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音乐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时间:2022-09-11 10:58:59

突出音乐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并以音乐教育为主要载体,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健康

近年来,由于受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科,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对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沟通协调人际关系,铸造完善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美好、高尚的情感,应成为现代社会每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

在我们身边,少数大学生目无尊长、心胸狭窄、言行不一、举止粗俗、推卸责任、考试作弊、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卸给父母,推卸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另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等健康心理,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尊重别人、举止礼貌、自控自律、不存偏见、热情助人、遵纪守法等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通过音乐的表演活动和欣赏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参与音乐情景体验,而且增强了交往能力,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善待自己,悦纳他人;通过设计音乐表演活动,让大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适当地宣泄压抑的情绪,培养自信、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可以缓解、调控精神压力、激发表现欲望、优化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大学生音乐课堂教育是生与师、生与生、生与本以及学生与其他教育资源之间的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潜力和音乐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决定了大学生音乐教学学习状况的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对大学生音乐教学的评价立足于建立一个开放的评价体系。

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真正实现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要充分利用社会以及学校中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使音乐教育成为覆盖整个大学校园的开发性的系统工程。

以音乐教育为主要载体,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健康心理,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应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音乐教育入手,研究和探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要充分利用社会以及学校中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音乐教育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使音乐教育成为覆盖整个大学校园的开发性的系统工程。音乐教育潜在的素质功能资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大必要性和重要性。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大学阶段,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健康心理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大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说谎话;守时、守信、有责任心,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认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这两项重点内容入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良好健康心理的培养,有侧重地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3.通过研究,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案和不良心理的矫正方案,以音乐教育为主要载体,做到健康心理的培养和不良心理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体验活动,系统、深入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以音乐教育为载体,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面向全体大学生制定分阶段目标,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特点,制定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目标的达成,评估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以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心胸狭窄、推卸责任、目无尊长、言行不一、举止粗俗、考试作弊、欺骗他人”等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大学生“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德服人,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不说谎话,守时、守信、有责任心,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等健康心理。挖掘出一套以音乐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探求一条以音乐教育为突破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在大学生们心中扎根,心理健康教育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创建健康活力校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高琳,河南省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艺术系主任。

上一篇:对我国动画角色品牌传播运营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动画前期策划的重要性