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11 01:07:16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现今全球老龄化趋势逐渐突显,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其中跌倒是极为常见的一个问题。跌倒状况的出现将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更会进而引发心理创伤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文章主要是针对近年来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研究问题的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说明,对常见的跌倒因素进行评估及干预,以此帮助尽可能的减少今后老年人跌倒状况的发生概率,为其身体的健康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护理

现今老年人群体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使得其健康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老年人跌倒是极易常见的一个健康问题,极易导致病患身体出现骨折或是加速其原发疾病发展。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双重打击、创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跌倒还会加大致残、致死的概率。因此,在老年病患护理工作进行中,针对跌倒的干预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科学性,对跌倒状况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其意义重大。

1.老年病患跌倒发生率概述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出现跌倒状况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3。曾有相关学者对社区卫生站中的31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整理数据得出其跌倒发生率为44.19%,而得到预防跌倒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的老年人跌倒概率则会明显降低。有学者曾对北京10所医院中老年病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极高。1997年,英国学者曾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1-2]。结果表明,在女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30%,而85岁以上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了50%以上。而在男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13%,81岁~84岁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31%,且跌倒状况的发生率与病患年龄之间呈现出正比例关系。文献曾报道,老年人在夜间出现跌倒状况的概率达到了33%,其主要的原因为在上卫生间时不慎跌倒。跌倒状况的多发性将会导致病患原发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是引发其它问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及威胁。

2.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2.1 内在危险因素评估

2.1.1 性别、年龄

马红颖等学者曾对某医院1年内所收治的360例老年病患进行了调研[3-4]。结果表明,在住院期间曾发生跌倒状况的病患例数为134例,所占比例为37.22%。而年龄范围为65~74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达到了25.5%,处于75~84岁病患的跌倒发生率达到了41.42%,在85岁及以上的病患跌倒发生率则为61.90%。还有学者曾对上海某地区的1655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最终结果表明,在1年内,发生跌倒状况的人数为130例,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5及9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6.90%及73.10%。由此可见,老年人病患中,不同年龄及性别病患出现跌倒状况的风险概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中,应将年龄、性别因素纳入进去。

2.1.2 感觉、神经系统功能

感觉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为视觉、听觉、前庭、嗅觉、本体等[5-6]。而老年人视觉分辨率、空间、深度感等指标因素的降低,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等问题的出现也会导致病患身体平衡系统能力降低。中枢控制、反应、协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也会对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产生影响,增加其发生的风险概率。

2.1.3 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平衡系统能力损伤是老年人跌倒问题发生的关键性预报指标,主要的外观特点表现为老年人步态的变化:步行时伸髋、伸膝等角度逐渐减小;而屈髋、屈膝等角度则逐渐增大。老年人的步行幅度及速度均明显减小,整体的步行能力逐渐下降。另外,肌力减退同时也是老年人平衡能力及步态失稳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作为老年人出现跌倒状况的单独性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肌力强化训练能够帮助有效增加老年人的肌力,且能够将与跌倒问题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步态运动学参数做有效改善处理。

2.1.4 疾病的评估、筛选

疾病的产生发展会致使老年人的机体出现病理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感觉、中枢神经、肌力协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经相关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的老年病患在出现跌倒状况前,其身体上会出现一些预兆性的不适状况。有部分慢性疾病虽然在统计学上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但并不代表其与跌倒状况的发生不存在联系。许多研究结果均将老年病患有无3种或以上慢性病作为表明疾病与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7]。而且,老年病患身体上所患的慢性疾病种类越多,其出现跌倒的危险性因素也就越大。

2.2 外在危险因素评估

2.2.1 环境因素

相关研究报道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居家生活中发生跌倒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其比例占到了51%。较为常见的环境性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物体绊倒、地面滑湿、光线昏暗、携带物品偏重等。另外,家具摆设不合理、座椅过软等因素也会给老年人的日常使用造成困难、不利影响,增加跌倒发生风险概率。

2.2.2 防跌倒意识、行为

大部分的老年人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防跌倒意识及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会出现忽略的状况。美国学者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独居老年人发生跌倒状况的危险性极大[8]。李萍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防护工作人员自身的防跌倒意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意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的健全完善性均是需进行着重评估的院内管理因素[9]。另外,老年人的跌倒史、身体营养状况、运动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是需进行重点评估的指标内容[10]。

3.老年人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3.1 护理流程管理

杨美艳在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的研究中发现,采用流程管理的干预措施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11]。流程管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思想及方式,主要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步骤全面开展护理工作及解决一些突发状况、问题。流程管理的具体步骤是指:防跌倒管理团队的成立、高危跌倒筛查告知、防跌倒针对性措施的采取实施、跌倒处理流程等[12]。而流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在发现病患跌倒状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与相关医师联系,并守在病患身旁,对其采取基本的处理措施。如果病患身体状况允许,则可将其转移至病床上。待医师到达病房后,对病患的病情及跌倒创伤进行检查及治疗,认真记录病患跌倒的经过及原因。科学优化处理的流程管理方式在应用中,能够帮助护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性问题及弱势环节,对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做重点改善处理,以此帮助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3.2 疾病治疗、合理用药

林何梅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疾病、药物应用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13]。并对病患采取了相应的疾病治疗、合理用药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为:对老年人的原发基础病积极进行治疗,全面改善其疾病状况。社区作为基层性的医疗组织,需对社区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化的身体检查,主要的检查部位为中枢神经、感觉、肌肉系统、视力、骨骼等状况。以最终的体检结果作为评价用药状况的指标数据[14]。在确保不会对整体药效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下,尽可能的在用药时将药剂量降到最低,并尽可能的减少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概率。指导病患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严禁出现随意停药、改变服药量的状况。另外,如果老年病患服用抗精神、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在其治疗期间下床活动时需确保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且需借用备用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帮助。苗晓菲也提出,对于一些服用利尿、降糖药物的病患,应严密观察其用药反应[15]。教育老年人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3.3 加强环境安全检查

杨启英曾对216例老年住院病患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跌倒干预措施,其中一项便是针对环境安全的[16]。杨启英提出为了进一步降低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率,需在厕所、浴室等处的墙上进行安全扶手的安装。而且所有的地面均需保持干燥,以此增强其安全性。病患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指导病患全面了解医院、病患的周边的环境,重点说明一些易跌倒区域,指导病患加强重视度,如楼梯、厕所等。

相关研究学者还提出,在防跌倒护理干预工作中,对于病房的安全设施、护栏、约束带等也需定期进行全面严格化的检查,进一步加大其资金投入。在卫生间、开水间等处增加一些防滑垫的铺设数量[17]。与此同时,对于意识尚不清醒的老年人增加约束带。针对夜间跌倒发生率较好的情况,还需在病房周边增加地灯照明,配备好相关的床档。

3.4 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无跌倒史的病患其防跌倒意识、行为均要明显比存在跌倒史的老年人优良。防跌倒意识、行为评分是呈现出正比例关系的[18]。所以,科学优良的防护意识及行为对于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19]。

陶玲云曾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20]。其中一点便是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在院内及社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健康知识的宣教护理,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到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一些易引发跌倒的危险行为,以此有效降低跌倒状况发生率。另外,还需指导老年人在生活中尽可能的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食物。增加蔬果的食用量,确保大便通畅,增强体质。积极鼓励一些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度合理化的运动锻炼[21-22]。

4.结语

近些年来,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其家庭及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老年人的身心会造成双重打击、创伤。 在研究进展综述中发现,老年人跌倒状况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感觉、神经系统功能;疾病的评估、筛选;环境因素;防跌倒意识、行为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科学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帮助有效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防跌倒风险意识,进一步降低跌倒状况发生率,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参考文献:

[1]Wu,T.Y.,Chie,W.C.,Yang,R.S.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ll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J].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2013,42(7):320-327.

[2]姜翠娥,李雪岩.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374-7375.

[3]马虹颖,赵海英.老年患者跌倒原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1,28(4):33-36.

[4]刘智利,黄惠根,魏丽君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9):1093-1095.

[5]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47-348.

[6]谢春晓,吴娟.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52-54.

[7]徐伟,万秋萍,吴益生等.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2):707-710.

[8]闫丽,李新辉.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28-29.

[9]李萍萍.浅谈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承良友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3-354.

[10]陈燕玲,黄杏笑,谭焕君等.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4,(5):661-665.

[11]杨美艳.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2):481.

[12]张景兰,陈宏,王燕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7-60.

[13]林何梅,莫海花,周享玲等.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J].全科护理,2014,(15):1352-1353.

[14]董璐,周洁,徐国会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30-32.

[15]苗晓菲.老年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170.

[16]杨启英.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J].蛇志,2014,26(1):61-62.

[17]陈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2):77-89.

[18]翁燕蓉,杨永萍.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护理[J].价值工程,2011,30(15):326.

[19]周金蔓.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6):161-162.

[20]陶玲云.住院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3,(19):271.

[21]黄惠根,刘智利,魏丽君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及验证[J].护理学杂志,2014,29(19):30-34.

[22]吴小梅,王小华,高红香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851-1853.

上一篇: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 下一篇:COOK 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