蓉,倪兰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9(6):654-656.

[4]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25(13):1698-1700.

[5]刘春林.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4(27):641-643.

[6]李丹.心理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3):524-526.

[7]莫伟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34):485-487.

(收稿日期:2014-09-12) (编辑:金燕)

上一篇: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