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航管制员教育培养理念的创新

时间:2022-08-28 06:48:33

论民航管制员教育培养理念的创新

【摘要】随着不断增长的飞行流量,采取何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能满足民航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推进空中交通管制行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采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或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还是学历教育模式,这些都将对民航空管行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员 教育体系 职业导向

统一管制员培养思想

长期以来,中国民航管制员培养方面一直以技能教育为主体,但随着社会知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制员的培养也从传统的技能教育转向技能加学历教育上来,而且对学历教育的重视程度仍在不断提高,设置有超过技能教育的趋势。随着航空指示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应付复杂和多变的现代化航空环境在教育中追求一种稳定的结构成了教育者们的目标。但日益增长的飞行流量,使得民航对管制员的技能素质要求超过了学历的要求,因此管制员的教育仍然应以技能教育为主题,但从社会发展对管制员自身素质要求的角度,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培养应具备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导向性的高等教育。

管制员培养理念的更新

现有管制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不管本科教育或是研究生教育,我国管制员培养所采用模式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学历教育加职业技能教育,而且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分界限,同时职业技能教育的时间太短且效果不明显。在民航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培养周期过长,目前的管制员院校培养周期为四年,而在这四年的培养中,有一半时间是在进行本科基础学科的培养,后半期的学习才是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是管制技能养成水平不够。这一点是针对在国内完成所有教育过程的学历教育模式显露出来的。被管制单位频频提及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管制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基础管制意识较差等等,都是学习与管制技能训练相脱节的地方。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强化管制技能的训练,淡化学历的培养。

三是在管制员培养方面不能与国际接轨:一是培养模式的接轨,即打破学历教育的单一模式,逐步推行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模式。①管制员的学历教育完全可以在普通地方大学进行,而国内专业的管制院校只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即可,这种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管制学员拓宽知识面,锻炼自身的非智力能力,为今后的管制工作做好铺垫。另外,民航作为国际化的行业,航空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浓烈的国际化色彩,管制员的培养必须符合国际化的质量标准,比如标准的英语陆空通话、国际通用的管制技能等,而这些国际标准都是国际民航组织统一制定的。教育标准的国际化,是需要通过课程教育和教育考核标准的国际化来实现的。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学历教育的课程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是管制员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选拔机制,致使所招收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这也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

中国民航管制员培养模式的理想选择。目前我国管制员的培养模式仍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航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管制员的学历教育层次也在逐渐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学历教育层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管制员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主要面向空中交通管制职业)。根据管制员的工作特点,不难看出,管制人员应属于技术型人才,而从管制员教育层次上来看,应该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管制员教育应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主要解决了管制员教育的层次问题,即应该具备高等学历教育的特点。同时也解决了管制员教育的本质问题,即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现代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需求的高级技术人员。

管制员职业化教育的实施

提高对职业化教育的认识。管制员的培养应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反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目前世界上多数民航发达国家,管制员培养大都实行职业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培养,基本上实现了院校教学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学员毕业后只需进行较短时间的岗前培训,甚至一毕业就能直接进入管制岗位。而我国管制员培养以学历教育为主,辅以管制技能培养,但受各种因素所限,学员练习环节仍不够扎实,学生从毕业到真正进入一线管制工作岗位独立上岗的时间较长,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管制员教育采取职业教育的模式,民航管制院校可以改革为中国民航的管制员技能训练中心,根据一线管制单位的需求,将管制基础理论教育、模拟机训练以及岗位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管制基础理论教学以岗位需求为原则,模拟机训练以提高管制技能为中心,岗位教学以实际工作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缩小院校教育培训与实际管制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与管制工作需求之间的零距离。

改革管制学员招生选拔机制。第一,目前中国民航在管制员初始选拔方面依然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虽然各单位目前也将面试环节进行了强化,但限于没有统一的初始选拔标准与科学的测评系统,目前中国民航的管制员选拔依然是放在单位招收管制员的最后环节上,同时各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民航急需开发一套科学的管制员初始选拔系统,并将其应用到管制员的初始选拔上,从源头上提高管制员的素质。第二,改革管制员的招收方式。第一种是增大招生人数,将所招收的管制学员在培养过程中按照管制工作的人才需求标准进行选拔与淘汰;第二种是管制院校从其他专业的在校生中按照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进行人才选拔,将所选拔的学员进行管制专业的培训;第三种是在管制院校中设置管制选修专业,在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由参加管制专业的辅修,在修业期满后由院校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学员院校可发给管制专业的合格证,供用人单位选择;第四种是仍然采取社会招生的方式,即“4+1”培养的模式,但对于该类学员的初始选拔必须严格,并且民航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该类学员的监管,避免由于人情等原因造成该类培养变成单位领导的“子弟兵”。第三,管制员教育实施“订单式”培养。管制员的招收可以借鉴中国民航目前的飞行员招收模式,实施提前批招收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所招人员的基本素质,但目前由于中国民航的体制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管制员的提前招生。由一线管制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进行学员的选拔,将所选人员送到管制院校实施“订单式”培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管制员培养的针对性。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民航管制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资源。民航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管制工作经验。但目前我国民航管制院校的专业教师多数为其他院校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在进行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后就进入管制教学工作岗位,这样就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由于目前一线管制工作单位的安全压力较大,管制理论教师如果到一线管制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时,往往无法真正进行一线指挥,这就对管制理论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其他院校的人才,形成多元化、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管制教师激励机制,缩小院校管制教师与一线管制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实行管制教师―管制员轮岗计划,管制教师去一线管制岗位实践,直接参与值班,管制单位派管制教员去院校授课,相互补充,一举两得;大力引进外籍教员,既创造英语教学环境,又可直接学习国际空管情况,效果立竿见影。第二,管制培训硬件资源。在英法等西方国家管制员培训中普遍都使用模拟机,法国民航学院主要使用汤姆逊公司生产的机场管制模拟机、程序管制模拟机和雷达管制模拟机,逼真地模拟指挥各种飞机在跑道上起降、滑行。这些设备的投资主要依靠法国政府运输部,英国和瑞典民航学院的设备情况与法国大致相同。在我国管制员的培养投入非常有限,各校无财力引进国外的模拟机,长期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培养管制员。而所选取的管制教学模拟机也是国内自主研发,与一线管制单位所使用的管制设备差距较大,无法从硬件上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中国民航需要不断加大管制员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从硬件上对人才培养质量予以保证。

结 论

空中交通管制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和岗位进行的教育,应该采取何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满足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推进民航空管行业发展所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到底是采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或是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还是学历教育模式,这些都将对民航空管行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文中所提出的管制员教育的定位,是根据管制工作的特点,结合民航快速发展对于管制员的素质需求基础上提出的,但这种教育定位是否符合民航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应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注释

①杨亚辉:“浅谈初始管制员的选拔”,《空中交通管理》,2006年第9期。

上一篇: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构建 下一篇: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