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用药调查

时间:2022-10-06 03:06:44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用药调查

【摘要】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骨折后临床是否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剂等药物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为钙剂加维生素D防治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出院的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病历,统计自发性骨折的比率,了解临床是否应用钙剂加维生素D等药物防治骨折及骨质疏松的用药情况等,并电话回访、分析其预后。结果:共216例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55%~79%的患者未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或其他促进骨折愈合及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出院后电话回访187例,长期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56例(其中再发骨折0例);未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123例(其中再发骨折20例,为未使用例数的16.26%)。因脑出血后遗症加骨折,或骨折后导致长期卧床引发褥疮反复等情况8例(已逝)。结论:临床医生及公众缺乏骨质疏松三级预防的意识,临床医生应考虑增加钙剂和维生素D来防治、干预绝经期妇女的骨折及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后期妇女应在日常生活中补充钙剂加维生素D来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钙剂; 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7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3.03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为绝经后妇女最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骨代谢疾病。25%的围绝经期妇女遭遇骨质疏松,随着妇女年龄增长,患病率亦相继上升。为探讨预防早期骨折和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措施,回顾性对笔者所在医院216例40岁以上妇女骨折后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恒生医院病案室抽取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骨科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病历216例,计算自发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后用药情况,及出院后电话回访,出院后是否长期用药的情况及预后。并结合文献探讨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防治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骨折部位、是否应用钙剂加维生素D等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2 资料统计

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用表格形式列出患者的年龄、是否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等药物,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情况。

3 结果

本次调查中,共216例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各年龄段55%~79%的患者未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剂或其他促进骨折愈合及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表1)。自行摔伤的骨折145例(67.1%),意外撞伤骨折占32.9%;在自行摔伤中股骨骨折居首位,占26%,其次为桡骨骨折,占15%(表2)。出院后电话随访187例(216例中,29例所留电话为空号或电话已更改),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56例(其中再发骨折0例);未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123例(其中再发骨折20例);因脑出血后遗症加骨折,或骨折后导致长期卧床引发褥疮反复等情况8例。

4 讨论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及绝经期的到来,很多女性都会患上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75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率高达50%[1]。骨质疏松将增加女性发生骨折的几率,而且对绝经后发生过骨折的女性来说还会增加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毫无预警,极易被人们忽视,因此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已跃居世界常见病的第7位[2]。

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决定了它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当人体内的钙严重缺失时,会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缺钙还会加重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快速丢失,而补钙则可减缓该作用。有研究数据表明,女性在30岁以后,骨量每年将以0.4%的速率减少直到绝经期[3]。进入绝经期后,骨丢失率急速增加,其中骨小梁中骨丢失率为5%,占总骨量的1.0%~1.5%,这种快速骨丢失可持续5年,然后逐渐减缓。据估计,女性在绝经20年后,骨小梁的骨丢失率为50%,皮骨质为30%,这将会明显增加骨折的机率,其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股骨、腰椎、髌骨、桡骨。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于骨折患者重视保守或手术治疗,而忽视了钙剂加维生素D剂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后期防止再发骨折及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治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女性骨折后的钙剂补充严重不足,多数患者骨折后未补充钙剂加维生素D剂。只有少数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使用了钙剂加维生素D剂等药物[4]。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骨折的预防、愈合过程中钙剂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达到恰当补钙的前提下增加钙吸收,表现在增加血钙、骨钙,降低尿钙,减少钙丢失,从而有利于成骨代谢的进行;增加骨远端干骺端骨密度、皮、髓质密度、皮质厚度指数;增加骨干重、灰重[5-6]。所以为更好地预防和加速骨折愈合,防治骨折疏松,应充分考虑钙剂的合理补充。在补钙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可以帮助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老年女性由于年龄高,吸收功能减弱,尤其要注重钙加维生素D同时服用,利用维生素D的功效促进钙剂的吸收[7-8]。

在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综合性措施中,保证足够钙的摄入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目前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剂量为钙剂1000~1500 mg/d及400~800 IU/d的维生素D3。除血钙过高、尿钙过高或肾结石患者外,均可接受该种治疗方法。在合理补钙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雪梅.跳跃可预防骨质疏松[J].家庭中医药,2004,11(8):31.

[2]张泽鸿,孙平,洪曼杰.老年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8):753-755.

[3]冯敏,周云鹤,何传华,等.上海市高知女性跟骨骨密度测定:197个结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7):1311.

[4]侯建明,蓝旭华,吴晖南,等.近5年国内外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2,6(3):472.

[5]苑文杰.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82.

[6]孙清.激素替代治疗的趋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25.

[7]伍先明,吴俊.鲑鱼降钙素(密盖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

[8]胡群.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9-20.

(收稿日期:2014-09-10) (编辑:金燕)

上一篇:OSAHS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德育方式之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