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博弈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研究

时间:2022-09-11 12:00:29

基于信号博弈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研究

在经济一体化席卷全球的21世纪,市场的竞争是联盟之间的竞争,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统一,一切经济活动都存在以生产为代表的技术成本和以制度为载体的交易成本。在供应链系统中,交易成本存在于供应链相邻两个节点企业之间。

信号博弈理论是斯宾塞在1974年首先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主要用于解决博弈一方(只有一个类型)在不能准确知道另一个类型(有多个类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方发出的信号来修正自己对其类型的判断问题。鉴于供应链系统中相邻两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过程与信号博弈理论中的信号传递过程十分相近,因此为简化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一个简单供应链模型,即供应链中的两个节点企业:供应商和制造商为研究对象,并对它们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行分析。

一、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的博弈分析

从供应商与制造商交易的整个过程来看,获取交易信息、交易合同的确定、履行以及监督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耗费资源。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需要将原本用于生产产品的资源拿来用于交易,以满易的用途。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交易过程便是一个基于双方各自的利益出发,为获得一个双方满意的成交价格而进行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讨价还价过程中,制造商所选择到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决定着这两个企业之间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大小,即企业选择到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往往会付出较高的成本,选择到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会付出较低的成本。然而在制造商选择供应商时,并不能明确判断出供应商所属的类型,只能根据供应商所传递的信号来进行判断,进而作出相应的决策。所以,确定供应链节点间企业的交易成本的过程就是制造商同供应商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的动态博弈过程,即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信号博弈问题。博弈参与各方分别为制造商和供应商,二者间交易成本确定的精确程度主要取决于双方,其他外部因素暂不作考虑。本文讨论单一的供应商和执照上之间的信号博弈问题,根据信号博弈模型的表示方法,该博弈过程可以描述为:

一是假设供应商有两种类型: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和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分别记为t1和t2,其存在的概率分别为P(t1)和P(t2),即制造商任意选取一个供应商:选择到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的概率为P(t1),选择到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的概率为:P(t2)。

其中P(t1)+P(t2)=1。

二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供应商一种内在的素质,把了解自己真实素质的类型记为ti。只有供应商清楚自身议价能力的高低,制造商很难准确地判断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强弱,只能根据供应商所传递的价格信号进行判断,此时把供应商传递的信息类型记为 tj,tj和ti相同表示供应商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tj与ti不相同意味着供应商的信息是虚假的。供应商可以选择的信息传递策略为制定高价格和低价格来与制造商进行谈判,制定的高价格记为PH,低价格记为PL(PH>PL),其中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和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但是,对于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来说,选择高定价和制造商进行谈判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记为Ce,该成本可以理解为供应商的一种损失,该损失源于高定价与自身议价能力的差异。

三是制造商可以参考的、已知的与供应商议价所产生的成本分为两种:高谈判成本与低谈判成本,分别记为CH和CL(CH>CL),其中CH、CL是制造商在市场环境中对于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和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过程分别承担的谈判成本的平均值,是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议价能力及制造商企业自身谈判能力等的函数,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函数计算得到CH和CL的数值。

四是从长久来看,供应商同企业的结合最终都会给双方带来利益,否则这种结合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收益的大小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假定制造商与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合作产生的收益为V1,与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合作产生的收益为V2,此时V1<V2。

五是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决策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所产生的交易成本的最终确定也是这种决策的结果,它取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的高低,并且与供应商传递的信息有关,设为TC(tj)。

二、供应链节点企业交易成本的博弈均衡分析

供应链节点企业交易成本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不同议价能力的供应商、制造企业自身谈判能力和供应商议价能力高低比例间的关系,二者间的不同比例会导致交易成本的类型和均衡时效率的差异。

一是分开均衡下的交易成本。当PH-Ce<PL时,该博弈可以实现分开均衡。分开均衡指议价能力不同的供应商传递不同的价格信号:议价能力强的供应商会选择高定价,议价能力弱的供应商选择低定价,这样一来,供应商所提供的价格就能够反映其自身的真实类型。制造商企业的理性判断是P(t1|t1)=1,P(t2|t1)=0,P(t1|t2)=0, P(t2|t2)=1,即企业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信息得出的判断同供应商的真实议价能力相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在综合考虑供应商策略以及自己的判断后就能够得出企业自身的交易成本,该交易成本的大小为:

TC(tj)=P(t1|tj)CH+P(t2|tj)CL

=CH tj=t1CL tj=t2

也就是说,当供应商所传递出的信息为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时,企业的交易成本为CH;当供应商传递信息为议价能力低的供应商时,企业的交易成本为CL。当给定企业的判断和策略的情形下,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如果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由于PH>PL,此时选择高定价;如果供应商议价能力弱,由于PH-Ce>PL,此时选择低定价。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供应商自身议价能力高时,会选择高定价;供应商议价能力低时会选择低定价,这一策略是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决策。

二是合并均衡下的交易成本。当PH-Ce>PL,且V2<PH,P(t2)足够大时,该博弈可以实现合并均衡。合并均衡是指两种类型的供应商均选择高定价。这样一来,供应商所提供的价格信息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信号传递的意义。此时,制造商作出的判断是:

上一篇: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下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