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换真心

时间:2022-09-11 01:03:47

我做师范班主任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做小学班主任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个别学生打架、旷课、夜不归宿,与老师顶撞态度恶劣,等等。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由于方法错误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让学生产生了一些敌对的情绪。一年下来,班级成绩落后,常规倒数,班主任测评比同轨老师低很多。回过头去看看,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付出不比别人少多少,但为什么得到的回报却没有别人多呢?假期里,我不断地反思,最终发现班级管理不当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我产生了敌对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总结出这么一条――要想真正的管理好班级,就必须用“真情换真心”,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敌对情绪,才能够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开学以后,通过一些努力,我班终于有了一些起色:成绩上去了,常规也进步了,师生关系也融洽了,工作也随之轻松了。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我就如何处理师生间矛盾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鞭策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方面与同行共勉,不到之处,请多多指正。

一、师生之间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受到的教育、社会经历等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认知方式、个性特点,因此,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履行的职能也不同。老师往往想让自已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这一点可以说跟学生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可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无法理解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常常错误地把整天玩耍、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看成是自己的最高利益,而把学习看成是教师、家长等外界人物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由此师生间就产生了矛盾。有一段时间,我为了抓班级的成绩,给学生加了很多的学习负担,本以为这样班级的成绩会好起来,但最后的结果是比以前更差,学生一度产生厌学情绪,这正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

(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衡量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以分数为主要标准,因而在学校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往往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认为这样才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水平与工作的认真,因而违反了教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加重负担,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师生间由于个性差异而形成的矛盾。每个学生和教师的认知方式、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各不相同,再加上师生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在一起,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做法,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因为跟学生的接触比较少,导致学生不怎么了解我的个性,有的同学就认为我是那种拒人千里的老师,所以平时很少有学生来跟我谈心,学生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4)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师生间的矛盾。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讲究的是“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因此,或多或少地给师生关系蒙上了一些阴影。教师往往感到自己“权威至上”,在教育过程中不肯放下“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架子,因而常常会选择一些不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如训斥、挖苦,甚至体罚学生;而学生也往往不敢跟老师亲近,导致师生间的隔阂。

当然,师生间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矛盾,如个人的情绪、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只要我们能够开展素质教育,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那么师生间的矛盾就会消失。

二、如何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如果老师能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师生间的隔阂就会减少或消失。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坚持走素质教育的道路,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和主要在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也应从使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方面发展,从单纯对学生授“道”到全面发展学生的“技能”。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减少,乐于学习,视学校为自己吸取知识的天堂,而不是去受苦的地狱。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师生间的隔阂也将不存在了。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寄语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通过这句话让大部分学生了解学习是为自己学的,班级也是自己的。只有个体做好了,整个集体才能获得荣誉。

2.建立亦师亦友的新颖的师生关系,热爱自己的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老师要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和学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样,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核。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用我们的“真情”去换他们的“真心”,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活水源头,常做常新,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融洽。这学期,我通过开学生座谈会或者书面材料了解或者谈心的形式,不断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为他们解决一些烦心事,从而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喜爱。

3.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一种成功的心理定势,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自觉地或在老师的督促下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因为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于师生间的关系的改善。在去年的一次期中考试中,我在处理一例作弊事件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过于严厉地批评了该学生,导致该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觉抬不起头来;这学期我再碰到同类事件时即通过背后做工作,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所在,又能够深刻检讨自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样,教师对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所谓尊人者,人尊之,也是这个道理。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彻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本学期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一些问题,譬如上课睡觉的问题,有时候想想他们这个年龄段确实是缺少睡眠的阶段,而且大部分同学是住宿生,在宿舍里只要有人不睡觉就肯定会影响他人,所以我规定:只要你不是一节课都趴着睡觉,我就对你不做处理。同时,我又向学生灌输上课时间很宝贵,不认真听讲对自己的成绩肯定有影响。结果,我发现睡觉的人越来越少,除了个别人,基本上大家都能把握好上课时间认真听讲。

5.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市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什街区。停在布朗克什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辆车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个人打坏了建筑的玻璃窗户,而这扇玻璃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在处理师生矛盾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当老师遇到学生犯错的个案时,处理一定要及时,在调查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这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话,不但犯错学生心服口服,其他学生也从中受到教训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师生之间矛盾的产生机率也就会相应减少。

6.正确地对待老师自己犯的错误,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能讳疾忌医。作为教师,我们也是平凡人,也容易犯错误,对于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能为了面子而不去面对它,学生心里都有一把标尺,他们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记得上学期广播操比赛的时候,一个男生没有换班服,还把一个女生的羽绒服反穿在身上,样子非常不伦不类。我对此非常反感,叫他换了几次他都没有理我,我在气愤的情况下狠狠批评了他。本来这些做法都没错,但我在气头上却连带着把那件女式羽绒服的主人也批评了一顿,还把她的衣服摔在了地上,导致很多学生对我的这一做法有意见。寒假里学生通过QQ跟我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情,当时让我震惊不小,以为是一件小事没想到却产生这样不良的后果。思前想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大年三十晚上当这个女生发消息给我向我祝福的时候,我主动向她承认了错误并赢得了她的原谅。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不但这个女生跟我的关系比以前进了一步,而且全班的学生都对我的做法作出了好评,使我赢得了大部分学生的尊重。

以上仅是我个人针对师生矛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还存在其它许许多多不同的矛盾,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矛盾。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涉及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探讨、研究、解决师生间的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师生间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对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8.

上一篇:如何提高教师口语的艺术性 下一篇:以音乐为本,推进基础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