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创新 实践的探索

时间:2022-09-11 12:24:00

理念的创新 实践的探索

2007年6月15日―1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古琴研讨会,古琴重奏独奏作品、古琴名家展演音乐会,古琴大师公开课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主办。开幕式上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王建民先生致贺词,在贺词中谈到适逢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民族音乐系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召开古琴研讨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了上音古琴专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曾在上音任教的刘景韶、顾梅羹、沈草农、张子谦等老一辈琴家,以及古琴专业除了作为主修课之外,还为理论、作曲、留学生设置副修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研讨会分为两个专题,首先是“古琴专业教学探讨:内容、方法、古琴教材”。会上首先发言的是刘景韶先生之子刘善教,发言题目为《刘景韶先生在上音的二十年》,从刘景韶先生的生平、在上音工作的二十年及刘景韶先生的琴艺风格等方面进行回顾。刘景韶先生在上音任教期间在教学方面担任古琴专业本科教学并教授附中文学课,编写了古琴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聘请各派传人来上音进行短期教学,还著有《琴学概论》,参与设计、改良古琴,移植琴曲及出版发行了刘景韶古琴艺术CD光盘等等。扬州的制琴名师马维衡先生发言题目为《斫琴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从斫琴艺术的文化美、斫琴艺术的视觉美、斫琴艺术的意韵美三方面来阐述斫琴艺术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学、声学、韵律学、髹饰学和史学,谈到了“漆黑”是生漆最本质的美学特征等等。陕西师范学院林蔚丽老师发言题目为《关于高师古琴选修课教学的思考》,就古琴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为选修课,从学生接受面、教学中练习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琴家龚一先生发言题目为《关于院校古琴教学的思考》,提出学以致用,主张系统、全面的教学理念,提倡公开课、音乐会、讲座等多元形式营造学术氛围。作曲家金湘先生从作曲方面提出对古琴艺术发展的一些独到设想。四川音乐学院曾成伟副教授发言题目为《古琴教学之我见》,提出古琴教学中的系统化、专业化问题以及古琴基础练习方面的匮乏等。天津音乐学院李凤云副教授发言题目为《古琴教学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谈到对古琴音乐的重新认识、音乐实践及如何建设和完善古琴教材等方面。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副教授发言题目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学回顾与思考》,提出了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传授、古琴艺术历史沿革与打谱、现代作品的演奏、演奏风格与理解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在合奏和重奏中体现等等。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就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做了介绍,认为古琴艺术的特性在于其指法。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教授就古琴进入专业音乐院校以来从自身从事古琴教学的角度进行总结回顾发言,就流派艺术在音乐院校教学中的传承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中国音乐学院黄梅老师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先生在发言中提出“打谱是什么”的问题引发与会者思考。西安音乐学院的李村老师就古琴演奏与乐曲创作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会围绕着古琴专业教学中内容、方法、古琴教材、打谱、古琴艺术传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在某些问题上或达成了共识或起到了相互借鉴的作用。

研讨会的第二个专题是“古琴与其他乐器合作的前景、发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首先戴晓莲老师宣读了理论家赵宋光教授发来的贺信,赵教授就重奏形式、配器模式对古琴艺术、古琴演奏的意义给予肯定,并为琴曲《渔樵问答》进行琴箫重奏的编配,在古琴重奏独奏作品音乐会中演出。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题为《古琴与中外乐器合作的三种类型》的发言,从即兴创作中即兴作曲的能力与演奏技巧的熟练、东西方音乐碰撞、音乐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教授题为《琴瑟和谐的文化内涵》的发言从乐器的木料、琴弦、定弦、转调等方面,对琴瑟合作演奏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提出理论与实践在琴瑟演进中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中国音乐学院黄梅老师就创作曲《醉弦》中新指法的演奏及记谱方面进行解释并现场演示,对古琴演奏技法做了新的尝试。琴家成公亮先生就他创作的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改编曲《听松》、打谱《文王操》等谈了自己在琴曲创作上的心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张旭儒教授提出从探索声音的新来源的角度来创作古琴重奏作品,并就自己创作的现代室内乐重奏作品《清浊》交流创作理念。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吕黄教授就此次音乐会上由他改编的《流水》《招隐》两首作品的创作提出自体再造的创作手法。

音乐会方面举办了“渔樵问答”――古琴重奏独奏作品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形式纷呈、内容丰富。古琴二重奏《流水》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吕黄教授据清代《天闻阁琴谱》编配的;《渔樵问答》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理论家赵宋光先生据清代《琴学入门》编配成琴箫重奏;琴与琵琶二重奏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师秦毅据古琴曲《醉渔唱晚》进行编配的;《溯》是由旅美作曲家周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琴与长笛二重奏;已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古琴家王迪据陆游、唐琬作词而创作的琴歌《钗头凤》;《招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吕黄教授据明代《神奇秘谱》编配的琴、埙、男声、打击乐小重奏;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张旭儒创作了现代室内乐重奏《清浊》。而三首古琴独奏曲则取自明清琴谱《神奇秘谱》和《大还阁琴谱》中的《广陵散》《大胡笳》和《G乃》。一首现代独奏作品来自作曲家温德青创作的歌剧《赌命》选曲《韶乐》。除戴晓莲老师外,音乐会中其他八位古琴演奏者均为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培养的古琴专业和副修学生。另一场“幽兰”――古琴名家展演音乐会中汇集了广陵派、虞山派、梅庵派、浙派、蜀派等各派名家,又为各音乐院校专业教师,因而是一场名符其实的名家展示演奏音乐会。音乐会演出的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天闻阁琴谱”的《流水》、龚一“自远堂琴谱”的《潇湘水云》、四川音乐学院曾成伟“神奇秘谱”的《大胡笳》、天津音乐学院李凤云据“西麓堂琴统”打谱的《梅梢月》、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傅丽娜琴瑟合奏“西麓堂琴统”的《神人畅》、中国音乐学院黄梅的《醉弦》、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演奏的“梅庵琴谱”中的《捣衣》、镇江梅庵琴家刘善教“梅庵琴谱”的《平沙落雁》、上海浙派古琴家姚公白先生演奏“神奇秘谱”的《乌夜啼》、常熟虞山派朱“琴学入门”的《渔樵问答》。古琴公开课也是此次古琴系列活动的亮点,公开课上李祥霆教授、龚一先生、成公亮先生进行示范及讲解并与古琴专业教师、学生交流演奏方法与演奏心境。

2007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学会议暨音乐会系列活动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探索与理念互为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琴艺术活动。在紧张又丰富的几天活动之中,我们看到了思想的碰撞,当代琴人、琴德、琴艺之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尽显,正像此次活动总策划人、负责人戴晓莲副教授试图通过活动所传达的一个理念,即:根基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过程是古琴文化的传承乃需要长期不断的思索,探索是对创新尺度的把握。这是举办该活动的初衷,展现了新时期、新时代琴人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于 亮 上海音乐学院2005级研究生

上一篇: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 下一篇:于润洋“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讲座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